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农业碳减排路径研究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195706
  • 作      者:
    作者:戴小文|责编:陈凤玲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为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向世界做出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际承诺,这为我国各领域碳减排提出新的要求。农业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农业温室气体减排不容忽视。 本书将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的思路、方法等引入一国内部区域(省域)间隐含碳排放问题研究,构建农产品低碳生产和流通体系以及相关机制和制度,促使农产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以及农业碳排放减少;设计了基于制度、技术、文化、舆论与设施支撑要素的中国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从而为中国农业低碳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本书研究拓展了生态补偿理论,并对碳减排路径设计和制度建设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区域问农业碳减排补偿研究的重要概念与说明
第二节 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补偿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二章 区域间农业碳排放的核算
第一节 一般农业碳排放核算
第二节 农业隐含碳排放核算
第三节 农业碳排放核算简化
第四节 农业一般碳排放与隐含碳排放对比分析
第五节 农业隐含碳排放驱动因素及驱动力分析
第六节 关于农业隐含碳排放的一般结论
第三章 省域间农产品碳排放效率:以隐含碳排放为例
第一节 中国省域农业隐含碳排放核算及效率分析
第二节 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
第三节 区域间农业隐含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分析
第四节 关于区域间农业隐含碳排放效率的一般
结论
第四章 中国区域间农业隐含碳补偿机制
第一节 区域碳补偿机制的理论模型构建
第二节 以生猪为例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以生猪养殖为例的区域间农业隐含碳补偿
结论
第五章 碳足迹、信息化技术与区域间碳减排补偿机制
第一节 碳足迹与碳标签
第二节 以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在区域间农业碳减排中的应用
第三节 流向核算框架下碳足迹与区域问共同碳减排补偿
第四节 技术推动区域问农业共同碳减排的阻碍与展望
第五节 信息化技术驱动农业碳减排的主要
结论
第六章 跨区域农业隐含碳减排机制与参与主体
第一节 区域间农业隐含碳减排参与主体:分类
第二节 区域间农业隐含碳减排参与主体:功能及其责任
第三节 区域间农业隐含碳减排参与主体:参与意愿
第四节 关于跨区域农业隐含碳减排参与主体的
主要结论
第七章 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责任及其划分
第一节 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农业碳减排责任
第二节 区域间农业碳排放责任划分影响因素
第三节 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责任划分原则
第四节 区域间农业碳减排实践路径与额度分配
第五节 关于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责任划分的主要
结论
第八章 农业碳减排解决方案
第一节 碳税征收
第二节 碳汇市场
第三节 碳减排补贴
第四节 关于农业碳减排解决方案设计的主要
结论
第九章 农业碳减排帕累托效率改进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情景一:维持现状
第二节 情景二:征收额外碳税
第三节 情景三:调整税目与转移支付内容
第四节 不同情景下农业碳减排解决方案比较
结论
第十章 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建设与支撑要素
第一节 制度支撑要素与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
第二节 技术支撑要素与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
第三节 文化支撑要素与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
第四节 舆论支撑要素与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
第五节 设施支撑要素与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
第六节 关于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及要素支撑的
主要结论
第十一章 农业碳减排补偿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一节 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补偿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补偿研究的政策启示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