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杠杆水平适度性研究》:
同样是自由市场化国家,美国与英国情况并不相同,这源自牙买加体系下美元的特殊地位。次贷危机前,美国宏观总杠杆的上涨主要来自于居民部门和金融部门,而二者的增长又根源于美国自金融自由化以来(1980年后)长达近20年的资产价格泡沫,这是房地产投资周期和金融创新大发展相互叠加推动的结果。危机后,美国私人部门(特别是居民部门和金融部门)经历了显著的去杠杆过程。目前,美国私人部门杠杆水平远低于危机前,且私人部门杠杆变化趋势发生逆转(2007—2012年年均去杠杆幅度达2%,而危机前则为年均加杠杆4.4%)。然而,数十年来依靠超额信贷和消费刺激的债务推动型增长模式使得美国同样面临着政府债务水平居高不下的难题,这延缓了宏观经济去杠杆的进程,公共部门去杠杆成为美国走出危机的突破口。为此,危机后,美联储通过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1—3)推进债务货币化,目的在于通过降低经济中的融资成本来刺激经济复苏。这一举措有两点值得说明:其一,近几年美国经济的复苏是一种“非典型”复苏(即债务融资推动的复苏),而非实体经济投资与生产率的回升;其二,美国的债务货币化政策是以邻为壑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迫使全球其他国家同样施以宽松的货币政策,债务货币化在全球形成恶性循环,这根源于美元的霸权地位和美国货币发行的纯粹“利己主义”(一国货币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内生的不稳定性)。美国宏观经济总杠杆水平早已超过适度性水平,其债务的可持续性完全来自于“美元”,随着美元霸权地位的日渐衰落,美国依靠金融创新和债务货币化的畸形经济增长模式必将为之改变,且其路径只有一个,就是回归实体经济,将经济增长的重心调整为实体投资增长和实体经济创新——自由市场主义使实体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矛盾运动偏离了“均衡路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