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生于抗日战争的硝烟烽火,长在新旧社会交替之时。在《过年》《拜年》《做生日》一些篇什里,她以一个农村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周边的一切,把生活看得那么无忧无虑,那么有滋有味。
《关夜学》《上课》《东明书院的日子》等文章,记录着她小时候读书怎样地不上心:上课做小动作、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每每受到老师的惩罚——关夜学,也就是被留堂补课。在他们读书的时候,还要经历社会的动荡,有时甚至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古城寺的战斗》一文中写到了一场在她就读的小学边上进行的战斗。雨点般的子弹飞进了他们的教室,打破了玻璃窗;同学们只得躲进桌子底下,或是蹲到墙角。
《一对盲人伉俪》中的盲人“兴高”,虽然打从娘胎出来,看不到天地万物,也看不到五彩斑斓,可是他成天笑容满面,开心时会放声大笑,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染着周围所有的人。他和同样是盲人的妻子,为了感恩社会,还在大热天,为凉亭的过路客提供解渴消暑的凉茶。
农村的文化活动,在《生在书画之乡》《迎会》《听唱道情》这些文字里,有较为翔实的再现。
值得介绍的是《七个光头》这个“故事”。说它是故事,因为它是在大抵为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村民们的讹传或“加工”而成的。它说的是:黄老师家后门不远的地方,有一间独立的、用黄沙和黏土筑成的房子;虽说是二层楼,但里面根本没有楼板。一到晚上,一家九口究竟怎么睡觉呢?为此,村民们不无好奇和友善地编起了故事。有的说,他们九人叠着睡;有的说,他们轮流睡;*富想象力的说法是九个人一律朝一个方向侧身睡,这样,也许能够凑合。虽然这当中有着村民善意的取乐成分,但确实也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存状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