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规范化管理机制研究》:
第一节落实应用型本科教育新的教学质量观
强化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规范化管理机制研究》尝试以大众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探讨为基础,通过对规范化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规律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构建起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和质量管理机制的理论体系,以引导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进而真正建立起学校内部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具体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结构,决定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构成因素,从目标结构上说,起码包括这样三个层面:一是应用型人才的结构特征;二是适应这一结构的培养模式,即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体系;三是与教学方案相匹配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从培养过程上说,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以下四个方面能够对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形成直接的影响:一是专职的教学人员,二是教学辅助人员,三是教学管理人员,四是学生管理人员。从管理措施上说,日常教学保障、教学质量监控、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评估等,则是促进和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四大工作系统。
对以上三个层面、四个方面和四大系统进行规范化归纳,即可形成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三四四”的规范化管理机制的结构体系。从人才培养的结构目标和运行过程上讲,这一机制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规律,具有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管理特色,能确保教学质量管理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真正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质量观的多样化和全面化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套用传统本科院校质量管理模式往往因“大而不当”造成人才培养的结构性错位、毕业生不适应社会需求等问题,在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保证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
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观探析
(一)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它“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①从宏观层面看,教育质量指整个教育体系的质量,而微观上的教育质量正如上面所说,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保证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②这充分说明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考察高等教育的办学历史可以发现,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而演变的。从古代高等教育崇尚儒雅、注重人格、培养书生的质量观,到现代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其质量观开始由单一的评价转向全面的衡量、由一元思维转向多元发展,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规定和评价标准,一直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人才提出的多样化要求而不断发展。根据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和设学目的,教育教学质量最初是以符合有关办学主体的规定性为评价原则的,随着高等学校自身功能的逐渐扩展,人才培养的封闭性逐渐消除,社会的需求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随之而来,合需要性,特别是适应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便逐渐成为教育教学质量的主体评价标准。随着高等教育质量观由学术性质量观向适应性质量观的转变,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检测的单一性标准被社会需求的多样化所取代,进而从根本上推进了教育质量开始由单一性评价向多样化评价转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