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习坎庸言校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0121704
  • 作      者:
    罗庸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讲述中国之所以为为中国的文化是什么?一代大儒罗庸的继绝学开太平之作。
展开
作者简介
  罗庸(1900—1950),西南联大的标志性人物,西南联大校歌歌词的作者、西南联大纪念碑的书写者,西南联大中文系的系主任。字膺中、号习坎,蒙古族,原籍江苏江都、出生于北京,扬州八怪之一“两峰山人”罗聘的后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1924年毕业后,在教育部任职(与鲁迅同事),同时在北大、北师大等学校兼课。1927年秋应鲁迅之邀,到立中山大学任教;1931年任浙江大学任教;1932年回北京大学任教,抗日期间随校南迁,曾任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主任。联大宣布解散后留在昆明师范学院;1949年赴重庆,到梁漱溟创办的勉仁文学院任教。1950年病逝于北碚。
  他生前仅仅留下《陈子昂年谱》《鸭池十讲》,以及未整理出版的《习坎庸言》。近年,郑临川记录、徐希平整理了《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杜志勇辑录了《中国文学史导论》。
展开
内容介绍
  西南联大期间,罗庸先生携李觐高、马雍、张盛祥、李广田、董庶、王志毅、周定一和阴法鲁等学生八人于昆明小东门外盘龙江堤畔等地,每周一次讲授中国学术。这些讲课整理出来就是《习坎庸言》。全书除《缘起》和《规约》外,正文分为内、外篇,各八个专题,分十七次讲授。内篇《勉学》《识仁》是本次讲习的根本和出发点,《六艺》《诸史》《九流》《理学》《经世》《文章》则涵盖了经、史、子、集,传统学术,灿然于此。外篇八个专题《种族》《文化》《质文》《礼乐》《乡党》《学校》《儒侠》《风俗》则为内篇张目,属于中国文化史的范畴。内外篇交叉讲授体现了罗庸先生学术研究一贯的方法:把学术问题放到文化史的背景中讨论。
展开
精彩书摘
  勉学
  (觐高笔记民国三十一年四月十二日下午三时至五时)
  本篇主旨在阐述大学之三纲领、八条目,于此有四点须先说明者:
  一、为己之学与格物之学。儒家治学根本态度为为己之学。《论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宋儒之把心放在腔子里,皆是此意。稍有一分骛[整理本误作“鹜”。]外便非为己。设若脚根无线,长随客转,则不足与立矣。自西学输入中土,中国学术遂起变化。西学之特长厥为格物,于是中土为己之学遂沦[整理本误作“论”。]为心学,与格物之学分途并驰,使学者无所适从。实则中西之学互为首尾,不可强分为两橛也。孟子曰:“道,仁与不仁而已。”不仁非道,道只有一。道一,学曷可分属二耶?[整理本误作“道学葛可分属二耶”。]不能认清为己与格物之为一,则必陷于矛盾与苦闷而不能自拔。
  二、通人与专家。古昔学者所孜孜不懈者在求为通人。王仲任《论衡·超奇篇》:“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通人者,通贯古今之谓,然通人必资于下学。求为通人而不肯作下学工夫,于是但求省力,如佛家横超三界,因之浮光掠影,只余一空洞架子,转成不通。戊戌政变前以通人自居之旧派多此类也。今之学术界则重专家。培养专家之意,章实斋《文史通义》已早言之,然终不成。今日专家日多,于是求为通人者或目专家为偏,专家亦每病所谓通人者之空疏,无其极至,乃成水火之不相容。然通人与专家不过所治偏全之不同,并非两事。不明乎此,则又无所适从矣。
  三、故国之思与古国陈迹。此乃两种作学问态度之不同。如逊清末叶之国粹学者,动多故国之思,对中国之山川景物,小至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亦莫不寄以深厚爱护之情,发之于文章者,低回流连不能自已[整理本误作“己”。],其极至于美恶不分,薰莸等视,所谓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者也。西人之研究中学者,多持科学之态度。科学态度往往流于冷酷,又兼之以帝国主义者视殖民地文化为过去陈迹之态度,为有血性之国民所不能堪。此路当前,何去何从,学人滋惑焉。实则二者不过一出一入之不同,亦不可强分也。
  四、农业意识与工业意识。中西治学态度之异造端于此。中人治学精神源于农业意识,而西人(自近百年来为尤甚)则以工业意识为之始基也。吾人称六经曰六艺,称治文章者曰笔耕,曰砚田,自为逊词则称学识荒落,属文无条理则曰枝蔓,曰艺,曰耕,曰砚田,曰荒落,曰枝蔓,莫不由农业术语而来。又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人比树木,亦农业意识为之主也。西欧自工业革命而后,文化学术一转而为工业化。中国自欧西接受西洋研究方法,工业术语亦随之东来,如云搜集材料,如云学习工具等,指不胜屈。中国学问以人为主,以物为役,西学则以物为主,以人为役,其轻重迥[整理本误作“迴”。]不相同。初学之士亦以二者判然两途,不知所就,不知二者亦不可强分也。
  ……
展开
目录
缘  起/
规  约/
内篇一  勉学/
外篇一  种族/
内篇二  识仁/
外篇二  文化/
内篇三  六艺/
外篇三  质文/
内篇四  诸史/
外篇四  礼乐/
内篇五  九流/
外篇五  乡党/
内篇六  理学/
外篇六  学校/
内篇七  经世/
外篇七  儒侠/
内篇八  文章/
外篇八  风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