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往事镌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7815204
  • 作      者:
    黄笑娇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黄笑娇,出生于1937年,浙江浦江人。1957年毕业于金华师范学校,后分配到金华市区一所小学任教。1960年,由金华市教育局报送到浙江建德师专中文专科进修,一年后分配到金华汤溪中学任语文教师。又于1962年调回金华市区,任教于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直至1992年年底退休。
展开
内容介绍
  黄老师生于抗日战争的硝烟烽火,长在新旧社会交替之时。在《过年》《拜年》《做生日》一些篇什里,她以一个农村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周边的一切,把生活看得那么无忧无虑,那么有滋有味。
  《关夜学》《上课》《东明书院的日子》等文章,记录着她小时候读书怎样地不上心:上课做小动作、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每每受到老师的惩罚——关夜学,也就是被留堂补课。在他们读书的时候,还要经历社会的动荡,有时甚至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古城寺的战斗》一文中写到了一场在她就读的小学边上进行的战斗。雨点般的子弹飞进了他们的教室,打破了玻璃窗;同学们只得躲进桌子底下,或是蹲到墙角。
  《一对盲人伉俪》中的盲人“兴高”,虽然打从娘胎出来,看不到天地万物,也看不到五彩斑斓,可是他成天笑容满面,开心时会放声大笑,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染着周围所有的人。他和同样是盲人的妻子,为了感恩社会,还在大热天,为凉亭的过路客提供解渴消暑的凉茶。
  农村的文化活动,在《生在书画之乡》《迎会》《听唱道情》这些文字里,有较为翔实的再现。
  值得介绍的是《七个光头》这个“故事”。说它是故事,因为它是在大抵为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村民们的讹传或“加工”而成的。它说的是:黄老师家后门不远的地方,有一间独立的、用黄沙和黏土筑成的房子;虽说是二层楼,但里面根本没有楼板。一到晚上,一家九口究竟怎么睡觉呢?为此,村民们不无好奇和友善地编起了故事。有的说,他们九人叠着睡;有的说,他们轮流睡;*富想象力的说法是九个人一律朝一个方向侧身睡,这样,也许能够凑合。虽然这当中有着村民善意的取乐成分,但确实也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存状态。
展开
精彩书摘
  《往事镌心》:
  生在书画之乡老家浙江浦江县被称作全国知名的“书画之乡”,因为,大凡浦江人,小到幼儿园小朋友,大到耄耋之年的老人,无论工人、农民、学生、干部、老师……不仅都喜爱书画、欣赏书画,而且多数还能画上几笔。而全国一流的国画家,浦江籍的就有好几位,如吴弗之、吴山明、徐天水、郑祖苇、方增先、张世简以及旅美国画家张书旃等。张书旃在美国总统罗斯福六十寿辰的时候,送去了一幅《百鸽图》,受到总统的接见;后来他就旅居在了美国。依我看来,浦江人喜欢书画,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土壤;这还得从我小时候家乡看到的一些身边琐事说起。
  浦江人民自古以来就对春节期间迎龙灯十分上心。早在过年前的一个月,村民们就开始准备制作龙灯(也叫板龙灯)的材料,如硬质木板、上好的毛竹、皮纸(一种比宣纸稍薄,纸质柔韧性好的书画用纸)等,再陆续抽时间把龙头和龙身提早制作定当。龙身是一节节连接起来的,能够活动自如;我们称一节龙身为一“鳍”灯。各家各户凡是有成年男子的,至少都有制作一鳍灯的任务。一鳍鳍的板灯上打有圆孔,用灯柱(约五十厘米长、五厘米直径的圆木棍)将两鳍灯连接在一起。每一鳍灯,由一个成年男子控制(用手把握灯柱);在龙头的牵引下,几十节、甚至上百节的一鳍鳍板灯连成了一条长龙。晚上在里面点上蜡烛,“长龙”游走在村道或盘走在明堂(村里的晒谷场)上,看起来壮观极了!每一鳍灯上面都要画上图画,这是各家各户村民们各显神通、一展身手的好机会。龙灯在晒谷场上游动、绕圈,观灯的人站在边上观赏灯上面的图画。大家品头评足,说谁家的画画得最好。因为都出自各家不同的手笔,画画的水平自然参差不齐。在场“迎灯”的灯手,也往往是画画的作者,听到有人夸他的画画得好,心里自然美滋滋的;也许,还暗暗下决心,明年要画得更好。
  浦江人喜爱画画的民风,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村民们虽然多数没有能够受学校教育,可画画的风气,一直长盛不衰。村里好些人家都会有诸如《芥子园画谱》一类的画画入门的书。而且,当地的人也很注重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比如,浦江产“两头乌”的猪;画这种猪的时候,你就要观察它“乌”在哪儿;“乌”和“白”的衔接处,是泾渭分明呢,还是有一处皮乌、毛白的过度部分?鸭子在水里游动,跟在地上踱步,其姿态也截然不同。这些,你不经过仔细观察,一定是画不出来的。另外,对事物把握的悟性和想象力又是极其重要的先天条件。比如,张书旃送给罗斯福总统的那幅《百鸽图》,据说足足有一百来只鸽子,而每一只都神态各异,做到这样,除了平时观察仔细和临摹写生之外,需要有极好的悟性和想象力。在龙灯上作画,给浦江人民提供一年一度大展身手的好机会,也是互相切磋、一比画技高下的好机会。
  每到春节,我家所在的台门里三十来户人家,挨家挨户都要在家门口挂上“纱灯”。其实,纱灯并非用纱制成,而只是一种沿用下来的叫法。制作纱灯的材料为:毛竹、铁钉、铁丝、皮纸等。制作也不十分难:用四根约两尺来长的毛竹条做灯柱,再分别用稍粗一些的四根竹条,做灯的上下两个支架,支架分别用两个十字形的架子固定;用细铁丝紧紧扎牢。在四面的长方形空间,糊上皮纸,轻轻地喷上一点明矾水,使纸面紧绷、平整,以便在上面作画。在下方的十字架中心,有一个铁钉,供扦插蜡烛之用。在上头的十字架中心扎上一条铁丝或麻绳,将灯笼挂在门口游廊的楼板下面。一到晚上,里面插上蜡烛,融融的烛光把四个面上的图画映衬得更为夺目鲜亮。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门前纱灯通明,增添了浓浓的年味与祥和的喜庆。
  三十多户人家都要自己制作纱灯,这就成为台门里的人比拼画画的极好机会。各家各户都推出自家画技最佳人手。我家数我父亲,他画得一手好的兰花。
  他画的兰花,四个灯面,有四个品种:草兰、九节兰、建兰、墨兰,看起来雅致而素静。对门我大伯,喜欢画别的花卉:桃花、梅花、月季、牵牛花,色彩鲜艳,喜气洋溢。左边的忠哥家,画的是农作物:稻、麦、玉米、高粱,预示来年五谷丰登。右边的彩哥家,画的是猪、狗、牛、羊,自然是指六畜兴旺了。画得最吸引人的要数竹贤哥了,他不仅画得形态生动,而且还富于故事情节:什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岳飞大战金兀术》《姜太公钓鱼》《穆桂英挂帅》。
  台门里的人路过他家,无不驻足观看,拍手称赞。我哥对父亲的画颇为不屑,抱怨说:“今年门口的纱灯画,以我们家最差。明年我要亲自露一手,非得胜过他们任何一家不可!”比赛画灯笼,这在浦江县的农村,几乎成为习俗。
  ……
展开
目录
生在书画之乡
我的母亲
拜菩萨
发大水
抗旱
筑沙堤
吃麦饼
家乡的杨梅粿
做豆腐
过年
迎会
听唱道情
村头古庵
拜年
做生日
关夜学
上课
东明书院的日子
我的书袋
古城寺的战斗
身上的疤痕
榨糖
看宰牛
割麦子
溺水
过钉步
烤豆荚
家狗“狮子”
吃螺蛳
小约伯伯
游弄堂
邻居忠哥
盲人小伙伴,花儿
我的姑妈
一对盲人伉俪
七个光头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