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长篇小说研究专栏
茅盾长篇小说“未完成”原因新探
现代历史演义小说中的农民起义重构及其辨析
《桥》与废名的“逍遥游”
“大文学”视野
《甲寅》旧体诗的作者群及传播考察
一种反殖民的成都镜像——从空间视域看初版《大波》的辛亥革命叙事
从“事件”到“图像”——“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跨界构建及其意义
陌生的形象与熟悉的观念——“西行漫记”中的陕北世界
“从中西比较到新文学创造”——论柳无忌与南开大学英文系的文学教育(193l-1937)
文学档案
现代史家张荫麟佚文七篇考论
历史性文献的历史性误读——《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的正本清源
“霜庐”张爱玲“佚文”商榷
茅盾佚文《“自由主义者”之一例》述论
“苦撑待变”思想发表期的重要传播文本——胡适佚文《英美法苏与中国抗战》
民国文学研究
“要谈出一种兴味来”——《时代》画报连载散文研究
遂愿的“诗意”婚姻——伊文·金《离婚》英译本研究
学衡派诗人群体的酝酿、形成与凝聚
新型词学社团的建立与词学的现代转型——以正声诗词社考论为中心
被都帝情调涵化的乡村与革命——重评刘呐鸥小说集《都市风景线》
“诗人人格”的创造与分裂——以《少年中国》为中心的考察
扇上“云”“烟”难“入梦”——再读何其芳早期文学创作
论“左联”对无产阶级文论的翻译
20世纪40年代文学批评中的“感伤”及其治疗——以“新式风花雪月”论辩为中心
共和国文学研究
走向小说的后台——论韩少功《修改过程》中的叙事哲学
后革命时代的“总体性”写作——张承志新时期小说再解读
融合与互动——《人生》与中国文学的“80年代”
著述·综述
跨越“文学”与“语言”的边界——读文贵良《以语言为核——中国新文学的本位研究》
编后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