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深海之路》:
11时47分,蛟龙号移动位置后第二次在7059米坐底;12时37分,母船与蛟龙号通信中断。“蛟龙、蛟龙,向九呼叫、向九呼叫……”声学控制室一直不停地焦急地呼叫蛟龙号。指挥部决定立即布放6971应急水声电话通信系统,但仍然没有收到回答。我和刘峰心里非常着急,不时到声学控制室去看看,其实在现场指挥部已经显示得非常清楚,这个举动只不过掩饰一下我们焦虑的表情罢了。虽然通信中断,但是通过母船超短基线可以跟踪到蛟龙号的动态。既然蛟龙号上的超短基线能够发射声波信号,说明蛟龙号设备处于正常状态。现场指挥部鸦雀无声,只有声学控制室“蛟龙、蛟龙,向九呼叫、向九呼叫”那一遍遍焦急的呼叫声在回响。不知道是哪位记者把现场这一意外情况传到北京,又迅速传到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金建才主任处,金主任马上报告了王飞副局长,又立即报告了刘赐贵局长。北京的领导由于不能全面掌握现场情况,显得比刘峰和我还着急。一直到13时17分,蛟龙号“向九、向九,我是蛟龙、我是蛟龙”的声音传到母船,刘峰、我,还有现场指挥部和声学控制室的所有人员包括记者们几乎同时激动地跳了起来。谢天谢地,没有发生不测事件,看来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原来,傅文韬和唐嘉陵发现蛟龙号前方有一只海参,他俩便互相配合,聚精会神地用蛟龙号机械手抓取海参。由于海参滑溜,他们一次次失败,但没有放弃,终于成功抓取了海参。待他们把海参放入采样篮并盖好盖子,坐下来喘口气时,突然发现与母船通话的话筒不知
道什么时候掉落在地板上。坏了!他俩立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母船通信中断,母船人员肯定非常着急。在通信功能设计上,蛟龙号每64秒钟会自动将有关信息打包通过声波发往母船,母船收到并解译后显示在各个显示屏上。由于数字与语音都是通过同一套声学
设备,因此在设计上有一个“语音通话优先”原则。也就是说,通话话筒掉落后,被他们身体压到按钮,触发了语音通话通道,并一直处于通信数据录入状态,数字传输关闭,语音通话接通,可又没有进行语音通话,造成母船呼叫传不下去,蛟龙号信息传不上来,通信中断了整整40分钟。许多人把这一过程叫作“黑色40分”。这个意外事件说明蛟龙号话筒放置的设计存在缺陷。甲板人员虚惊一场。要知道,这是在水下7000多米,蛟龙号载人舱表面承受的压力达到11万多吨,尽管在设计上留有一定安全系数,但这是蛟龙号首次试验潜入这么大的深度,出现意外情况的可能是存在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