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洋人撬动的中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614060
  • 作      者:
    吴煮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洋人改变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半部中国近代史

  ★著名作家、学者汪兆骞、杨早倾情推荐、作序

  ★这是反映一个民族历史记忆的文本,一部见证之书

展开
作者简介

  吴煮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六十年代末出生,八十年代末入伍,九十年代末解甲,本世纪初从中原到南国深圳。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帝国海关》《遗忘的历史》《江汉关史话》《反走私前沿地带》《历史的痕迹》,长篇小说《江城潜哨》《人面桃花》及数十部中短篇小说。


展开
内容介绍

  近代中国历史,特别是外交与海关,一直笼罩在世界列强欺凌的屈辱而漫长的黑夜里:风雨如磐、波谲云诡、苦难重重。

  本书在反映这段苦难历程时,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捕捉大量经过考证的有血有肉的历史细节,将世纪风云尽收笔底,构成有声有色、有筋有骨、有温度的历史现场。在这种历史话语的悲壮洞烛之下,展示出洋人撬动的中国的沉重、沧桑和悲怆的历史画卷。其间,洋溢着作家的爱国情怀与尖锐的追问冲动。这是反映一个民族历史记忆的文本,一部见证之书。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是反映一个民族历史记忆的文本,一部见证之书。

  ——汪兆骞

  那些撬动中国的洋人,无论心存善心还是恶意,也确实给了中国的变革一个原始推力,但真正要改变中国政治、社会与文化,还是要靠中国人自己。

  ——杨早


展开
精彩书摘

  1511年,葡萄牙人占据马六甲后,开始和中国商人做生意。那时,中国商人运到马六甲的商品主要是农产品、丝绸、瓷器、麝香、大黄、珍珠和锡器等,换回香料、胡椒、肉豆蔻、丁香、生姜、香、枷楠香和金丝线等物品。这种接触,使葡萄牙人成为最早与中国进行海上贸易的欧洲人。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之下,一些居心不良的葡萄牙人打起了歪主意,他们尾随中国商船,悄悄来到中国沿海,干起令人痛恨的海盗勾当。这些海盗赚不义之财不打紧,却严重影响了他们“葡国”的大事儿。

  1517年9月,葡萄牙特使梅·皮雷斯衔命抵达广州,想和中国建立官方关系,扩大贸易。结果由于那几个葡萄牙海盗干了杀人越货的勾当,给中国人留下了极坏的印象,恨“乌”及屋,官府对梅·皮雷斯也很反感。另外,马来亚苏丹(马来西亚的国家元首)也说了他们不少坏话(马来亚当时是大清中国的附属国,大清国的皇帝自然更相信他们),所以皮雷斯使团被召到北京后,又被打发回广州,作为政治犯,老皮最后死在广州。

  后来,一些葡萄牙人跑到泉州、宁波赖着不走,官府也不客气,派兵驱逐,这些葡萄牙人不是省油的灯,竟理直气壮地干起海盗营生。为了自卫,他们也打击其他海盗。由于他们有了打海盗的功劳,广东官府允许他们在澳门暂住(此是后话)。

  1564年,西班牙国王派米格尔·洛佩德·勒加兹皮率领舰队,侵占吕宋岛,并将吕宋岛改名为菲律宾群岛。一支由72艘船组成的中国海盗舰队去袭击他们,结果被打得大败—海盗舰队的船只被焚烧,海盗头子成了俘虏。海盗头子为了活命,同意带两名修道士去见福建政府的领导。其中,一位叫马丁·德·拉达的修道士,竟然能说中国话。两名修道士受到福建领导的热情接待,因为没有带国书,没让他们去北京见皇帝。尽管如此,这两名修道士却开创了西班牙与中国官方接触的先例。

  16世纪中叶,成百上千的福建人到菲律宾、爪哇、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淘金,引起西班牙人的警惕,他们采取征收人头税、流放、强迫信基督教等手段,实行高压统治,但中国人的数量还是不断增多。他们担心这样下去,会威胁到他们的统治,就惨无人道地屠杀了两万多名中国人。因为同样的原因,30年后,西班牙人又搞了一场大屠杀,惨遭杀害的中国人更多。

  紧随西班牙人来的是荷兰人。1622年6月24日,荷兰人科·雷依耶斯佐恩率领一支由十六七艘船组成的舰队攻打澳门,葡萄牙人奋起反击,大败荷兰人。败下阵来的荷兰人狼狈地逃窜到澎湖列岛,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驻扎下来,当起了海盗,拦截过往的中国船只。发了不义之财后,这些荷兰人脑子发热,以为中国人拿他们没办法,竟然去攻击福建沿海港口。当时的明政府忍无可忍,派出一支武装船队去收拾他们,他们见势不妙,逃往台湾。37年后,也就是1662年,郑成功才把他们从台湾赶走。

  接踵而来的是英国人。1601年,英国派兰开斯托率领一支由5艘船组成的舰队,前往苏门答腊和爪哇,建立贸易基地。刚开始,英国人还能相安无事;后来英国人越来越多,荷兰人就不高兴了,他们又将屠刀对准英国人,幸存下来的英国商人把目光转向中国。1637年6月,韦德尔率船队到达澳门,先入为主的葡萄牙人很不欢迎他们,韦德尔只好壮着胆子,带船队驶向沙角,准备和广州官府接触。广州的官府很不给面子,令炮台上的士兵向船队开炮。韦德尔也很生气,下令摧毁炮台,然后致信广州官府说:我们仅仅要求通商,没别的想法,你们用不着担心害怕。他们又赠送了一批贵重礼品,广州官府这才高抬贵手,允许他们做一阵子生意。可是英国人的生意做得很不顺,还发生货物被查封、扣押的事儿。葡萄牙人假惺惺地来调解(如果英国人能顺利地同中国做生意,葡萄牙人就无法垄断同中国的贸易了,所以说他们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英国人离开的)。最后,中方准许贸易,但韦德尔船长要承认他是因为无知而犯罪,还要答应船队离开后不再来中国。

  英国人在广州碰壁后,到福建与郑成功建立了友好关系,向他出售武器,以支持他抗击清军。作为报答,郑成功准许英国人在厦门、台湾建立贸易站。这样,英国人在中国总算有了暂时立足的地方。

  法国人也来了。1688年,一位名叫让·乔丹的法国商人派“阿姆菲特赖特”号船到广州和宁波做买卖,赚了一大笔钱。让·乔丹先走运后倒霉—之后又来了两次,赔得一塌糊涂。负债累累的让·乔丹和他的同胞,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再做“中国梦”。

  美国人终于来了。1784年2月,一艘名叫“中国皇后”号的美国商船,载着40吨人参,从纽约出发,绕过好望角来到广州。卖了40吨人参后,又买了茶叶等货物回美国卖掉,赚得盆满钵满。从此,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来中国做生意。

  俄国享有陆上边境贸易特权,所以朝廷禁止他们从海上与华通商。

  当时洋人来华经商,船上能带的货物有限,而且还要带现钱(主要有西班牙银圆、墨西哥银圆、威尼斯金币、法国克朗);中国则以银两计价,使用银锭时,需要测量纯度和重量。

  1757年,乾隆皇帝下旨,令外国商人在广州一地贸易,这其实是个马后炮式的命令。早在他下令之前,洋人就集中在广州了,因为他们在厦门和舟山等地做生意时,不能讨价还价,中国商人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但在广州不存在这种情况,所以广州在洋人心目中是贸易的天堂。当时,广州是中国最大、人口最密集、最富有的贸易中心,也是西方船只来华的最近港口,洋人们十分乐意到广州做生意。对朝廷来说,把洋人都赶到广州去,是因为广州离北京更远,可以断绝洋人见大皇帝的念头。

  除俄国外,18世纪和19世纪初,中国没有与其他国家建立条约关系。尽管如此,清朝政府仍不许俄国人到广州做生意。

  那时的广州,没有官方承认的外国政府代表。清朝政府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万国应该来进贡。他国人可以作为进奉的使者来华,完成任务后,可自行离开,或者经过皇帝的恩准再离开,而且使者不能与中国官员平等往来。其实,老早以前在华就有外国领事,只是大清国从来不承认。1699年,一个英国人拿着国王委派他为总领事的文件来到中国,但大清国并不把他当回事儿,弄得他在他们的同胞面前很没面子。1776年,法国国王任命一名商人为广州领事,以照顾法国人在广州的商业利益,但大清国对他同样不予理睬。

  大清国承不承认是大清国的事儿,但有领事身份总比没有好,所以外国商人对领事身份还是很看重的。1786年,一位英国商人与东印度公司的大班公会发生矛盾,大班公会想强迫他离开中国,他拿出普鲁士国王任命他为中国领事的文件,说他是普鲁士王国的领事,要对方客气一点儿,大班公会顿时没了脾气。其他商人看了,觉得当领事可以带来好处,所以会千方百计地弄一份某国领事的任命文书,带在身上,以应不时之需。这样,一些商人就“成为”热那亚、波兰、奥地利、丹麦、西西里等国驻广州的领事,但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做生意,而不是去处理外交方面的事务。那时,领事不必由本国人担任,比如瑞典领事有时是瑞典人,有时是英国人。

  这些“领事们”无论怎样宣称自己代表某个国家、某个政府,清政府就是不承认他们的官方地位,只把他们看作是某一家贸易公司的头儿,与大班的地位一样。通常情况下,来广州的外国船上,有两名或两名以上的大班或商务代办,这些人作为公司的代表,安排所运货物的出售,购买能盈利的货物。一位能干的大班,必须具有商业才干,并且能应付各种复杂局面。

  外国人多了,就会生出许多是非,甚至命案。不过洋人之间的纠纷,大清国官府一般懒得搭理,但洋人又总来鸣冤。实在没办法了,清政府才很不情愿地过问。如果是命案,无论怎样审、怎样判,都免不了一死。清朝官府秉承的司法理念是杀人偿命,并且没有商量的余地。

  1773年,英国人司各特因杀了一名中国人,在澳门被起诉,葡萄牙法庭判他无罪,但移交给大清国官府后,立即被处死。1780年,一名法国人杀死一个葡萄牙水手后,赶紧躲藏起来;葡萄牙人来告状,大清国官府不得不发通缉令,这名法国人实在躲不过去了,就去自首,大清官府立即把他绞死。1784年,“休斯夫人”号商船上的炮手放礼炮时,意外地炸死几个中国人,这个炮手立即藏了起来。大清国官府没有拿住他,就把船上的大班骗下船,扣为人质;为此,法国人、荷兰人、丹麦人、美国人与英国人一起抗议。再多的人抗议也没用,甚至还适得其反,因为大清国官府常把聚众与造反联系起来。大清国官府很不高兴,并传话给他们,如两天内不交出炮手,就不再供应食品,而且要停止贸易,并进行有力还击。洋人很无奈,只好交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可怜的家伙被绞死。即使不是故意杀人,清朝官府也坚持以命抵命的司法原则;如果没有捕到真凶,就要找人代受刑罚。

  所以,当时洋人在广州做生意,风险很大。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鸦片惹的祸

西方商人海上初来乍到 

葡萄牙人最早向中国走私鸦片 

英国人后来居上 

道光皇帝说“大快人心” 

对付英国人,琦善有两下子 

谈判大臣“无知无畏” 

家欢乐一家愁 


第二章 倒霉的上海道台

英国人开始没看上香港 

英国人在租界里设海关 

与众不同的吴健彰 

因“洋祸”得福 

上海流行广东话 

两个广东人的恩怨 

才出虎口又掉入狼穴 

被推上风口浪尖 


第三章 洋人“到”大清国做官

广州人痛恨英国人 

英国人忍不住了 

两广总督成了俘虏 

李泰国跑官要官 

洋人要权 

大清国唯一没有贪污的部门 


第四章 外交、外交,还是外交

清政府没有外交,只有“剿夷”与“抚夷” 

中国有了“外交部” 

美国人任团长的中国使团 

各国公使终于见了同治皇帝一面 

中国人在外国“起义”了 

和李鸿章一起战斗(一) 

和李鸿章一起战斗(二) 

和李鸿章一起战斗(三) 

帮总理衙门摆平法、德、俄 

美国的政策,在华英国人的主意 

和李鸿章一起战斗(四) 

“东南互保”保住了大清国的大好河山 


第五章 洋人的中国海军梦

洋人中国海军梦的缘起 

在英国采购军舰并不顺利 

总理衙门“雄起”了 

海军梦实现了又破灭了 


第六章 洋人与“洋务运动”

上海“洋”起来了 

 1865 年的“改革”和“开放” 

中国最早的西式学堂 

中国菜从此名扬天下 

李鸿章请旨嘉奖 

中国也有了气象站 

“大龙邮票”一印出来就珍贵 

能让马拉火车已是进步 

“洋务”随老李而去 


第七章 洋人与辛亥革命

武昌城头的一声枪响之后 

蔡锷将军先硬后软 

中国的钱被洋人掌管了 

孙中山也无可奈何 


第八章 几个重要的外国人

近代中国海关第一任首脑—李泰国 

当了半个世纪中国海关首脑的赫德 

北洋政府的太上皇—安格联 

从功臣到罪人—德璀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