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张怀瓘的书论
二王书录
书议
书估
书断
书断上
书断中
书断下
文字论
六体书论
评书药石论
论用笔十法
玉堂禁经
内容摘要
张怀瓘,唐开元年间书法家、书论家。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历鄂州司马、升州司马、右率府兵曹参军至翰林供奉。书擅真、行、小篆、八分,高自矜许。宋朱长文《续书断》引其自评语云:“真、行可比虞、褚,草欲独步于数百年间。”惜书作今已不传。传诸后世的,是他的书论。如果说,唐代画论大家是张彦远,而书论大家则舍张怀瓘莫属。他的书论著述甚多,计有《二王书录》一卷、《书断》三卷、《文字论》一卷、《书估》一卷、《书议》一卷、《六体书论》一卷、《评书药石论》一卷和《论用笔十法》、《玉堂禁经》各一卷。其篇幅之大,论述之广,资料之丰富,唐代无人比肩。
张怀瓘任翰林供奉在开元年间。这一时期他鉴赏、审定了秘藏于内府的二王书迹。《二王书录》的资料大约就积累于此时,虽然文后落款为“乾元三年五月日谨录”,那只是整理成文而已。文中详细记录了六朝以来二王法书的搜集和聚散的情况,资料价值颇大。这使我们想到,他对内府秘藏的二王等人书迹的鉴赏、审定,为他后来的书论做了很好的资料准备和思想准备。当然,他家藏的书迹也很丰富。这是他的书论的基础。
张怀瓘的长篇代表作是《书断》,分上、中、下三卷,凡三万馀言。草创于开元甲子岁,丁卯定稿“荐笔削焉”,先后经过四个年头。此文阐述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等十种书体之源流,以神、妙、能三品论书,对自古以来一百七十四位书法家进行了新的品评。其论述之深刻,资料之丰富,为同类书论著作所不可企及。此文一个新的也是最有价值的观点,是以神、妙、能论书而把神品摆在最高品位。所谓神品,自然须要极其精熟的书写技巧,须要人的智能和勤学苦练才能达到;然这些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他以为是凭借一种超越人力的“神功”。如他评蔡邕:“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今古。又创造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真异能之士也。”这种“神功”,他以为是“造化发灵”所致。如他评王羲之:“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
《文字论》或以为是《书断》后序,这不无道理。因为此文内容是因词场雄伯王翰要作《书赋》以为《书断》后序展开的,结果《书赋》并未写成。此文通过万希庄之口言曰:文与书,已被陆机《文赋》和张怀瓘《书断》“把断”,“世应无敢为赋者”。此文的新观点,是提出了“深识书者,惟观神彩,不见字形”的命题。当然,“神彩”一概念,南朝齐王僧虔《笔意赞》已提出。而张怀瓘在这里以之与《书断》“神品”概念相一致,使其内涵深化了。同时,与“神彩”、“字形”概念相联系,文中又提出了“从心者为上,从眼者为下”的论断,强调心灵感受的重要。
《书估》作于天宝十三载,以右军书为标准,估价了各家书之价值。《书议》作于乾元元年,文中论述书家:“岂独称其才能?皆先其天性,后其学习。”“天性”即天赋,与“神功”概念是一致的。这再次表明,他看重的是书家的天赋。所以他又说:“以风神骨气者居上,研美功用者居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