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转型时期弱势心理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43419
  • 作      者:
    赵书松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赵书松,中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升华育英学者,中南大学第七届“教学十佳”教师,中南大学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近年来开展绩效考核政治、员工非伦理行为、弱势心理、心理资本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各两项。在《南开管理评论》、《高等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发生了急剧变革,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其中,弱势心理的出现和扩散蔓延是当前中国社会心理方面的一个典型现象,引起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并逐渐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分析和理解当前社会弱势心理提供了有益启示,但是不足以深刻回答为什么伴随着各领域的快速发展,社会心理却呈现弱势化这一根本问题。鉴于此,《中南大学学术文库 地方治理与公共政策丛书:社会转型时期弱势心理研究》以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弱势心理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中南大学学术文库 地方治理与公共政策丛书:社会转型时期弱势心理研究》研究以社会互动理论和社会比较理论为理论基础,主要分析四个问题,即社会转型时期弱势心理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弱势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弱势心理是如何扩散的、如何有效干预弱势心理。通过问卷调查、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检验、层次回归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中南大学学术文库 地方治理与公共政策丛书:社会转型时期弱势心理研究》证实,收入差距、利益表达渠道缺失、政治资本失衡和主观阶层认同对弱势心理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低收入组弱势心理显著高于高收入组的弱势心理;利益表达渠道缺失通过社会公平感、相对剥夺感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弱势心理的产生;政治资本失衡通过社会公平感和相对剥夺感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弱势心理的产生;主观阶层认同通过社会公平感、无助感和相对剥夺感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个体弱势心理的产生。《中南大学学术文库 地方治理与公共政策丛书:社会转型时期弱势心理研究》部分证实了主动性人格和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倾诉一共鸣模型主要揭示弱势心理个体扩散机制,羊群效应和瀑布效应模型主要揭示弱势心理从个体向群体的扩散机制,而泡菜效应模型主要揭示弱势心理从群体向个体的扩散机制。为了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个体等多种主体对弱势心理的调适作用。《中南大学学术文库 地方治理与公共政策丛书:社会转型时期弱势心理研究》结论既具理论价值,又富含管理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南大学学术文库 地方治理与公共政策丛书:社会转型时期弱势心理研究》:
  3.3.3 政治资本与弱势心理
  3.3.3.1 政治资本失衡对个体弱势心理的直接效应
  中国一度被国内外学者归于高权力距离国家行列,只因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等级制度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全球化加速以及个体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对待权力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公民意识开始觉醒,权力距离不断降低,个体开始注重民主和平等,政治参与意愿不断提高。但是,中国政治资本的分配还是遵循以往高权力距离下制定的规则。当政治资本集中在少数人和少数部门手中,普通个体缺少利益诉求和政治参与的途径时,要求民主和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受挫必然会对个体心理造成一定冲击,致使个体在与权力掌握者相比时处于政治弱势地位。与此同时,我国改革的路径深刻地渗透着强势利益集团的思路,政府中掌握权力的个别不法官员利用制度和监督漏洞,以牺牲公共福利为代价牟取私利(邵华,2009),权力和资本的调整和融合导致部门、地区、个人、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不断挑战了个体心中平等和公平的底线,也把个体打人了经济和文化相对弱势的地位,从而产生弱势心理。中国社会阶层固化、阶层流动渠道堵塞的现实造成“现有体制的自我强化及强烈的排他性”,使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人形成“弱势心态”(徐畅、吕明,2011)。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和依靠自身力量难以改变弱势境遇的现实,使人们产生较为强烈的受挫情绪(贾香花,2008)。相反,政治均衡的状态可以满足人们对民主、平等和参与的要求,并使社会各阶层都有表达和争取自己利益的平等机会,从而杜绝或减少弱势心理的产生。基于上述分析可以推断,政治资本失衡会促进个体弱势心理的产生。由此我们得出假设:
  H3-1:政治资本失衡对个体弱势心理产生具有正向作用。
  3.3.3.2 政治资本失衡对个体弱势心理的中介机制
  政治资本失衡的核心是政治权力集中在少数人和少数部门手中,即政治权力分配不公,个体无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均等机会,这种不公直接破坏了个体心中的公平感。权力资本因制度转换成为突出的转轨问题,也是破坏公平与效率的社会“毒瘤”(刘燕,2013)。政治资本的代际传递和阶层固化使其他社会成员很难通过自主性努力来改变自身的弱势境遇,从而对个体的努力给予不公平报偿,使个体产生越轨性心理。政治权力和政治关系被少数人和少数部门垄断,反映了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权力剥夺,致使个体产生政治上的被剥夺感。值得一提的是,政治资本失衡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是由权力资本结合、政策维护精英阶层利益而造成的收入差距拉大和两极分化。而贫富悬殊正是个体产生不公平感和相对剥夺感的重要原因。如王培暄(1999)认为,社会不公平感就是社会成员对收入差距扩大这一现实的主观感受。贫富差距的扩大使更多人不能很好地分享发展成果,就会在人们心中产生不公平感(薛洁,2007)。李汉林和李路路(2000)通过实证研究证实,收入与相对剥夺感之间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那些相对剥夺感较低的人,是那些政治身份较高、权力较多、获取和支配资源也较多的成员。政治资本失衡带来的贫富差距、腐败蔓延以及非法致富、遵纪者贫而违法者富等现象导致人们期望受挫,搅乱人们的心理平衡,使人们产生相对剥夺感(郭星华,2001)。基于上述分析,一个合乎逻辑的推断是,政治资本失衡对个体公平感和相对剥夺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3-2:政治资本失衡反向影响个体公平感,正向促进个体相对剥夺感。
  那么政治资本失衡除了对个体弱势心理的直接效应外,是否还会通过某种心理过程间接影响个体弱势心理的产生呢?政治资本失衡削弱个体公平感并促进其相对剥夺感的产生,而公平感对个体弱势心理具有反向作用,相对剥夺感对弱势心理具有正向作用。由此推断,政治资本失衡还可能通过削弱个体公平感并增加其相对剥夺感来间接影响弱势心理产生。也就是说,即便确实存在政治资本失衡的状况,但如果个体的权力距离较高,对不公平的容忍度较高,不存在不公平感和相对剥夺感,那么,个体也可能不会产生弱势心理。公平感降低和相对剥夺感产生正是政治资本失衡和弱势心理之间的心理转换过程。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假设H2-4,我们认为政治资本失衡还可能通过公平感和相对剥夺感间接影响个体弱势心理产生。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结构安排
1.6 主要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负面心理感知
2.2 个性研究
2.3 待研究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弱势心理产生机制理论分析
3.1 弱势心理概念解析
3.2 弱势心理影响因素
3.3 理论假设
3.4 本章小结

4 弱势心理产生机制实证研究设计
4.1 量表设计
4.2 数据收集
4.3 量表分析
4.4 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
4.5 本章小结

5 控制变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变量与测量项目描述性统计
5.2 人口统计变量方差分析
5.3 社会比较方向方差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弱势心理产生机制实证研究
6.1 变量间相关系数
6.2 收入水平分组与弱势心理假设检验
6.3 利益表达渠道缺失与弱势心理假设检验
6.4 政治资本失衡与弱势心理假设检验
6.5 主观阶层认知与弱势心理假设检验
6.6 本章小结

7 弱势心理的扩散机制
7.1 社会互动理论
7.2 从个体扩散到个体
7.3 从个体扩散到群体
7.4 从群体扩散到个体
7.5 扩散机制的进一步讨论
7.6 本章小结

8 弱势心理的有效干预
8.1 弱势心理的政府干预
8.2 弱势心理的组织干预
8.3 弱势心理的个体干预
8.4 本章小结

9 总结与展望
9.1 全书总结
9.2 研究展望
9.3 本章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