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乡村规划建设.第2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90889
  • 作      者: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编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乡村规划建设(第2辑)》主要内容包括: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迫切性、美丽中国:江苏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实践、乡村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根基——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专访、乡村环境改善与活力复兴、从慢城到慢村——一种美丽乡村发展模式的探讨、乡村聚落的空间演化与复兴之路——高淳“国际慢城”大山村的观察、水乡村落在都市语境中的重塑与再生——以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老街规划为例等。
展开
精彩书摘
  韩国政府自1970年开始发起新村运动,设计并实施一系列的开发项目,以政府支援、农民自主和项目开发为基本动力和纽带,带动农民自发的家乡建设活动。政府不仅是强有力的组织者,而且是积极的直接参与者,通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新村教育”的方式引导村民树立民主市民意识⑧。<br>  台湾地区在建设富丽农村的过程中,通过“培根计划、漂鸟计划、园丁计划、深耕计划”,建立农业企业化辅导制度,培训农业专业管理人才⑨。“培根计划”建立了乡村地区可持续的学习机制,通过提升乡村人力素质,协助在地居民发掘社区特色,培养乡村居民自主营造能力,以改善乡村的现状。“漂鸟计划”为18-35岁的青年提供到农渔村及山林体验农艺的机会,有助于推进农民的年轻化。“园丁计划”是为35岁以上、有意从事农业的民众提供农业政策、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等培训,旨在提高参与民众的农业技能。“深耕计划”主要是针对现有农民现代化经营管理技能的培训,旨在推动农民的终身学习。一系列的人才培养计划有效提高了台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有力推动了“富丽农村”的建设。<br>  3.3社会参与:协调融合的人文社会氛围<br>  在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各级政府行政主体、非政府组织、个体志愿者、企业、社会团体与当地居民共同参与,构建了完善的协商协作机制,营造出多元融合的人文社会氛围。<br>  在日本,社会多元参与的长期实践创造了传统的半自然文化,即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注重原有自然特色的保护⑩。在台湾地区,农会作为半官方机构,与政府之间形成独特而有效的地方治理机制,同时又与农民形成了独特信任和根深蒂固的网络关系,农会以“非政府组织”角色,实际扮演着政府公共服务输送的角色,既有助于农业政策的推行,也是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石。此外,社会会公共知识分子、宗教民间组织以及向往乡村生活的富裕阶层,都对台湾的乡村社区营造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br>  3.4文化传承:政府与民间的多元激励机制<br>  随着乡村地域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各地对乡村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特别是文化传承的实施主体,已由过去单一的政府行为向政府与民间多元激励转变。<br>  ……
展开
目录
行业信息<br>江苏省乡村规划建设研究会成立<br>主题文章<br>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迫切性<br>美丽中国:江苏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实践<br>名家视角<br>乡村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根基——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专访<br>乡村环境改善与活力复兴<br>从慢城到慢村——一种美丽乡村发展模式的探讨<br>乡村聚落的空间演化与复兴之路——高淳“国际慢城”大山村的观察<br>水乡村落在都市语境中的重塑与再生——以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老街规划为例<br>乡村特色彰显与形态保护<br>乡村的遗存与记忆<br>江苏乡村特色保护与塑造思考<br>高淳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探索<br>苏州西山古村落特色空间格局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br>乡村空间与传统建筑技艺<br>徐宿连大叉手传统建筑技艺特色<br>基于农业生产方式的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分析——以海门市常乐镇培育村为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