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详细介绍了近现代著名的停战协议及其历史背景、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停战协议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目前市场上未见同类图书,而军事题材的作品比较受读者欢迎,估计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甥舅一家亲
——唐蕃会盟
7—9世纪之间,唐朝和吐蕃为改善关系,先后进行了八次会盟。最后一次会盟发生在唐长庆元年和二年,史称“长庆会盟”。由于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给吐蕃赞普,所以唐蕃关系又称“甥舅之盟”。长庆会盟巩固了双方甥舅关系,亦称“甥舅和盟”。此次会盟在客观上使吐蕃社会得到了暂时的安定,吐蕃的经济、文化又有了一定的发展。
唐蕃战争
7—9世纪,中国境内以唐最强盛,地域大,人口多,生产和文化都非常发达。其次是吐蕃,吐蕃是居住在我国西藏高原的古老民族(今藏族的前身),于6—7世纪建立奴隶制国家。在7世纪初,藏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松赞干布进行了统一的伟业,在西藏高原上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吐蕃王朝。此后,通过联姻、庆吊、纳贡等形式,与唐朝缔结了政治上的联系,经济、文化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815年,赞普赤烈松赞死,其子赤祖德赞继位。继文成公主之后,金城公主入藏嫁与赞普赤祖德赞为妻。当时唐蕃之间大部分时间和睦相处,但时有战争爆发,起因是吐蕃与唐朝争夺西域和青海地区。
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朝在河西、陇右、关中(今甘肃、青海、陕西一带)和西域(今新疆、中亚一带)等地区为保卫边防与争夺对西域的控制,和吐蕃进行了长期作战。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四月,吐蕃攻陷唐芳州(治常芳,今甘肃迭部东南),这是最早见于记载的唐蕃之间的交战。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率军进攻唐松州(治嘉诚,今四川松潘),被唐军击退。十五年,唐以文成公主入嫁松赞干布,唐蕃关系在此后30余年内十分融洽。
高宗李治即位后,唐与吐蕃的战争逐渐增多,规模也日益扩大。这一时期的唐蕃战争形势,唐在西域略占优势,吐蕃则在河陇占有优势。唐朝初年在军事上对周边各族大都占有明显优势,唯独吐蕃是个例外。除军事指挥原因外,还有其他多种原因。如吐蕃国法严整,上下齐力,内部较稳固,民风剽悍尚武,且河陇一带的军事地理形势对其十分有利。吐蕃位于青藏高原,攻唐可居高临下,直入平川;而唐击吐蕃却要仰攻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行军作战十分不便。
唐玄宗时期(713—755),唐蕃战争仍主要在河陇和西域两个战场上进行。两个战场互相策应,仍以河陇一带为主战场。在剑南一带也仍有一些较小规模的战事。在河陇战场上,唐自李敬玄兵败青海之后,已改变了从青海长驱直入吐蕃的战略,但也并未采用秦汉以来常用的修筑长城,分兵把口,进行防堵的办法,而是依托一系列坚固据点——军镇,相对集中兵力,实行机动防御,并伺机反攻,逐步扩大控制区域。吐蕃则以河西九曲之地(今青海东南黄河曲流处)为后勤基地,不断攻掠河陇一带。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调河西、陇右、西域等地军队的精锐东援。吐蕃乘虚而入,当地守军力不能支,河陇、西域之地先后为吐蕃所占。唐蕃战争的主要战场东移到今宁夏、甘肃东部、陕西以及四川西北部,唐蕃双方由以河陇、西域两个战场互相策应改为以今陕甘宁一带和今川西北一带两个战场互相策应。吐蕃经常长驱直入唐境,唐都长安也处于吐蕃的威胁之下,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甚至一度攻占长安。当时,唐将郭子仪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广设疑兵,吓阻敌军。吐蕃不知虚实,据长安10余日后退走。
这一时期,唐朝大量从内地调兵到边境防御吐蕃。因吐蕃多在秋高马肥时进攻,这些军队被称为防秋兵。唐朝虽然在战略上完全处于防御态势,但仍力争以战役和战斗上的进攻来挫败敌军,采用的仍是依托坚固据点实施机动防御,并伺机反击的战略。同时,唐和吐蕃都很重视建立反对对方的同盟。起初是吐蕃联合回纥、南诏攻唐,后来唐分化瓦解了吐蕃与回纥、南诏的同盟关系,并北和回纥,南通南诏,西结大食、天竺,使吐蕃四面受敌,其兵力大半驻在西域,抵御大食的东进。从此,吐蕃再也无力大举攻唐。
甥舅一家亲——唐蕃会盟 // 1
唐蕃战争 // 1
清水会盟与平凉劫盟 // 4
长庆会盟 // 6
长庆会盟碑 // 8
长庆会盟碑碑文 // 10
澶渊之盟——宋辽和约 // 13
古澶州 // 13
辽军南侵 // 15
宋辽议和 // 19
和约内容及影响 // 21
南面称臣——宋金绍兴和议 // 25
女真族兴起和金朝建立 // 25
“靖康之变” // 27
宋金议和 // 29
“绍兴和议”及其影响 // 32
“隆兴和议”和“嘉定和议” // 33
鸦片战争的耻辱——中英南京条约 // 37
鸦片战争 // 37
签订条约 // 40
南京条约内容 // 42
南京条约的影响 // 46
不败而败——中法和约 // 49
中法战争 // 49
未败求和 // 52
中法和约内容 // 55
中法和约的影响 // 58
甲午战争的“赔偿”——中日马关条约 // 59
甲午战争 // 59
停战谈判 // 63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对话 // 67
马关条约全文 // 70
马关条约的影响 // 75
强盗的瓜分——辛丑条约 // 79
八国联军侵华 // 79
议和 // 82
辛丑条约原文 // 83
辛丑条约特点及影响 // 89
庚子赔款 // 90
血腥肮脏的大餐——日俄朴次茅斯和约 // 93
日俄争霸 // 93
两个外国强盗在中国领土上大打出手 // 95
西奥多·罗斯福的调停 // 98
朴次茅斯和约全文 // 100
朴次茅斯和约的影响 // 105
走向下一个火山口——贡比涅停战协定 // 107
萨拉热窝的枪声 // 107
和平的曙光 // 109
最后的较量 // 110
屈辱的求和 // 113
是停战,不是和平 // 115
对德国的惩罚——凡尔赛和约 // 119
巴黎和会的开幕 // 119
“三巨头”的博弈 // 120
德国的屈辱 // 122
建立在火山上的和平 // 124
淞沪抗战的屈辱——上海停战协定 // 127
新的侵略战火 // 127
虽败犹荣的战役 // 130
中华儿女齐抗战 // 134
沉痛的收场 // 136
淞沪停战协定全文 // 138
德国人的报复——德法停战协议 // 141
纳粹德国的崛起 // 141
新的战争深渊 // 143
法国的战败 // 145
屈辱的条约 // 148
第三帝国的覆灭——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 153
纳粹德国狮子大张口 // 153
第二战场的开辟 // 155
德国法西斯四面楚歌 // 157
来之不易的投降 // 160
日落东京湾——日本无条件投降书 // 165
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 // 166
“密苏里”号将成为世人关注焦点 // 168
签降仪式在东京湾举行 // 171
各国代表签字 // 175
决战之前的握手——双十协定 // 181
首度交锋 // 181
桌上硝烟 // 186
峰回路转 // 192
双十协定具体内容 // 196
血肉凝成的胜利——朝鲜停战协定 // 201
打开和平之门 // 201
首次较量 // 205
“让飞机、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 // 210
棘手的战俘问题 // 213
签署停战协定 // 217
殖民残梦的破碎——日内瓦协议 // 221
奠边府:全面崩溃的开始 // 221
范文同:建立和平、独立、统一的越南 // 227
周恩来:朝鲜战争停止了,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停止 // 229
日内瓦协议: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 // 230
走出越南泥沼——巴黎停战协定 // 235
无奈的尼克松 // 235
私人公寓中的秘密会晤 // 238
基辛格的神秘失踪 // 241
“和平纲领”与“兰山719” // 246
和平之船再次触礁 // 248
迟来的和平 // 251
中东和平的铺路石——埃以和约 // 255
洗刷耻辱的日子 // 255
101公里停火协议 // 259
基辛格的“穿梭外交” // 261
踏上敌国领土 // 265
与世隔绝的戴维营 //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