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海洋环境新课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日本近年的“环境问题”与196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可谓亦步亦趋。20世纪60年代,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产业发展迅猛,引发了破坏自然环境的“公害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重大影响。当时由国家及地方自治体紧急制定法律及公害防治协定。在此期间,政府开展了沿岸的环境研究,设立了国家研究机关和各自治体的公害、环境、卫生中心等,这些机构成为收集、解析、研究沿岸环境数据的中心。民间机器制造商在检测技术的开发上取得了很大进步。20世纪60年代下半叶,继续在大学中开设有关环境问题的讲座,培养专业人才。30年后,即20世纪90年代,终于解决了可怕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水环境、堆积物环境、大气环境等)。但是,大气污染问题、水质污染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在沿岸地区,各个地区对于污染物、环境的种种变动因素及知识积累还很少,大多数人缺乏相应的科学知识,人才数量不足,缺少使经验发挥运作的系统。
1971年,制定了有关水质污染的环境标准。此后,增加了新的条目并进行了若干改进。但有必要据现今环境制定新的条目。特别是要重新审视有机物含量指标,即COD。为了维持水底生物的栖息环境,在夏季,底层的溶解氧浓度至少要保持在2-3mgl-1。环境标准的新方案需要探讨生物指标及引入保护沿岸生态系统的综合指标。
今天,地球环境保护及环境问题的社会重要性日益增大。同时,对于沿岸地区环境,为了恢复因填海造田、疏浚、护岸工程等而遭受破坏的环境生态系统,人们需重视环境修复技术。因此,人们开始开发新技术,引入新的施工方法。人们开始认识到把沿岸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特定体系加以看待的重要性。
日本的沿岸地区人口密集,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大。有机物及营养盐通过河流、下水道处理厂流入内湾和沿岸地域,导致营养过剩。夏季会发生大量赤潮和青潮,影响鱼类贝类,引发了很大的社会问题。由于滩涂和浅滩被填埋,沿岸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生产功能下降。在利用这些沿岸海域流域的生态系统功能的同时,做好其保护及修复是21世纪的重要课题。已有学者提出,应在考量河流的生物形态、景观、水的颜色和气味等因素后提出包含沿岸海域生物形态和景观的综合指标(小仓,1996)。美国提出了把流人湾河的流汇水水域作为一个支系考虑的“汇水域法”,并于1983年开始实行该方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