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故事》:
(一) 印第安人的世界 在美洲的大门被敲开前,印第安人一直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他们的祖先大概是在15000年前从亚洲或者别的地方拖家带口地迁移过来的,来到美洲后,发现这里环境不错,适宜居住,就留下安营扎寨了。经历了世世代代的生息繁衍,印第安人逐渐遍布了美洲大陆。
他们安分守己,靠天吃饭,主要以打猎和采集为生。美洲大陆是个好地方,自然资源丰富,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土地肥沃,种什么长什么;江河湖海里的鱼虾更是吃不完。吃穿不愁的印第安人闲来无事,也会在茶余饭后钻研一些科学技术,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印第安人懂得了如何用火取暖驱寒、烧烤食物;如何制造出更加省力好用的工具;如何保存易坏的食物。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印第安人的日子就这样安安稳稳地过着,到了公元500年以后,在北美洲西南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一些印第安人开动脑筋,靠手工制作的石器和动物骨头打磨的器具进行一些绿色环保的生产项目,在农产品事业上做出了一番成绩。
印第安人在遍寻食物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种野草的种子很好吃,他们通过精心培育和改良,将这种野草的种子拿来自己种植,结出了好吃的果实,这就是后来的玉米。除了玉米,印第安人还培育出了马铃薯、甘薯和花生等营养价值高又容易成活的作物。
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的培育,也都是出自印第安人之手,如果没有印第安人,很难想象我们今天的饭桌是什么样子。
他们使用石头、木头以及兽骨等一些纯天然的材质制作出便于携带又好用的生产工具,用来开垦荒田,种植农作物,逐渐形成了粗放型的生产作业。印第安人不断迁移到草肥水美、方便耕种的地方去生活,逐渐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部落。这些部落很多、很分散,有的部落以打猎为生,有的以农耕为主。不同部落的印第安人有着不同的体态,说着不同的语言,生活方式各异,他们在刀耕火种的漫长岁月里,不断繁衍。
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大约在1250年之后,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状况开始倒退,他们的经济和社会状况都出现了问题,不再发展,部落开始衰退。那时的印第安人从未踏出过美洲一步,他们造的小船只能在内陆湖泊和河流上使用,无法出海,所以,他们不知道在大海的那一头,还有着什么样的世界。
结束印第安人安逸日子的人是哥伦布,这位意大利青年是一名狂热的探险爱好者,发现新奇事物是他感兴趣并且热衷的事情。哥伦布的这个兴趣爱好为美洲大陆登上世界舞台呈现在人们面前作出了重大贡献。美国历史地理学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认为:“哥伦布是美国诞生的接生婆。他给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带来了文明之光。” (二)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探险猎奇是古往今来不安分青年的首选爱好,意大利青年哥伦布作为一名狂热的探险爱好者,自然也拥有一颗躁动的心。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一个普通的纺织工人家庭,从小就灵活好动的他练就了一个好体魄,这为日后的出海探险打下了基础。
《马可·波罗游记》可以算作是哥伦布的启蒙之书,书中所描述的东方世界富饶、美丽、奇特的景象,深深吸引了哥伦布,他对那个未知的遥远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成年之后,哥伦布曾在热那亚的船队工作多年,后于1476年移居葡萄牙里斯本,开始从事航海事业,航行至英国、几内亚、冰岛等地,积累了丰富的航行经验。在积极从事实践工作的同时,哥伦布还不忘捧起书本,认真学习,补充文化知识,钻研天文地理,了解各国、各地风俗民情。
知识越多,心胸越广;心胸越广,舞台越大。视野越来越开阔的哥伦布已然不能满足于小范围内的航行,昔日的梦想之火在他心中燃烧,再加上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并深受当时一位意大利地理学者托斯卡内利的影响,对“地圆说”深信不疑,他立志要开发出一条通往印度、中国和日本的新航线。
做伟大的事业是需要经费支持的,哥伦布当然也不能光膀子上阵,为了能够成功拉到航海赞助,他认真地草拟了一份从欧洲西行到东方的航海计划,并进行周密策划,将策划方案献给葡萄牙国王,同时,还慷慨激昂地在国王面前发表了一番演说。但声情并茂的演说却未能打动国王,哥伦布的首次融资失败。
1485年,哥伦布移居到了西班牙,他找到伊莎贝拉一世女王,旧事重提,希望女王能够理解并支持他的雄心壮志。女王虽然是个妇道人家,却巾帼不让须眉,颇有豪杰的气势,她认为哥伦布要求的经费不算多,成功之后的利益却是不可估量的,这样的买卖当然需要支持一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