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福清》:
一、海鲜炒小米粉 小米粉,又叫兴化粉,是一种以大米为原料加工制成的食品,细如棉线,原以兴化(今莆田、仙游)生产的品质最好,但炒小米粉却要用福清产的。炒小米粉是以往福清人“更顿”食品中最豪华而又最普遍的美食之一,而其中以海鲜为佐料的炒小米粉尤其受欢迎,不但是“更顿”美食,而且是日常待客的“点心”,有时甚至成为宴席上的主食之一。
海鲜炒小米粉主要佐料为海鲜,多为蛎、蛏、花蛤、墨鱼和各种螺肉,再加上青蒜苗、小白菜、五花肉丝、煎鸡蛋片,就可炒出一盘美味的海鲜炒小米粉。烹煮时先用花生油爆香蒜白,趁热加水,并投入海鲜和肉丝,煮成料汤。汤滚开后,下青蒜苗、小白菜、盐及小米粉。稍顷,滗去多余汤汁,在锅中加入熟花生油、碎煎鸡蛋片,加以翻炒,一盘喷香可口的海鲜炒小米粉便可上桌了。
海鲜煮小米粉汤 所用原料基本上与海鲜炒小米粉一样,只是汤汁较多,用油量较少。其味不如海鲜炒小米粉香醇,但口感更加清新,是“更顿”主打饭食之一。
白力鱼煮小米粉 白力鱼,学名鳓鱼,是东亚、南亚沿海重要经济鱼类。白力鱼体侧扁,刺多而硬,但肉味鲜美异常。
多以清炖、油煎或盐渍成咸鱼佐餐。将白力鱼与小米粉同煮,因其骨刺易与小米粉相混,几乎不可能做成食物。但是聪明灵巧的福清人却化不可能为可能,烹调出白力鱼煮小米粉这道名菜。
每年春夏之交,是白力鱼洄游至近海产卵的季节,也是白力鱼最肥美的时候。取刚上江的白力鱼一条,去鳞及肚肠洗净备用。起锅烧开清水,待水沸时,左手提起鱼头,置于锅的上方,右手持竹筷一双,迅速将白力鱼身浸入滚汤片刻,然后提起,用竹筷趁热捋下鱼肉及肋骨,剩下的留有细刺的白力鱼骨架弃去不用。再开小火,用漏勺捞起锅中鱼骨,剔去鱼肋骨后再放入小米粉,最后撒葱花,并以食盐调味,一碗令人称奇的白力鱼煮小米粉就这样诞生了。
二、扛犬煮芋米粉 米粉,又叫大米粉,同样是大米的再加工食品。
不过其粉条较小米粉粗,约如普通毛线针粗细。扛犬是生活在沿海滩涂的一种小鱼,又名弹涂鱼、乌鱼仔,形如泥鳅,其味十分鲜美。煮大米粉的芋艿又称芋仔,是附着在芋头上的小芋。扛犬煮芋米粉还需准备芹菜、生姜、笋丝及食盐。猛火烧锅,下花生油炸姜末,入扛犬翻炒去腥,再加入芋艿、清水、食盐,大火烧开。最后加入大米粉、芹菜和笋丝,再次烧开后停火,焖煮片刻,即可装碗。用这种方法和配料煮出的大米粉,鲜味浓烈,荤素搭配,十分可口。过去其除了作为日常“更顿”外,还常作为宴席前的点心招待客人。
笋丝 笋丝是福州地区十邑民众特别喜爱的一种调味料。其以鲜笋茸(春笋尖)加食盐和淘米水发酵而成,有一种特殊的酸鲜味道。福清人在烹煮鱼类、贝类时经常用它作调料。尤其在滑粉鱼、滑粉蛏、滑粉蛎、烹鲢鱼头、煮鳗鱼汤时更是必不可少的。
三、海鲜焖面 面食也是福清“更顿”主角之一。海鲜焖面的调料与海鲜炒米粉基本一样,唯烹调方法有些差异。一是面条必须先行过开水捞一遍,再以冷水冲凉,调上少许花生油待用。二是要待料汤滚开后再下面条,剩余汤汁不必滗得太干,要留下少许,让面条在熄火后慢慢吸入,以增添面条的味道。
四、红苋菜肉丝面 红苋菜是苋菜的一种,其叶呈紫红色,适应性特别强,在菜地、田边,甚至厝边荒地上都能长得很茂盛。别看它廉价,却富含维生素、铁质,口感又很滑嫩,是保健蔬菜之一。用红苋菜煮面,不必加太多佐料,只要有一些五花肉丝即可。烹煮时先以少量花生油煸炒肉丝,加水烧开,将捞好的面条与红苋菜同时加入,再次烧开,加盐即可。煮的面条及汤汁,无不鲜红耀眼,入口爽滑如饴,是夏季十分常见的“更顿”之一。
五、海鲜鼎边纹 鼎边纹是福州地区美食之一,过去许多人写成“鼎边糊”,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它并不是糊状。福州方言中把米浆顺锅边倒上一圈的动作称为“纹”,故应正名为“鼎边纹”。
煮鼎边纹的过程较为复杂,先要精选上等大米,用清水浸泡数小时,再以石磨磨成米浆备用。烹煮时,先煮料汤,料汤的佐料可以是蛎、蛤之类的海鲜,也可以是小鱼干(福清人称为鲴仔)、虾皮(福清人称为虾米)等干海鲜,另加一些水发香菇、黑木耳,大火烧开料汤。用饭勺舀起米浆,快速地顺着锅沿料汤上方“纹”上一圈,再盖上锅盖。稍顷,打开锅盖,把在锅沿结成片状的米浆片铲入料汤内,如此反复。最后加上葱花、盐等调料。美味又独特的海鲜鼎边纹就煮好了。福清人把这种鼎边纹称为“料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