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时代楷模(2020孙景坤徐振明)
0.00     定价 ¥ 3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4710496
  • 出 版 社 :
    学习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孙景坤、徐振明同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的杰出代表,是抗美援朝老英雄。革命战争年代,经历生与死的考验,为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立下不朽功勋;和平建设时期,他们不改初心本色,在平凡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本书讲述了他们的光辉事迹。
展开
内容介绍
孙景坤是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农民,他先后经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徐振明是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首任所长,他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本书收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及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评论、视频节目,通过图文并茂、链接网络媒体的方式,多侧面地呈现了孙景坤、徐振明的先进形象。
展开
精彩书摘
闪光的军功章在无声述说
◎李龙伊
清晨,阳光洒满房间,在晨光的映照下,一件老式军装闪耀着金色。那一枚枚熠熠生辉的奖章、纪念章,陪伴了老人数十年。这里是辽宁省丹东市光荣院的特护区,也是96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的“新家”。
退伍以来,孙景坤一直把沉甸甸的军功章压在箱底,60多年扎根乡村,带着村民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后来,孙景坤的英雄往事才逐渐被人了解。这位默默无闻的老人,曾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南北征战,留下20多处伤疤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刚从海南岛战场撤回的孙景坤和战友们星夜兼程,集结安东(今辽宁丹东)待命。
部队驻地离家乡不到2.5公里,步行也就20分钟,已经两年没见亲人的孙景坤却从未提出回家看看。直到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初期,孙景坤与敌人激战受伤后被送回国内治疗养伤期间,他才告假匆匆回了一趟家。随后,孙景坤不顾腿伤尚未康复,再次奔赴前线。
回忆起自己一生中最难忘的战斗,孙景坤眼噙泪花。老人说:“那场激战下来,好多战友都牺牲了,阵地上最后只剩下我们4个人。”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时分,在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后,孙景坤所在部队人员伤亡惨重,阵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队很难上去。
当时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带领9名战士,带上手榴弹和子弹,从敌人火力死角突上阵地前去增援。几次反扑失败后,敌人开始逃窜。孙景坤便趴在交通沟的麻袋上,击毙了21个敌人。整场对战中,敌人一共组织了6次反扑,都被志愿军战士们打退。
阵地稳固下来了,可参加战斗的志愿军战士伤亡惨重。孙景坤说,这么多年,他最怀念牺牲在战场的战友。
孙景坤用行动践行了誓言。战争在他身上留下20多处伤疤。“现在腿上还有一颗子弹没取出来。”孙景坤指着腿上一块已经变黑的皮肤说,“有一次战役,我中了两枪:一枪打在手上,另一枪打在腿上,后来腿连带脚上的肉都烂了。”
南北征战,孙景坤立下赫赫战功,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并被授予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华北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解放海南岛纪念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回乡务农,深藏功名造福桑梓
1955年年初,孙景坤复员后主动放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回乡务农。他将组织关系交给村党支部,退伍手续交给地方民政部门,对自己的功绩只字未提。回乡第三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
回乡务农后,孙景坤从不主动向别人提及自己的荣誉,更没有借着荣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就连他的儿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只知道父亲是一名老战士、上过战场,对他所获的荣誉一无所知。“当年那么多战友在他面前倒下,他不愿回忆那段经历,那是他心里永远的痛。”大女儿孙美丽在与父亲的交流中,逐渐理解了老人的心思。
从战斗英雄到普通农民,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坚守。经历过战场的孙景坤,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后来,孙景坤当上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生产队队长。“别小看这个职务,这需要极好的口碑和群众的信任。”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说。那时候,村民们并不知道孙景坤曾立下赫赫战功,可大家都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硬、靠得住。
英雄卸甲,心底的沙场气概却从未褪去。孙景坤带领乡亲发展农业生产,建设乡村,并组织村民先后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彻底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山城村的一条河常年发水,孙景坤与乡亲一起拦河造田,改造耕地,建起了简易大坝。“当时,没有机械化设备,孙景坤就带头用土篮挑、用肩扛,运送土石,每天起早贪黑,一干就是几个月。”山城村妇女主任刘玉慧回忆说,虽说是简易坝,但在当时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守住了农田,也保住了集体财产。
淡泊名利,从不计较得失
战争年代,孙景坤征战沙场,经常几天几夜吃不上一顿饱饭,患上了严重的胃病,每次犯病,他只是吃两片药顶一顶。几十年间,孙景坤都按规定数额报销药费,从没提过其他特殊要求。
孙景坤之前住在大女儿孙美丽家。他们住的房子年久失修,每逢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会下小雨。房子冬冷夏热,老人岁数大不扛冻,夏天有时还需要穿棉袄,但他常说:“和当年在坑道里相比,现在的苦又算得了什么。”
“按理说,父亲有能力为我们兄弟姐妹安排好一点的工作,可他却从不向组织开口。我在生产队干活,队里见我勤快,把我的工分从3分涨到了7分。他知道后,专门开会批评了组长,并要求把我的工分降下来。”孙美丽说,年轻时她对父亲有很多抱怨,可随着年岁渐长,她渐渐明白: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总想回馈社会更多。
多年来,孙景坤主要靠参加生产劳动获得的收入养家,除了政府每年发放的优待抚恤金,他一分钱也不向国家多要。
村里有人说:“老孙,你参加革命带回一身伤疤,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太吃亏了。”孙景坤回答:“从
展开
目录
报道·视角
孙景坤
闪光的军功章在无声述说
七十二载,军人本色从未改
一等功臣英雄本色——96岁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深藏功名甘于奉献一生清贫
岁月无声英雄无悔
英雄只解沙场勇——抗美援朝老兵孙景坤纪事(上)
百战归来一布衣——抗美援朝老兵孙景坤纪事(下)
将一生投入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事业中
老兵的底色
英雄无言
初心如炬
永不磨灭的初心
徐振明
坚守,为了心中那颗最美的“星”
父与子,60年:守护英雄到白头——抗战英雄徐振明一家两代守护杨靖宇烈士陵园纪实
为将军守陵,此生不改
战火中荣立战功转业后为英雄守陵
高地
将军守陵人忠诚卫忠魂
守护永远的精神高地
一生的坚守
无尽的传承
无悔的岁月
舆论·反响
尊崇英雄楷模,立足本职奋斗——“时代楷模”孙景坤、徐振明先进事迹引起热烈反响
评论·观点
在甘守平凡中超越平凡
天地能知许国心
英雄相惜,英雄辈出
坚守初心永葆本色
高扬革命英雄主义旗帜
视频·链接
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孙景坤、徐振明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