第一章 玉米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
第一节 鲜食玉米类型
第二节 品质创新
第三节 育种方法
第四节 美国种质的引进与鉴定
第五节 甜玉米种子活力研究
第六节 杂优模式
第七节 水果甜玉米育种方法
第八节 鲜食玉米标准测验种
第九节 育种目标建议
第二章 土壤肥料与高效栽培
第一节 氮肥对产量品质的影响
第二节 钾肥对产量品质的影响
第三节 微生物肥对产量的作用
第四节 长期施肥对土壤的影响
第五节 甜玉米种质活力研究
第六节 籽粒灌浆特性
第七节 密度对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第八节 不同播期对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第九节 耕作和播种方式对生长的影响
第十节 密度与行距对生长的影响
第十一节 甜玉米耐阴性
第十二节 品种、密度与肥料耦合效果
第十三节 玉米大豆间套作
第十四节 优质甜玉米促早高效栽培技术
第十五节 水果甜玉米“雪甜7401”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第十六节 早熟优质甜玉米一次性施肥技术试验
第十七节 玉米苗龄对垄上栽植机的适应性
第三章 植物保护与绿色防控
第一节 鲜食玉米主要病害
第二节 鲜食玉米主要虫害
第三节 鲜食玉米主要草害
第四节 玉米苗枯病
第五节 玉米小斑病
第六节 玉米纹枯病
第七节 玉米南方锈病
第八节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
第九节 玉米粗缩病
第十节 玉米地下害虫
第十一节 亚洲玉米螟
第十二节 草地贪夜蛾
第十三节 植保器械对病虫害的防治影响
第十四节 化学除草和除草剂减量使用
第十五节 2002-2010年品种抗病虫性的鉴定与评价
第十六节 2011-2016年品种抗病虫性的鉴定与评价
第十七节 主要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
第四章 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浙江省甜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第二节 糯玉米在浙江省的种植及利用
第三节 农作制度的创新
第四节 甜糯玉米品种SSR指纹库的建立及应用
第五节 糯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第六节 丰产性稳定性AMMI模型分析
第七节 区域试验非平衡数据产量性状及稳定性分析
第八节 影响玉米产量效应因子的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
第九节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及其在玉米上的应用
第十节 高稳系数法在甜玉米高产稳产性评估中的应用
第十一节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估玉米新品种
第十二节 主要鲜食玉米产区高铁、锌种质资源的筛选
第十三节 紫玉米红色素特性及提取研究
第十四节 转基因作物发展动态
第五章 品种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第一节 甜玉米“超甜135”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第二节 甜玉米“浙甜8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第三节 甜玉米“浙甜9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第四节 甜玉米“浙甜1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第五节 糯玉米“浙糯玉2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第六节 糯玉米“浙糯玉3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第七节 糯玉米“黑甜糯16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第八节 糯玉米“浙糯玉1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第六章 浙江省玉米主推技术
第一节 春季鲜食玉米、大豆分带间作秋季番薯轮作技术
第二节 水果甜玉米促早高效栽培技术
第三节 中药材(元胡、贝母)套种甜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第四节 鲜食玉米-晚稻“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第五节 甜玉米“一畦二行”机栽技术
第六节 甜玉米乳苗移栽技术
第七节 鲜食玉米“一基一追”施肥技术
第七章 玉米新品种简介
第一节 “浙甜11”
第二节 “浙甜19”
第三节 “黑甜糯168”
第四节 “浙糯玉16”
第五节 “浙糯玉7号”
第六节 “脆甜89”
第七节 “浙糯玉14”
第八节 “彩甜糯168”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