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传(敢爱敢恨不枉一生)》:
陆小曼作为陆家的独女,自然集万般宠爱于一身。她出生在十里洋场的上海,也就沾染了些上海滩的风情。
陆小曼年幼时在上海的幼稚园度过,因为机灵漂亮,非常惹人喜爱,眉宇间,隐约窥见不凡,犹如一朵娇艳的芳蕊。
六岁,陆小曼随母从上海迁至北京,与父亲一起生活。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所有的爱与光华都聚焦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璀璨,对于她来说,顺理成章。
陆家作为名门,常常出入于上流社会,来往的都是军政界的要员,结交的都是国家级的大人物。陆小曼的父亲陆定虽然是官僚兼金融家,但他更是经济领域的一个知识型的官僚。他不仅是晚清举人,还是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高才生,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与曹汝霖、袁观澜、穆湘瑶等民国名流是同班同学。
有父如此,陆小曼自当不会逊色。陆小曼从小不仅衣食无忧,就像一个公主,在呵护下长大,而且交往的也都是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她生活在一个镶金的圈子里,在那个疾苦和奢靡并存的年代,她轻舞在金字塔的顶层,受着众人的艳羡、青睐。
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是名门闺秀,是常州白马三司徒中丞第之后代,上祖吴光悦做过清代江西巡抚。她多才多艺,既善工笔画,又有深厚的古文基础,也是一个才女、一代名媛,陆小曼自然而然受母亲的影响很深。
母亲对陆小曼十分严厉,对她的教育都是按照做贵妇和名媛的标准按部就班培养进行的。
无论是先天的背景,还是后天的塑造,优雅和尊贵都成了陆小曼整个人生的必修课。
父母更是不惜重金培养她,让她在最好的学校接受教育,7岁进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读书,9岁至14岁在北京女中读书。
年少时光,总是充盈着美好的味道,青春里飞扬的孩子免不了会有些叛逆和调皮。那时的陆小曼正是一个烂漫少女,她渴望更丰富、更艳丽的生活。她并不喜欢规规矩矩地啃课本,偶尔还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一次,气极的父亲狠狠打了她一顿。
天生富贵,使她养了一副骄傲的心性,见不得别人一点儿不尊之色,也更难受半点儿训斥,而父亲这一顿打,警钟自是敲得够重,这以后,陆小曼开始变得懂事,并也循规蹈矩地读起书来。
上流社会自有上流社会的规则,高官富商喜欢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外国人办的贵族学校读书,这虽并不成文,却是一个明晃晃的标杆。那一阶层的人都默行遵循,当然,陆定也并不例外。
北京军政界部长一类的小姐有许多在圣心学堂读书,陆定要让自己的女儿与这些权贵干金受到同样好的教育。
在陆小曼15岁那年,陆定把女儿送到法国人办的北京圣心学堂学习。圣心学堂的学费自然是价格不菲,陆定十分舍得下这样的血本,一心想把陆小曼培养成花中之冠,名媛中的名媛。
活泼的陆小曼非常适应外国学校的生活,因为在这里,她的天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她在圣心学堂极受欢迎,是学校各种活动和演出中的重要人物。也正是这种自由的氛围塑造了一个聪明、机灵、自由的陆小曼。在学校时,陆小曼就成了男孩子心目中的公主,以及争相讨好的可人儿。
16岁的陆小曼在圣心学堂成绩优异,招人喜欢,活泼快乐,如鱼得水。她精通英文、法文,还能弹钢琴,长于画油画。
在圣心学堂,喜欢她的外国人更是盛赞她为“东方美人”。她既有上海女孩儿的聪明机灵,又有北京女孩儿的端庄娴静,她不负所望,成了学堂里最耀眼的女学生,举手投足间。已经有了些名嫒的影子。
……
展开
——胡适
★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荡起,心泉的秘密。
——徐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