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太极拳技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948520
  • 作      者:
    李万斌著
  • 出 版 社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李万斌(1959-),男,陕西永寿人,中共党员,太极拳研究专家。1981年毕业于西安体院武术专业班,国家武术套路、散打一级裁判,中国武术六段。师从著名武术家王继武、马贤达、刘会峙先生,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和武术科研工作,高级教师,曾被评为“长安大学双十佳体育工作者”。
  1989年以来,先后在《中华武术》《武当》《武术健身》《武林》《精武》《中国太极拳》《武魂》《少林与太极》《太极》等杂志发表文章或论文五十多篇,其《武术概念之研究》《陈氏“新架”与“赵堡架”太极拳源流研究》都是较有影响的论文。著作有《太极举技击实践》《武当张三丰承架太极拳》《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研究》《武当赵堡太极拳技击秘诀》《中国传统太极拳史揭秘》《太极拳技击研究》,及与他人合著《太极举源流与发展研究》、陕西省高级中学课本《体育》《体育与健康》、高校《武术》教材多部。2013年8月29日被中国(武汉)刊博会评聘为“中华武当内家拳史论专家”。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太极拳的技击功理功法的传授上,历来有“宁传一斗金,不传一口真”,“宁教一手,不教一口”的门规祖训。所谓“一口真”,指的就是成就功夫,身上装艺的、高效率的练功方法。它被各门派视为生命,是立足武林的法宝,绝不肯轻易丢失和泄露,甚者达到“传子不传女”的程度。所以,几百年来太极拳也未曾有过一部这方面的专著问世,即便是谈及,也是只言片语,零散无绪,使学者无从下手,极难很快获得太极拳技击真功夫。《太极拳典藏:太极拳技击研究》从拳术技击通则、太极拳遵循的技击法则、先贤练功启示、太极拳的技击思想、太极拳基本技术与方法、技理探索、真功训练等几大方面,对太极拳技术做了严谨、科学的阐释。
展开
精彩书摘
  《太极拳典藏:太极拳技击研究》:
  许松不许紧,练拳时全身放松,不许有收紧处。松与紧,松为阴,紧为阳,只松不紧,纯阴无阳,不合太极原理。只松不紧,在搏击中只有被打而已,所谓“让中不让”“柔过劲、刚落点”,都是松中有紧的表现。放松是有利于气血流通,然而,若不是动脉管强有力的收缩,血流的动力从何而来?与敌交手,施行发放,还需要肌肉的适度紧张才能达到目的,即使实战中承受对方偶然的一击,也还是需要肌肉有一定的紧张。退一步说,最起码常人的肌肉紧张反射,还是不能丢的。所以说,只松不紧显然是错误的。
  对此,峡猿同志在追念太极拳高师刘晚苍先生的“何日再相逢”一文中,身有感触地说:“一提起练推手要放松,我们常常畏畏缩缩的谁也不敢出劲,生怕‘顶’着对方。结果是相互游斗谁也不能把谁怎么样。可我见刘先生则完全是争取主动,凡一搭手深沉猛烈之劲便专注于对方重心。待你稍加抵抗,转瞬间消息皆无如坠五里雾中,其实他还在粘着你,继之而来的是更迅猛摧枯拉朽的一撞,一哼一嗨对手腾空而起。”(见《武魂》1991年第1期31页)
  一、作为竞技体育,尤其是对抗形式的太极推手,应是技术、功力与速度的综合
  如果您留意的话,我想您一定会在一些公园发现个别太极拳师,其与徒弟推手,如同拨弄玩偶一般,愈是观看的人多,技艺就愈“神奇”,甚至于手稍触,身体已是几个跟头或跌出数丈之外。我想,若真有这般神奇的功夫,何不到竞技场上显显技艺!遗憾的是这些“真人”,怎么也不肯“露相”。我相信,即使他们拿起勇气走上竞技场,最起码也不会这般趾高气扬。因为我也曾亲身考查过,他们这般“神奇”功夫,原来不是在水平相当、真打实作的情况下出现的,而是徒弟有意让师傅打,是给打、毫不反抗地被打出的,即使有轻微的抵抗(对师傅不礼貌)或化、躲,也是因二者水平相差悬殊。然而,比赛中的场上较技却不同。它是同级别、水平相当的、势均力敌的搏斗,是毫不相让的实战,没有什么礼貌或失面子可言,要实现“拨玩弄偶”是不可能的。
  1990年4月7-13日,中国武术研究院召开了部分在京的太极拳家和武术工作者会议,对太极拳推手进行了十分热烈的研讨,他们边研究、边实践。可敬的是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的教授于志钧先生(太极拳技击专家吴图南之徒)亲自下场真推。他说:“我推输了没关系,就是想亲口尝一尝味道,以求其中的真谛。”通过竞技推手的实践,他提出推手不能只讲“用意不用力”。大家一致认为作为竞技体育尤其是对抗形式的推手,应是技术、力量与速度的综合,认为以后不要再片面宣传“四两拨千斤”了。要使太极拳、剑及推手更健康地发展,就必须求实、求真,不能再搞那种师徒发功的虚假表演,要实实在在地研究拳法、拳理和竞技法则,促使太极拳运动向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前进!
  二、太极拳技击是踏踏实实地实践功夫,并非玄学
  中国拳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太极拳法,理精法密,功在实践,独具特技。
  有些人在推手表演中,为了显示太极拳法的玄妙,把意和气夸得神乎其神,几乎将太极拳的科学理法变成唯心的玄学。如果故弄玄虚,非要练几十年,所谓“十年一小成”才算望见门墙,究竟成否尚不可知,那么徒耗时日,学它何益?
  太极拳技击家汪永泉先生直白地说:“太极拳并不神秘,我能发人是因为知道太极拳用劲的窍门,招用得熟,时机得当,熟能生巧嘛,有些人就爱把它说得神乎其神的,我最不赞成。”太极拳既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神秘,高不可攀,也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事情。俗语说“拳无百日功”,习拳入门并不是什么天大的难事,关键是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脚踏实地进行科学的训练,同时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故弄玄虚,过于夸张,掩盖太极拳的精巧功夫。应用科学实践的方法来分析研究,特别是从拳理拳法上细心实践,以求巧于用力,而避免唯心论。“升堂渐人室”才是进步,拳术本身就应该日有所成,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只有不断求索,才能取得长足的进展,可谓功成有望。
  ……
展开
目录
(一)真才实学求功夫
武术要真才实学运动要全能发展
——套路与技击不能是两张皮
会练不会用训练不实用
——空练者自省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对太极拳训练的认识

(二)拳术技击通则
殊途同归 内外一家
——武术技击的本质
传统武术技击精髓
——太极拳技击特征
有无真功对抗检验
——不讲对抗的拳术是操是假拳

(三)太极拳遵循的技击法则
千拳归一路擂台见真功
——正确认识太极拳技击训练
见似好妇夺似惧虎
——太极拳理与搏击意识
随曲就伸粘连黏随
——太极推手和散手技击法则
太极拳技搏人之术
——太极拳的出名缘于“无敌”拳法
大欺小强胜弱快打慢太极拳也绝没有例外
——太极拳的技击核心绝对是遵从自然法则

(四)先贤练功启示
“相手”靠打求搏击出手见红打“活桩
——追寻“杨无敌”的练功足迹
学游泳先习水性练推手先感劲道
——“随便”推手的引领
实战对抗家常便饭
——读《道新拳论》与韩起真言有感
搏击对抗 寻求实感精神激发挖掘潜能
——研习芗斋拳论点窍

(五)太极拳的技击思想
铜墙铁壁亦不惧无坚不摧制胜归
——太极拳的技击思想
朝夕盘打默识揣摩
——对太极拳技击功夫的认识
功靠操练法靠实践
——太极拳的力、功力、劲力与技巧
理清概念悟通术语
——对太极拳技术方法的认识
聚精会神 圆润自然
——太极拳的慢与仿水的性质
灵机一动瞬间爆发
——“劲力妙用”乃太极拳技击之魂

(六)基本技术与方法
(七)技理探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