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24堂幸福课》:
2.感知幸福是一种能力内心世界的丰富、敏感和活跃与否决定了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在此意义上,幸福是一种能力。
——周国平北大教授林语堂曾经说过,人生最理想的生活莫过于住在英国的乡村,屋里装上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请个中国厨子,娶个日本太太。简简单单一句话勾勒出了很多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的确,拥有宜人的居住环境、便利且现代化的生活设施,美美地享受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致生活,再有一个善解人意的爱侣相伴,生活就很圆满了。
不轻易满足的现代人将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描画又延伸了一步:除了想住英国乡村、使用美国的家用设施、请中国厨子和娶日本太太之外,又加上了开德国汽车、穿法国时装、戴南非钻戒、聘英国管家、到韩国美容等。总之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据为己有,生活就幸福了。北大文化学者周国平则认为幸福不在于你拥有的多少,而在于你是否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心灵感知不到幸福,占有再多资源也不会快乐。
在周国平看来,心灵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他说:“在一个关注灵魂的人眼中,自然中的一丘一壑,一草一木,都有着自己的生命和故事。同样,家居中的简单小事,诸如为门紧一根镙钉,擦干净一块玻璃,都会给屋子注入生命,使人对家产生更亲密的感觉。”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有感知幸福的能力,从普普通通的事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处常被人忽略的小细节中也能体察到幸福的存在。
幸福不是每天吃满汉全席,对于懂它的人来说,喝一碗温热的白粥也会感到幸福;幸福不是用豪车代步,对于懂它的人来说,下班能赶上最后一班公交也很幸福;幸福不是占有全世界最优质的资源,对于懂它的人来说,幸福是一种心理感觉,拥有多少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内心的充实和富足。真正的幸福感源自内心,别人可以盗走你外在的附属物,却永远偷不走你的幸福。
有一位美丽的公主从小过着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生活,可是她并不幸福,不是抱怨仆人奉上的饮品味道不佳,就是抱怨点心不够可口,她辞退了一批又一批仆人,对生活越来越不满意,整天乱发脾气,越发变得娇蛮了。后来她所在的国家受到了外敌的入侵,她在侍卫的保护下仓皇逃走,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处安全的落脚之地。
尊贵的公主从此失去了往昔优越的生活,变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难民。起初,她感到非常丧气,终日以泪洗面,可过了一段时间,她适应了目前的生活,反而变得开心起来,开始由衷地感激命运,她在信件中这样对一个好友写道:“有人正式收留了我们,我们的安全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居住条件也在慢慢改善,每天都有热水供应,现在我感到很幸福。”写完信,公主陷入了沉思,以前她住在华丽的宫殿里,日日享受丰盛的美食,有无数的仆人可供差遣,却一点也不幸福,现在住在普通的房子里,过着平民的日子,什么事情都得亲力亲为,可是却觉得很幸福,平平安安度过一天她感到庆幸,渐渐学会了一些劳动技能她感到骄傲,每天被鸟叫声吵醒她感到很幸福。由此看来,幸福和拥有多少并没有多大关系,什么都不缺的人未必幸福,两手空空的人未必不幸,她能参透这一点,也算因祸得福吧。
幸福和物质并不同步,拥有一切的人并不一定幸福,而一无所有却能微笑着仰望星空的人无疑是幸福的。即使你的人生遭遇了变故,失去了令人羡慕的光鲜生活,你依旧可以很幸福,因为你还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即使你年华老去、身体机能严重衰化,你依然可以很幸福,因为你尚有一颗健康的灵魂。当你步入耄耋之年,肉体和灵魂都将湮灭的时候,你还是可以很幸福,因为你曾有过一个美好的人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