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水圩民居》:
水圩式民居建筑为什么在当地出现,其形成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根据其建筑特点。可以归纳为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习俗等原因。一、人文地理和气候条件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也叫作“皖西”,距离省会合肥55千米,在大别山北麓,是大别山区域的中心城市。六安地区地势西南高峻,南边主要是大别山区,包括霍山和金寨两县,金安区和舒城县的一部分。其余的霍邱、寿县、淮南等地都以丘陵和平原为主,是江淮平原的交界带,东北低平,呈梯形分布,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大自然区域。
大别山北坡山地(俗称里山区)分布在梅山、响洪甸、佛子岭、龙河口四大水库,北线以南面积5806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32-3%。山地根据不同海拔分为中山和低山。中山区分布在西南边境.海拔高800米以上,l千米以上高峰有120多座。坐落在霍山县境内的主峰白马尖海拔1774米,山势雄伟,峡谷深邃,山谷普遍切深在800米以上,坡度一般在30度-45度。山体主要由元古代一中生代花岗岩、片麻岩、闪长岩等组成,易受风化侵蚀。随着山体的垂直高度变化,土壤、气候、植被差异十分明显。低山区分布在中山区外围,海拔高400-800米,山体切割破碎,基岩组成复杂,坡度多在25度以上,侵蚀严重。山间分布零星盆地,是山区粮食集中产地。
江淮丘陵(俗称外山区)是大别山余脉的延伸,主要分布在金寨、霍山北部、六安南部和舒城西部与南部,面积2553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14.2%,一般海拔高度在100-400米。由于基岩种类复杂,形态多种,有陡坡高丘、缓坡高丘、陡坡低丘、缓坡低丘,呈波状起伏,坡度一般小于25度,少数高丘大于25度。坡积、残积厚度在20-30厘米,中间镶嵌着开阔盆地,为产粮区。
江淮岗地,分布于丘陵与平原两大地貌带之间,即六安市的大部,霍山与金寨两县的北部地区,舒城县龙河口以下地区,霍邱县的南部和西部,寿县的南部地区,面积3398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18.9%,海拔50-100米。地面普遍分解为岗、螃、冲三部分,既呈台状,又有相对高差在lO-30米的岗冲起伏。地面组成物质,高岗由第三纪紫红色砾石、红色沙砾岩风化形成的残积、坡积组成,低岗主要为洪积、冲积相的黄土状沉积物。
平原分布在淮河南岸,史河、沣河、汲河、淠河下游河谷一带和杭埠河、丰乐河下游,面积6219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34.6%。杭丰平原为圩畈区,面积为683平方千米,多在海拔30米以下.地面由洪积物、冲积物组成,土层深厚、肥沃,有利于耕作,是境内主要高产农区。沿淮平原有5536平方千米,其间分布着三大湖泊洼地1337平方千米,占沿淮平原的24.15%,地势低洼,土地肥沃,但涝灾较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