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融杠杆水平的适度性研究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87044
  • 作      者:
    朱澄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将尝试着在“实虚关系的大框架下”来研究金融杠杆水平的适度性问题,在具体行文和分析中,本书着重从流量与存量、总量与结构、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视角来分析金融杠杆水平的经济效应,始终以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自有周期与周期互动(叠加)为线索,从绝对水平、变化幅度、变化速度、相对速度(弹性)这四个方面深入分析金融杠杆水平的适度性问题,积极探索判定适度性的相关标准。

展开
精彩书摘
  《金融杠杆水平适度性研究》:
  同样是自由市场化国家,美国与英国情况并不相同,这源自牙买加体系下美元的特殊地位。次贷危机前,美国宏观总杠杆的上涨主要来自于居民部门和金融部门,而二者的增长又根源于美国自金融自由化以来(1980年后)长达近20年的资产价格泡沫,这是房地产投资周期和金融创新大发展相互叠加推动的结果。危机后,美国私人部门(特别是居民部门和金融部门)经历了显著的去杠杆过程。目前,美国私人部门杠杆水平远低于危机前,且私人部门杠杆变化趋势发生逆转(2007—2012年年均去杠杆幅度达2%,而危机前则为年均加杠杆4.4%)。然而,数十年来依靠超额信贷和消费刺激的债务推动型增长模式使得美国同样面临着政府债务水平居高不下的难题,这延缓了宏观经济去杠杆的进程,公共部门去杠杆成为美国走出危机的突破口。为此,危机后,美联储通过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1—3)推进债务货币化,目的在于通过降低经济中的融资成本来刺激经济复苏。这一举措有两点值得说明:其一,近几年美国经济的复苏是一种“非典型”复苏(即债务融资推动的复苏),而非实体经济投资与生产率的回升;其二,美国的债务货币化政策是以邻为壑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迫使全球其他国家同样施以宽松的货币政策,债务货币化在全球形成恶性循环,这根源于美元的霸权地位和美国货币发行的纯粹“利己主义”(一国货币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内生的不稳定性)。美国宏观经济总杠杆水平早已超过适度性水平,其债务的可持续性完全来自于“美元”,随着美元霸权地位的日渐衰落,美国依靠金融创新和债务货币化的畸形经济增长模式必将为之改变,且其路径只有一个,就是回归实体经济,将经济增长的重心调整为实体投资增长和实体经济创新——自由市场主义使实体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矛盾运动偏离了“均衡路径”。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源起与初步探讨
1.1 “大衰退”始末:现象分析
1.2 对高杠杆的诟病:“主流”观点
1.3 过度虚拟化与金融杠杆的适度水平:问题提出
1.4 金融杠杆:概念、本质与分析价值
1.4.1 物理学中的杠杆
1.4.2 经济中的杠杆
1.4.3 金融杠杆的本质与属性
1.4.4 科学评价金融杠杆水平
1.5 研究的逻辑:思路、结构与方法
1.5.1 基本思路与结构安排
1.5.2 方法论
1.5.3 逻辑结构图
1.6 前瞻性结论
1.7 本书的创新点

第2章 金融杠杆水平变化的长期经验与初判
2.1 有关经验研究的基本思路与说明
2.1.1 时间序列与跨国考察
2.1.2 金融杠杆的结构考察
2.1.3 核心变量与统计数据
2.2 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1800一1900年)
2.2.1 西方工业革命与经济大发展:“立”
2.2.2 全球债务水平
2.2.3 世界范围金融发展情况与总杠杆水平估算
2.2.4 国别研究:西欧、美国
2.2.5 基于观察的小结
2.3 两次世界大战与“大萧条”(1901一1948年)
2.3.1 战争与经济危机交替爆发:“乱”
2.3.2 全球债务水平
2.3.3 世界范围金融发展情况与总杠杆水平估算
2.3.4 案例研究:“大萧条”
2.3.5 基于观察的小结
2.4 “大缓和”与资本主义黄金发展期(1950-1975年)
2.4.1 资本主义黄金发展期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稳”
2.4.2 全球债务水平
2.4.3 世界范围金融发展情况与总杠杆水平估算
2.4.4 基于观察的小结
2.5 新兴市场发展与危机(1980一-2000年)
2.5.1 新兴市场崛起与牙买加体系:“变”
2.5.2 全球债务水平
2.5.3 世界范围金融发展情况与总杠杆水平估算
2.5.4 案例研究:东亚金融危机
2.5.5 基于观察的小结
2.6 “大衰退”与2l世纪(2006年至今)
2.6.1 次贷危机与“大衰退”:“危”与“机”
2.6.2 全球债务水平
2.6.3 世界范围金融发展情况与总杠杆水平估算
2.6.4 案例研究:次贷危机
2.6.5 基于观察的小结
2.7 金融杠杆变化的历史图景:本章小结

第3章 金融杠杆的经济分析
3.1 金融作用于实体经济的一般机制
3.1.1 金融体系“非中性”
3.1.2 金融发展的两个阶段
3.1.3 金融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机制
3.2 制度变迁与金融杠杆水平变化
3.2.1 货币制度变迁:价值保证、可兑换性到符号
3.2.2 银行法定准备金率:100%与货币创造乘数
3.2.3 金融发展触发“超额信用一高杠杆”综合征
3.2.4 制度变迁的复杂性与金融杠杆水平的决定
3.3 金融杠杆的长期经济影响
3.3.1 复杂的作用机制
3.3.2 阶段I:资本形成的变化
3.3.3 阶段Ⅱ:经济金融化
3.3.4 阶段Ⅲ:债务积累与风险积聚
3.3.5 阶段Ⅳ:杠杆周期
3.3.6 增长与稳定的“两难”
3.3.7 金融杠杆“撬动”实体经济基础
3.3.8 文献综述与模型分析

第4章 金融杠杆水平的决定因素
4.1 直觉判断
4.2 样本、变量与数据
4.2.1 样本选定
4.2.2 变量选定与数据来源
4.2.3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4.3 决定因素分析
4.3.1 混合回归
4.3.2 静态面板回归
4.3.3 金融体系结构的影响
4.3.4 文化、法律与宗教的影响
4.4 实证结论与讨论

第5章 适度性假说
5.1 对最优的偏好“落空了”
5.2 适度性是一个动态的“范围”、“区间”
5.3 判定原则:初步猜想
5.3.1 原则l:实虚匹配
5.3.2 原则2:兼顾效率与稳定
5.3.3 原则3:国家禀赋“非中性”
5.3.4 原则4:周期性
5.3.5 原则5:分配公平性
5.3.6 原则6:绝对水平与内部结构
5.4 “适度性”的量化:模型与实证
5.4.1 金融杠杆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倒U形”关系
5.4.2 金融杠杆引发危机的“警戒线”
5.4.3 金融杠杆水平的区间划分:不足、适度与过度
5.5 适度性假说
5.5.1 经济系统运行的八个状态
5.5.2 经济运行状态与金融杠杆的适度性:实虚互动视角
5.5.3 金融杠杆水平的“适度性假说”
5.6 各国金融杠杆水平是适度的吗: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5.6.1 三维空间与经济系统的状态转换
5.6.2 “加杠杆”与“去杠杆”的轮回
5.6.3 典型国家分析
5.6.4 金融杠杆水平的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

第6章 金融杠杆的诸多“悬疑”:结论与展望
6.1 全书总结
6.2 悬而未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