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市空间与城市设计:公共空间引领的城市设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443308
  • 作      者:
    张健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本书,基于城市设计实践感悟的总结,却并不随意;基于现有城市设计理论知识的归纳,却并不忽略城市生活实际;基于城市空间美学理论的思考,却并不干瘪。

di一,重新诠释了城市设计的空间层次和城市设计工作的落脚点。引入城市生活空间的概念,从形态空间、生活空间、意向空间三个层面界定城市设计的空间,强调生活空间同其他两类空间的联系。把生活空间同城市要素结合起来,作为城市设计工作的落脚点。

第二,提出了走向开放的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素系统。围绕公共空间的“中心、边界、区域、道路、结点、出入口”形成主导设计要素系统,把传统的建筑、街道、广场等众多要素作为辅助要素系统。

第三,从公共空间出发丰富了城市设计方法。


展开
内容介绍

  让公共空间成为城市设计的主体,从城市空间的构成与认识出发,在研究城市空间的内涵、层次、美学特征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城市公共空间的演进趋势和系统构成,提出了走向开放的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素系统。并通过作者对公共空间设计理论及方法的实践,结合城市设计项目对广场空间、城市空间轮廓控制、街道、公园绿地系统、水景等城市公共空间的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本书展示了张健博士公共空间引领的城市设计实践作品,包括城市滨水区、城市新城区、城市改造区、城市综合体、城市特色区和城市山地区六大块共二十五个设计案例。
  本书作为实践性读物,适用于国内城市建设的管理者、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的设计师以及从事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和专家学者,也适用于对城市空间设计感兴趣的读者。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城市空间的构成与认识
  城市空间是城市人口、产业经济和基础设施等相对集中布局而形成的建成区地域空间,强调的是一种非行政区概念的地理空间,是城市各种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场所空间和城市景观的地域载体。在探究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城市空间的内涵、层次、空间构成的美学特征以及要素结合的表现形式进行准确深入的认识。
  1.1? 城市空间的内涵
  城市作为公众生活的载体,承载着公众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城市是公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层次空间与内在结构。城市空间通常是指城市中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的、供公众进行日常活动的、不同层次的户外活动场所,可以说城市空间由公众营造并服务于公众。
  城市空间是客观存在且能被公众感知的人为环境,它是公众有目的地创造环境的结果。城市空间既要满足公众在此活动的功能要求,还能为公众心理营造一个安全氛围(见图1.1)。许多早期的城市空间大都是由城市的自组织生长形成的,客观环境存在着有利于生成场所的因素,使得不同层次的户外空间得以自发形成。而当城市发展的速度过快,或缺少生成户外场所的有利因素时,就必须依靠人工手段一一规划,来营造公众所需的活动空间。
  图1.1?城市公共空间
  作为公众活动的户外场所,城市空间有其自身的空间特征:第一,城市空间是一个有机的空间体系,必须从整体性的角度理解;第二,城市空间是一个相互关联、具有多层次的系统,不同层次的户外场所在遵循公众日常行为规律作用下存在一定的秩序性(这一秩序性可通过道路连接体现);第三,在强调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及秩序性的同时,也要明确不同层次的户外场所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尽管有些户外场所的围合边界相对松散(见图1.2)。因此,在对城市空间不同层次的户外场所进行设计时,应先将这一户外场所放在有机的城市空间体系中进行分析,然后再将其作为单独个体进一步细化。
  图1.2?京广铁路沿线城市开敞空间规划
  图片来源:京广铁路沿线片区城市设计项目。
  1.2? 城市空间的层次
  城市空间是一个满足公众日常活动,由多层次户外场所构成的空间体系。不同层次的空间分散在城市中,为公众提供各种活动所需的户外场所,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城市空间体系。这一空间体系使公众之间得以沟通,公众与环境得以交流,从而体现了公众的社会特性。
  1.2.1??? 城市空间的形态层次
  城市形态是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式。城市规划学认为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的外部轮廓形状,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是城市平面、立面的形状和外观(见图1.3);城市地理学对城市形态的理解主要基于城市空间结构的视角,认为城市形态是以城市用地为功能空间,以城市交通为载流空间,以城市组织结构为空间肌理的结构体系。
  图1.3?1609年,德尔贝尼在《真理的城市》中设计了一个理想城市形态
  图片来源:德尔贝尼《真理的城市》。
  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者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定义也会各有侧重,《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一书中指出:“城市的形态是城市内在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表现,反映在城市和居民点分布的组合形式上,城市本身的平面形式和内部组织上,城市建筑和建筑群的布局特征上”;齐康(建筑学家,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认为,“城市形态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态特征”;熊国平(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后)认为城市形态等是研究各种城市活动(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作用力下的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变,包括城市的内部结构(城市内部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和外部形态(城市的外部轮廓)及其相互关系;梁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孙晖(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提出,城市形态特指城市各组成部分的物质空间形态和特征,包括区位、用地、交通、街廓、街道、地块、建筑等(见图1.4)。
  图1.4?法国城市空间示意
  综上所述,本书定义的城市空间的形态层次,是城市空间各种实体要素所呈现的形式组合。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的空间组织和面貌等。城市空间的形态层次是城市空间的外在直观表现,是认识城市空间的窗口,也是深入城市空间丰富内涵的起点。
  1.2.2??? 城市空间的生活层次
  生活空间可以广义地理解为生活的外在表现,可以指代与生活相关的一切领域或范畴。建筑学关注的与生活相关的物质空间环境,是居民居住、工作、购物、交通等日常活动所涉及空间的总和;社会学则重点描述社会群体的生活领域,主要指群体性的生活空间,即某一固定人群开展日常生活的共有领域,如村庄、社区、邻里等空间类型,表现为相对持久与稳定的社会空间“领域”。相同的地方则在于,它们都明确地指出了生活空间概念对人与物质环境的双重依赖,即生活空间形成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两者的辩证统一。
  城市生活空间实质上就是城市人居环境,它是城市中各种维护人类活动所需的物质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社区环境。它不仅包括住宅质量、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交通状况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空气质量、绿化美化、卫生条件等硬件设施构成的硬环境,而且包括家庭氛围、邻里质量、居住区和谐、安全归属感、社会制度和秩序、人际关系等心理感受构成的软环境。
  城市生活空间区别于其他种类生活空间的主要特征在于其较大的空间尺度与繁多的生活种类。城市生活空间由此也衍生出诸多类型。
  首先,邻里、社区与社会区是按照空间规模对城市生活空间的划分(有时也被称为不同层次的生活圈)。其中,邻里常常被认为是城市中最基本的生活空间单元,其空间范围在步行可达范围(通常认为是以500m为半径的空间范围)之内,其功能构成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社区则指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性社会,是由诸多邻里构成的更大的生活共同体,其中的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相互依存关系;社会区则代表更大尺度的城市生活空间,此类空间中,居民具有相似的基本生活方式与社会经济环境。这些生活空间随着社会发展逐步形成,空间范围的形态往往比较多样。
  其次,按照活动类型(或功能),城市生活空间还经常被分为基本生活空间与机会生活空间等类型。基本生活空间所指的是满足城市居民居住、就业、医疗、购物等基本生活需求的城市空间;机会生活空间则是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等偶尔活动需求的城市空间。
  综上所述,本书定义的城市空间的生活层次是各种城市生活方式在不同尺度、不同维度空间中的投影。主要范围包括居住空间(见图1.5)、工作空间(见图1.6)、休闲空间(见图1.7)、消费空间(见图1.8)、城市公共服务空间(见图1.9)和社会空间(见图1.10)6个方面。
  ……


展开
目录

第1章城市空间的构成与认识1
1.1城市空间的内涵2
1.2城市空间的层次3
1.2.1城市空间的形态层次3
1.2.2城市空间的生活层次5
1.2.3城市空间的意向层次7
1.3城市空间构成的美学特征8
1.3.1几何构形的统一性9
1.3.2主从分明的统一性10
1.3.3均衡与稳定的统一性11
1.3.4对比与微差的统一性11
1.3.5节奏与韵律的统一性15
1.3.6比例与尺度的统一性16
1.4城市空间与城市要素结合的表现形式18
1.4.1城市空间形态完整的要素结合19
1.4.2城市空间景观艺术的要素结合25
1.4.3城市空间社会占有的要素结合31
1.4.4城市空间文化延续的要素结合33
1.4.5城市空间活力的要素结合35
1.4.6城市空间意象认知的要素结合36
第2章公共空间——走向开放的城市空间39
2.1城市公共空间演进的趋势40
2.1.1西方公共空间的观念演变40
2.1.2现代西方公共空间的兴衰42
2.1.3中国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43
2.1.4我国当代公共空间的实践47
2.2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构成49
2.2.1城市公共空间主导要素系统50
2.2.2城市公共空间辅助要素系统53
第3章城市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方法67
3.1广场空间的构成要素与设计70
3.1.1广场形态设计71
3.1.2广场空间界定设计74
3.1.3广场主体设计76
3.1.4广场活动设计78
3.2城市空间轮廓控制81
3.2.1第一天际轮廓线——城市轮廓的控制点82
3.2.2第二天际轮廓线——城市轮廓的视角86
3.3城市空间的街道设计86
3.3.1街道空间整体定位87
3.3.2城市街道87
3.3.3中央商业区步行街设计89
3.3.4入口与出口区92
3.4城市空间的公园绿地系统设计92
3.4.1公园绿地空间的功能与作用92
3.4.2公园绿地的分类系统93
3.4.3公园绿地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96
3.4.4公园绿地空间的设计方法98
3.5城市空间的水景设计111
3.5.1水景的作用111
3.5.2水景的基本形式113
3.5.3中外理水手法115
3.5.4现代公共空间水景设计的特点118
3.5.5城市水景设计内容118
3.5.6公共空间水景的类型121
3.5.7水景设计原则124
附  录公共空间引领的城市设计实践——
张健博士设计作品12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