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政治宪法学的生成逻辑与价值诉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67993
  • 作      者:
    王少俊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研究中国政治宪法学的缘起。主要叙述了政治宪法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表明了这么一个事实,这就是西式的宪政并没有在构建一个现代化的中国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反倒是“革命的政治”挽救了国家与民族的危机,即使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宪法也无法确定其高于现实政治的地位,“良性违宪”、“行政吸纳政治”等几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些在中国宪法实施的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就是中国政治宪法学产生的直接缘由。当然,中国政治宪法学也力求在西方的理论资源中寻找到自己的源泉,从而在理论的旷野中确定自己的相位,并以此为理论的缘起。

  第二章整理归纳出中国政治宪法学的理论逻辑。陈端洪提出将制宪权作为宪法学的知识界碑,为政治宪法学提供了基础性理论,而高全喜站在历史主义的角度阐释了宪政主义的发展。本章概括整合了以陈端洪、高全喜等为代表的政治宪法学派学者的主要观点,探索了从主权到制宪权,以及从非常政治到日常政治、从政治宪政主义到司法宪政主义等中国政治宪法学的逻辑发展,并分析了中国宪法的主权特征,揭示出中国政治宪法学隐含的逻辑体系。

  第三章探讨了中国政治宪法学所蕴含的三大价值:民族主义、政治、伦理。这三大价值实际上都是内涵于中国政治宪法学之中并为其所诉求的,虽然中国政治宪法学诸学者似乎并没有明确表达他们的这些价值诉求。笔者主要是站在中国政治宪法学的立场,通过对其论点的阐释,阐述其中所包含的价值与思想。本文

  第四章探讨了中国政治宪法学实践中的难题。中国政治宪法学以人民主权、制宪权为理论基础,但是这些理论在现实中遭遇到人民形态不确定,宪法政治难以形成,制宪权与宪定权发生矛盾等诸多难题。这些实践难题一方面对中国政治宪法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中国政治宪法学欲求兼顾政治与宪法的“两难”处境。

展开
目录
总序
导论
一、宪法学界的理论争鸣
二、中国政治宪法学的主要观点
三、内容简介与述评

第一章 中国政治宪法学的缘起
第一节 百年宪政的艰难选择
一、民族危机与宪政意识
二、政治斗争与宪政初建
三、百年宪政失败的反思
第二节 规范主义宪政模式的现实困境
一、“良性违宪”
二、“政治吸纳行政”
三、“党主立宪”
第三节 中国政治宪法学的提出
一、宪法的有效性:一个被掩盖的政治宪法学问题
二、中国政治宪法学理论溯源
三、中国政治宪法学的政治视角

第二章 中国政治宪法学的生成逻辑
第一节 理性逻辑:从主权到制宪权
一、主权、人民主权
二、人民制宪权
三、代表制宪权
第二节 历史逻辑:宪制生成的观点
一、“早期现代”的宪制发生学
二、从“非常政治”到“日常政治”
三、从政治宪政主义到司法宪政主义
第三节 现实逻辑:中国宪法的主权特征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
二、代议机关至上的人民宪政
三、中国的不成文宪法

第三章 中国政治宪法学的价值诉求
第一节 民族主义价值
一、“民族生存”的“元宪法”
二、和平的民族主义
三、宪法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第二节 政治价值
一、宪法权利与政治权力
二、宪政主义中的政治要素:英美的理论与经验
三、宪政主义中的政治要素:德国的理论与经验
第三节 伦理价值
一、和谐伦理
二、组织伦理
三、宽容伦理

第四章 中国政治宪法学的实践难题
第一节 人民的形态
一、自然状态
二、市民形态
三、主权形态
第二节 宪法政治如何形成?
一、公民权利如何“政治性生成”?
二、何谓立宪时刻?
三、“立宪”还是“生存”?
第三节 政治宪法学的两难选择
一、制宪权与宪定权
二、绝对的宪法与相对的宪法
三、制宪权政治与议会政治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