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项目设计文件
A部分:项目活动描述
A.1 项目目的与项目概述
A.2 项目活动的地点
A.3 环境条件
A.4 采用的技术和(或)措施
A.5 项目业主及申请备案法人
A.6 项目土地权属和核证减排量(CCER)的权属
A.7 土地合格性评估
A.8 林业项目减排量非持久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B部分:选定的基线和监测方法学应用
B.1 所采用的方法学
B.2 所采用方法学的适用性
B.3 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选择
B.4 碳层划分
B.5 基线情景识别与额外性论证
B.6 项目减排量(项目净碳汇量)的事前预估
B.7 监测计划
C部分:项目运行期及计人期
C.1 项目运行期
C.2 项目计入期
D部分:环境影响
D.1 环境影响分析
D.2 环境影响评价
E部分:社会经济影响
E.1 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E.2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F部分:利益相关方分析
F.1 收集当地利益相关方的评论
F.2 当地利益相关方的评论概要
F.3 关于处理当地利益相关方评论的报告
G部分:附件
附件1:申请备案的企业法人联系信息
第二章 审定报告
1 项目审定概述
1.1 审定目的
1.2 审定范围
1.3 审定准则
2 项目审定程序和步骤
2.1 审核组安排
2.2 文件评审
2.3 现场访问
2.4 审定报告的编写
2.5 审定报告的质量控制
3 审定发现
3.1 项目资格条件
3.2 项目设计文件
3.3 项目描述
3.4 方法学选择
3.5 项目边界确定
3.6 土地合格性
3.7 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选择
3.8 基准线识别
3.9 额外性
3.10 减排量(净碳汇量)计算
3.11 监测计划
3.12 利益相关方意见
4 审定结论
5 参考文献
附件1 审定清单
附件2 不符合、澄清要求及进一步行动要求清单
附件3 公示期意见
附件4 人员能力证明
第三章 监测报告
A部分:项目活动描述
A.1 项目活动的目的和一般性描述
A.2 项目活动的位置
A.3 所采用的方法学
A.4 项目活动计入期
B部分:项目活动的实施
B.1 备案项目活动实施情况描述
B.2 项目备案后的变更
C部分:对监测系统的描述
C.1 监测组织架构与职责
C.2 监测方法学
C.3 基线碳汇量的监测
C.4 项目活动的监测
C.5 项目边界的监测
C.6 项目碳汇量的监测
C.7 监测人员培训
C.8 数据管理
D部分:数据和参数
D.1 事前或者更新计入期时确定的数据和参数
D.2 监测的数据和参数
D.3 抽样方案实施情况
E部分:项目减排量的计算
E.1 基线碳汇量的计算
E.2 项目碳汇量的计算
E.3 泄漏的计算
E.4 减排量(或人为净碳汇量)的计算小结
E.5 精度控制与校正
E.6 实际减排量与备案项目设计文件中预计值的比较
E.7 对实际减排量与备案项目设计文件中预计值的差别的说明
第四章 核证报告
1 项目碳减排量核证概述
1.1 核证目的
1.2 核证范围
1.3 核证准则
2 项目碳减排量核证程序和步骤
2.1 核证组安排
2.2 文件评审
2.3 现场访问
2.4 核证报告的编写
2.5 核证报告的质量控制
3 核证发现
3.1 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的唯一性
3.2 项目的实施与项目设计文件的符合性
3.3 监测计划与方法学的符合性
3.4 监测与监测计划的符合性
3.5 校准频次的符合性
3.6 减排量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7 备案项目变更的评审
4 核证结论
5 参考文献
附件1 核证清单
附件2 备案项目变更审定清单(适用时)
附件3 不符合、澄清要求及进一步行动要求清单
附件4 公示期意见
附件5 人员能力证明
附录
附录1 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备案申请文件清单
附录2 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减排量备案申请文件清单
附录3 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备案函
附录4 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减排量备案通知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