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01:这是一部真实、完整、灵动、感人的三毛传记。
本书作者自幼阅读三毛全集多年,对三毛有独特的感悟和深刻的理解。此次依据三毛本人的作品及相关人士(如三毛家人、三毛师友等)的采访和著述,生动讲述了三毛传奇丰富的人生经历、真诚执着的爱情,为你展示一个率真坦荡、自由浪漫、灵性澄澈、深情执着的三毛。
同类书没讲透的三毛,这一本全部讲透!
★看点02:三毛与荷西的爱情传奇,是本书浓墨重彩表现的主题。
三毛一生都在追求两种东西:自由和爱情。
遇到荷西之前,她流浪天涯,四海为家,只有这样她才能感受到自由;面对荷西执着的求婚,她终于为他停下流浪的脚步。
与荷西结婚之后,她的灵魂得到了栖息,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那几年里,她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写出了她一生中zui重要、zui脍炙人口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失去荷西之后,她从此心无所依,思念成疾,只能继续漂泊。
在三毛心目中,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爱情故,自由亦可拋。
★看点03:全书内容丰富,描写细腻,行文落笔饱含真情实感,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曾有一个人并非为这个世界而来,所以走的时候,也并不改变这个世界。她仿佛一阵穿过弄堂的、有故事的风,等你想抓住她的时候,早已看不见她。你看似拥有她,却又无法拥抱她;看似懂得她,却又无法捉摸她。
她是三毛,是陈平,是一块透过生命折射红尘的无色水晶。来来往往红尘间,她不过是人世的访客。
三毛的存在,也许并不是这个世界的意愿。人间对她来说,只不过是一段旅程;而她对世界来说,也只是个访客罢了。人间不是她的归宿,她人世的使命仅仅是折射出红尘的色彩。人间透过她的笔端、足迹,将悲欢离合展示给世人。她要的却只是最终的归寂,是万丈俗尘背后的回归天地。众生该悲悯的从来不是她,她亦无需被同情、被感恩,她得到爱,带来爱,奉献爱,来时剔透,去亦淡然。
本书依据三毛本人的作品及相关人士接受的采访,生动讲述了三毛传奇丰富的人生经历、与荷西真诚热烈的爱情,展示了一个率真坦荡、自由浪漫、灵性澄澈、深情执着的三毛,读来感人至深。
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陈嗣庆(三毛父亲)
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在我这个做母亲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子而已。
——缪进兰(三毛母亲)
三毛曾说过很羡慕我和秦祥林恩爱,也想找一个关心自己、可以谈心的及工作上的伴侣,可惜未能找到理想对象。对于死去的丈夫,她仍然十分怀念。她太不注意保护自己……我曾经劝她不要太过任性,就算自己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也要为父母保养身体。
——林青霞(演员)
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
——贾平凹(作家)
有些本来是含义美好的名词,用得滥了,也就变成庸俗不堪了。才子才女满街走是一个例子,银幕、荧幕上的奇女子频频出现也是一个例子。我本来不想把这种已经变得俗气的衔头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没有什么更适合的形容,那就还是称她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应是“特立独行”,按辞海的解释,即志行高洁,不肯随波逐流之谓也。
——梁羽生(作家)
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飘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被文明捆绑着的人,多惯于世俗的繁琐,迷失而不自知。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
——司马中原(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