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抗火性能研究》:
试验表明,温度较低时(螺纹钢筋为温度小于300℃,光圆钢筋为温度小于200℃),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强度会稍有提高;温度较高时(螺纹钢筋为温度大干600℃,光圆钢筋为温度大于400℃),黏结强度则急剧下降。高温冷却后,黏结强度不再回升,且随温度降低,黏结强度比高温时下降更为明显,极限滑移量也比高温时有所增长。
3.3 板受拉薄膜效应简介
自20世纪初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钢筋混凝上板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及理论研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均认为板的强度问题已基本解决。塑件铰线方法能够适合于钢筋混凝土板的强度设计汁算,已为人们所公认,直至今日仍被许多国家采纳。然而,早在20世纪50—60年代,人们就已发现混凝土板的实际承载力比屈服线理论的计算值大得多,并将这种作用称为“薄膜效应”。
针对薄膜效应,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试验及理论研究,并试图将薄膜效应的积极作用应用于工程设计当中。研究表明,薄膜效应与混凝土板内产生的挠度以及边界条件有很大关系,并根据发展机理不同,将薄膜效应分为受压薄膜效应和受拉薄膜效应。两种薄膜效应之间,既有关联之处又有所不同,可由图3—12中简支双向板和同固双向板典型的何在—挠度曲线来阐述。A点是经典的屈服线理论值,是塑性理论的上限解。对于固支板,板边水平约束使板在挠度较小时就产生了受压薄膜效应,使板的承载力提高较为明显(B点);随着挠度的增大,板的中性轴逐渐上移,受压薄膜效应逐渐消失,承载力也会降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