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楚汉解码:左手项羽,右手刘邦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71704
  • 作      者:
    飘雪楼主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楚汉解码》用现代人的思维、语言,还原真实的项羽与刘邦,揭秘楚汉之争中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打破原有对刘邦和项羽的评价,从各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
展开
作者简介
  飘雪楼主,本名陈立勇,新派讲史界代表人物之一,湖南郴州人士,历史学硕士,媒体记者,资深编辑,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星城长沙。
  其笔名飘雪楼主源于自创诗:“飘雪寒风行侠孤,楸枰棋烂恨情无。莫笑江湖几多险,楼去人空谁做主?”
  现已出版《汉朝那些事儿》(1-8卷)、《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双面帝王——朱元璋》、《隋是唐非》等多部史学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楚汉解码》摒弃世俗观念,另辟蹊径,以史实为依据,以创新为核心,以突破为目的,把已有的史料打碎,把已有的评论净化,通过纵横式的深挖剖析、全方位的比较分析和多渠道的反复论证,着力还原真实的项羽和刘邦,着力还原真实的楚汉历史。同时,本书还以轻松有趣的叙述、幽默含蓄的笔法,实现学思结合,让读者体验发现探究。
作者把项羽和刘邦以“平常人”“普通人”的身份放入家庭、社会、学校、职场以及日常生活中去,以史为鉴,借史喻今,期望读者能在轻松的阅读中领会到做人、做事的真谛;在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当中,在纷纷扰扰的社会环境当中,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发奋勇之威,成王者之业……
展开
精彩书摘
三、楚汉“后花园”花魁之争
男人爱用眼睛看女人,最易受美丽的诱惑;女人爱用心去想男人,最易受心的折磨。所以,男人选择女人凭感觉,女人选择男人靠知觉。

——题记

纵观项羽和刘邦的情感史,刘邦一生中女人无数,史上留名的女人也有曹氏、吕雉、戚姬、薄姬四人。而项羽拿得出手的只有虞姬一个女人,初看项羽在情商方面显然不止低一个档次。然而,透过表面看本质,我们可以看到,其实项羽的情商并不比刘邦低,甚至可以说还略高一等,原因是项羽唯一的最爱虞姬以一敌百,与她这朵野玫瑰相比,刘邦后花园的众花皆黯然失色。下面就拿刘邦最爱的戚姬和虞姬进行一番全方位的比较,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一是论相貌。
正史中虽然都没有虞姬和戚姬相貌的详细记载,但毋庸置疑的是虞姬和戚姬两人都长得不是一般的美,而是惊世绝伦的美,可以说是貌若天仙,这一点从项羽和刘邦对她们宠爱的程度就可以体现出来。因为美貌就是敲门砖,没有这块敲门砖,两位弱女子又怎么会从千万女人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他们的最爱呢?总之,论相貌,两人可谓平分秋色,难分伯仲。
二是论才气。
史书对虞姬和戚姬的才艺都有零星记载。两人的才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舞艺。
据史料记载,虞姬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不仅长得美丽,舞姿也是楚楚动人。关于这一点,从项羽兵败垓下时,善解人意的虞姬对他又是酌酒,又是跳舞助乐可见一斑。还有她的双剑,挥舞得轻盈如水、快速如风。而戚姬呢?她是秦楚之际的歌舞名家,会弹奏各种乐器,舞技高超,更善跳“翘袖折腰”之舞。从出土的汉画石像看来,其舞姿优美,甩袖和折腰都有相当的技巧,且花样繁复。刘歆《西京杂记》中有较为详尽的描述:“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毕每泣下流涟。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妇数百皆习之。后宫齐首高唱。声彻云霄。”戚夫人有侍儿名为贾佩兰,据贾佩兰说:“见戚夫人侍高帝,常以赵王如意为言,而高祖思之,几半日不言,叹息凄怆而未知其术,辄使夫人击筑,高祖歌《大风诗》以和之。”总之,论舞艺,严格来说,戚姬比虞姬可能略胜一筹。
二是诗赋。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虞姬在自刎殉情前吟诵的一首五言诗,既是历史上少见的绝命悲歌,也是爱情的悲歌,感人至深,流传千古。可以说,汉朝美女中,能吟出这样凄美诗歌的并不多。当然,这是虞姬在绝境之下,心有所感而发的绝望之声,是成为天籁之声的缘由。无独有偶,刘邦最宠爱的戚姬也不甘落后,也有诗赋为证。话说刘邦死后,吕后就让人将戚夫人抓起来,囚禁在宫中的长巷——永巷内,让人剃光戚夫人的头发,用铁链锁住她的双脚,又给她穿了一身破烂的衣服,让她一天到晚舂米,舂不到一定数量的米,就不给饭吃。这时候,戚夫人和刘邦的儿子如意在赵国做诸侯王,戚夫人想到与刘邦的过往,又想起儿子,非常伤心,就一边舂米,一边唱着哀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段歌,葬送了她儿子刘如意的性命,诚为悲也。
从客观上来说,虞姬和戚姬的诗都做得好,可以说,以笔者的眼光是看不出高低、分不出好劣的,但是有一点还是分出了高低,分出了好劣,那就是虞姬的诗是为了情郎项羽而作,作完这首诗之后,她选择了自刎。生是项家人,死是项家鬼,这是虞姬的气场,也是这样一位弱女子的气节所在,更是她对项羽忠贞不渝的体现。宁可死,也不落入刘邦汉军之手;宁可死,也不能拖累项羽。虞姬对项羽钟情之深、爱意之切可见一斑。也正是因为这样,虞姬的诗体现了三种美:悲壮美、委婉美、心灵美,仿佛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让人为之一叹。而戚姬的《舂歌》形式灵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将一个被侮辱与被伤害的弱女子形象生动描绘出来,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总之,论诗赋,从客观上分析,虞姬和戚姬各有特色,难分伯仲;但从主观上来分析,还是虞姬比戚姬略胜一筹。
总而言之,虞姬和戚姬两人在才艺大比拼的两回合较量中打成了平手。
三是论情感。
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爱与不爱,都只有当事人知道。这里我们只能透过现象来分析一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虞姬是爱项羽的。
归纳起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项羽未起兵时,虞姬就跟随他可以看出些许端倪来,爱就一个字,不需要太多的附加条件,譬如说金钱和财富,权力和地位。二是从虞姬在跟随项羽身边时,对项羽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可以看出些许端倪来,因为爱所爱,呵护好所爱的人,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三是从虞姬见项羽兵败如山倒而陷于绝境,不惜挥剑自刎便可以看出些端倪来,爱之切、痛之深,牺牲自己,为爱留一条生路,忍痛割爱又如何?欣慰的是,虞姬的死是悲壮的,也是豪迈的,更是千古称赞的。
其次,戚姬是否爱刘邦值得商榷。
为什么这么说?一是戚姬结识刘邦时,刘邦已是汉王了,尽管是被项羽打得落荒而逃的汉王,但也是曾经拥有六十万联军的汉王,也是曾经攻破项羽老窝的汉王,是唯一可以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汉王,因此,戚姬和刘邦的一夜情,动机值得怀疑。刘邦自然是看上了戚姬的年轻美貌,而戚姬是否是看上了刘邦的权势和财富呢?二是刘邦在楚汉争霸中笑到最后,建立汉朝,在把戚姬接回宫时,肚子争气的戚姬早已为刘邦生下了一个儿子。尽管在宫中戚姬没少为刘邦跳舞,解闷消愁,但戚姬还是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为儿子谋前程及与吕后争宠上来,最后使自己成了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如果真的要说爱,她爱儿子刘如意显然要比爱刘邦多许多。可悲的是,戚姬的死是凄惨无比的。
总而言之,论情感,显然是视死如归的虞姬比死不瞑目的戚姬高出一等。
四是论情操。
除了漂亮、才情之外,虞姬还有两种情操不得不让人佩服。第一是勇气。试问,潇洒赴死的事情有几个人能做到?前面也说了,《霸王别姬》那是经典曲目,能够陪着天下第一猛将西楚霸王死的,能是寻常老百姓吗?第二是专一。其实,历史上能和虞姬比美貌的女人不少,比名气的女人更多,但她们都没有虞姬的一个优点——专一。
在单纯而痴情的虞姬眼里,从来就只有一个霸王,他生我生,他兴我兴,他亡我亡,在茫茫历史长河里,女人的生命随波逐流,有多少能像虞姬这样从一而终,像天上仙女一样不带一丝凡俗之事?第三是智慧。虞姬选择自刎,方式虽然极端而且残酷,但这体现了虞姬视死如归的勇气的同时,也体现了她的坚贞不屈,更体现了她的智慧。在当时那种四面楚歌的严峻情况下,虞姬只希望项羽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地突围出去,只希望他能卷土重来、再夺江山。而有她存在,势必会让项羽分心,势必会拖累项羽的突围。为了大局,为了心爱的人,她毅然选择了自刎,可谓明智之极。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现白头,虞姬,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仙女气质的女人了,应该是真正的女神了。也许正是因为虞姬的不食人间烟火,让楚汉之争变得更加有神韵。
戚姬在情操方面,则有两个方面不得不让人惊叹。第一是情商低。她除了会巴结刘邦,在朝中没有结交任何重臣,没有人脉关系的她显然是很难在后宫立足的,这也是她为什么在太子争夺战中失败的原因之一。第二是智商低。她除了能歌善舞、能诗会画外,对政治可谓是一窍不通。即便是这样,不识趣的她还不知道主动避让,韬光养晦,和吕后化干戈为玉帛,而是继续以宠妃的姿态和吕后进行正面较量,最终落得个惨烈身亡的结果。
总而言之,论情操,显然是有智慧的虞姬比“愣头青”戚姬高出一等。
综合以上四轮PK,虞姬4∶2远胜于戚姬。
连刘邦最宠爱的戚姬都和虞姬相差几个档次,更别说刘邦的其他女人了,曹氏和刘邦是“婚外情”“地下恋”,她一直被刘邦雪藏着,根本拿不上台面,没有条件和虞姬比。刘邦的正室吕后虽然懂政治、知权术,但因为对爱情不专一,还给刘邦戴了绿帽子,所以她没有底气和虞姬比。刘邦的边缘情人薄姬虽然豁达大度,具有母仪天下的底蕴,但因为得不到刘邦的宠爱,没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自然也没有资格和虞姬比。

点评:虞姬的才貌双全似乎只有刘邦的最爱戚姬可以相提并论,但仔细分析,还是虞姬更胜一筹。虞姬是弱女子,也是女汉子,更是女神,她的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似乎只有刘邦的第一个女人曹氏可比;她的清心寡欲、心如止水,似乎只有刘邦的另一女人薄姬可比,而她的为爱殉情却是刘邦所有女人都无法相提并论的。因此,单从这一点来看,尽管项羽一生情人不多,但他却是幸福的,情人以生命为代价只是为了他能走出困境,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最后项羽因为不肯过江东,选择了同样的方式自刎,这其中固然包含着许多其他的因素,比如说政治、情感、个性,但不管怎样,项羽以与虞姬同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却是不争的事实。人生如梦,岁月如歌,英雄、美人以这种方式谢幕,是凄美的,也是唯美的。
鲁迅先生曾这样说:“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亡吴、杨贵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绝不会有这样大的力量,兴亡的责任,应该男人负。但向来的男性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项羽的失败和红颜祸水没有一点儿关联,但他的一生能得虞姬这样一位集才貌于一身的绝代佳人,足矣,亦胜刘邦多矣。

六、被夭折的楚汉版“三国演义”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舟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其一

中国古代历史上,在争夺天下的大的战争中,双方往往要打几十年。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也没能灭掉魏国,而楚汉相争的历史,仅仅用了四年时间,汉军就全面胜利,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汉朝,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因为刘邦有韩信这样的军事家。萧何当初月下追韩信,一而再、再而三地把韩信推荐给刘邦。他说:“如果大王要在汉中一辈子做王,那就用不着韩信;如果大王要打天下,那就非用韩信不可。”
韩信所打的第一仗就是最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战,这一仗汉军从四面环山、出入极其困难的汉中盆地出发,一下就占领了陕西省的关中平原。关中平原是当时中国的中心,也是生产力最发达的地区,这里的粮食产量比其他靠天吃饭的地区高得多,这就使得刘邦的汉军拥有了与西楚霸王项羽的楚军争夺天下的根据地。第二仗,是伐魏之战。韩信率军灭掉了魏国,活捉了魏王。第三仗,是灭掉赵国。这一仗,就是韩信应用他的“背水之战”的策略,结果燕国也投降了,归顺了汉王刘邦。第四仗,是灭掉齐国。韩信带兵先是在齐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攻下了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然后采取“半渡而击”的战术消灭了楚将龙且带领的二十万援军,最终活捉了齐王,消灭了齐国。第五仗,就是垓下之战。这一仗,消灭了西楚霸王及其楚军的主力部队,楚汉相争彻底结束,刘邦建立了汉王朝。
孙武被后人称作“兵圣”,而韩信被称作“兵仙”。韩信的确是一位值得后人好好研究的天才军事家,他一生只打了五次重要的战役,这五次战役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韩信的确是一位常胜将军,他与其他军事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只打一次战役,就可以致敌方于死地,彻底打败敌人!
对于韩信来说,他的人生转折点在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那一年,他平定了齐国后,求封代齐王。此刻的韩信不经意之间已经来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峰,短短两年的时间,他横扫了黄河以北的所有诸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威震天下。
出发时才两万新兵,此刻已发展成接近三十万大军,当时中华大地上最富庶和重要的黄河以北广大土地都已是汉的势力范围,天下之地,汉已十据其七。
韩信剪除项羽各个羽翼诸侯,扩大实力,最后战略包围项羽的战略已经实现,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此刻不管是刘邦、项羽,还是天下的明眼人都看清楚了韩信对局势发展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诚如武涉所言:“今楚汉二王之争,权在足下,投楚则楚胜,投汉则汉胜。项王如灭亡,汉王接着就要对付您。您和项王有旧交,何不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武涉劝韩信联楚抗汉固然是不当言论,但是对形势的分析确实是非常精准,而且提出三分天下的建议。
事后来看,这恐怕也是韩信最好的选择,就如同之后名辩蒯通对韩信做了同样的建议一样。可惜韩信和项羽一样,纵然有横行天下的才华和气魄,却没有统领天下的意图和胆识。
韩信说:“臣得事项王数年,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策不用,故背楚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数万之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吾得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背之不祥。幸为信谢项王。”
这段话很充分地表现出了韩信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他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却又很单纯的人,在政治斗争中,他只信奉基本的理和义,虽深谙兵家之战略,但是却不懂得权谋。这也许就是韩信最可爱的地方,他是一个有情有义、才华横溢、不懂权术的人。
历史虽然没有如果,但如果韩信选择了“三分天下”,他的胜算又有多大呢?
笔者认为百分之九十以上,也就是说基本上是可以成功的。
为何?理由非常简单,看一看韩信手中的兵你就知道了,刘邦惨败于项羽后,闯韩信军营夺韩信帅印,留下多少汉兵给韩信?两千人,仅仅只有两千人,而之后韩信手中有多少人,三十多万人,也就是说除两千人是原来的汉军,其余的人都是新募来的新兵或者其他六国的降兵,这些新人对刘邦不可能有感情,也不可能听刘邦的,韩信要培植自己的势力易如反掌。其实就是那原来两千人,由于长期战争也留下不多了,可能实际数也就几百人了。
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韩信若反,是件多么容易的事。韩信拿下韩国之后,韩信向刘邦要代齐王,刘邦知道后非常生气,不想给,但把旁边的陈平与张良给急坏了,张良当时就说:“韩信如反,无人能制。”这是说着玩的吗?笔者看这是一句大实话,韩信如果反了,刘邦绝对是没有任何办法制服的,这也是后来韩信必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张良为何会说这样的话,这是因为,韩信军中除了几个汉军故将,已经没有什么汉军的势力了。韩信军中以灌婴、曹参的军职最高,骑兵军团总司令是灌婴,步兵军团总司令是曹参,韩信若反,灌婴、曹参只有跟着反,为何?因为不跟着反只有被杀一途,不可能有其他的选择,因为他们的手下已经不是旧汉军,而都是新人,只可能听韩信的,不可能听灌婴、曹参的。
曹参、灌婴对刘邦一定会很忠心吗?未必。事实是,曹参、灌婴对韩信佩服得不得了。当年,刘邦与项羽在鸿沟对峙时,刘邦不知发出多少要韩信发兵夹攻项羽的命令,但韩信就是不动,这两人还不是老老实实地观望,并没有听刘邦的命令。项羽当时还派武涉来当说客,希望韩信反,韩信如果没有反的力量,项羽怎么可能这么做?刘邦本意并不想分封异姓王,为何还要封韩信为齐王,那是怕韩信反而不得已为之,是无奈之举。如果韩信无反的能力,刘邦绝对不会这样委曲求全的。
韩信做了齐王,蒯通劝韩信反,如果韩信听了此人之言,真反了,成功率在99%以上。这是因为,刘邦这时候并不是皇帝,也不过只是一个王——汉王而已,反刘邦,大家不可能有心理负担。韩信当了齐王后也是王,刘、韩两人的地位从法理上来看是平等的,你说曹参、灌婴会听谁的?如果你不听韩信的,后果又会如何?不听刘邦的,后果又会如何?大家心中都是有数的,这些人必会听韩信的。如果不听,他们势必会被手下所杀,然后地位会被手下取而代之。
众人要跟从的人,必定认为是最终能得天下的人,因为这样就可得分封而享富贵。当时,刘邦有二十万军队,项羽有十万人,而韩信一人就有三十多万人,你说以韩信的军事能力,谁能笑到最后?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谁?
你必定会选择那个最终能当皇帝的人,你必定会选择最后的胜利者,而韩信有如此大的军事优势,韩信又有如此了得的军事才能,得到天下的可能性比刘、项二人大多了。因此,韩信如果反了,不但不只是天下三分有其一了,而且是注定要做皇帝的。为何?理由也很简单,项羽派武涉来游说韩信反,项羽必定会与韩信联手的。二人一联手,天下形势就完全变了,刘邦基本很快就会完蛋了。韩信必须先灭刘邦再来对付项羽,为何?主要原因是,项羽没有称帝之野心,项羽只想当个王,而刘邦有当皇帝的野心,所以必须先灭刘邦。刘邦即使一时灭不了,也不可怕,因为刘邦已经非常老了,拖上十来年,刘邦死了,刘肥为帝,灭起来就容易了,而此时韩信还很年轻。韩信临死前最后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是“悔不听蒯通之言”,为何会这么说?那就是后来他想明白了,蒯通说的是对的。如果蒯通说得不对,反起来困难,成功率低,风险大,他临死之前绝不会说这句话,因为如果根本上就没有谋反的机会,那还后悔什么啊?
点评:就军事才能而言,韩信一生从未打过败仗,连“战神”项羽也难望其项背,不愧为中国几千年封建史册上最辉煌的一代名将。但就政治手腕而言,他表现得不成熟、不老练,被刘邦玩弄于股掌之间,根本不是刘邦的对手。诚然,一条高明的谋略,能力挽狂澜于既倒;一个出奇的点子,能救三军于危途。在历史的长河中,军事才能和处世智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在风云变幻中,良臣名将如同一朵朵浪花,点缀着历史,让历史不苍白,让历史更有味道。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身与性·大风起兮云飞扬 / 1

一、坑爹与兴爹 / 1

二、长相与形象 / 8

三、抱负与包袱 / 14

四、学识与学艺 / 20

五、厚道与厚黑 / 24

六、外秀与内秀 / 28

第二章智与慧·知行合一止于善 / 38

一、才艺大PK / 38

二、性情大PK / 47

三、善伪大PK / 50

四、修为大PK / 54

五、作风大PK / 57

第三章人与才·天下英雄入彀中 / 66

一、得人才,得天下 / 66

二、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 / 71

三、楚汉人才流向的个案分析之一:英布之背楚亡汉 / 78

四、楚汉人才流向的个案分析之二:陈平之背楚亡汉 / 84

五、楚汉人才流向的个案分析之三:韩信之背楚亡汉 / 92

六、楚汉人才背楚亡汉的“历史密码” / 96

第四章智与谋·千古谁识鸿门宴 / 104

一、煮酒论饭局 / 104

二、饭局也疯狂 / 106

三、五问鸿门宴 / 112

四、饭可饭,局中局 / 119

五、鸿门宴中两大谋臣张良与范增的“无间道” / 125

六、鸿门宴中两大间谍曹无伤与项伯的“生死劫” / 133

第五章男与女·霸王别姬空余恨 / 137

一、刘邦:多情种子无情根 / 137

二、项羽:痴情王子绝情丹 / 153

三、楚汉“后花园”花魁之争 / 160

四、智商在左,情商在右 / 164

第六章战与和·英雄江山一锅煮 / 170

一、楚汉争霸之彭城战役解析 / 170

二、楚汉争霸之成皋战役解析 / 179

三、楚汉争霸之垓下战役解析 / 190

四、项羽的军事才能是怎样炼成的 / 199

五、对比分析项羽和刘邦的军事才华 / 208

六、被夭折的楚汉版“三国演义” / 212

第七章成与败·不可沽名学霸王 / 217

一、逃跑启示录 / 217

二、身退·善终·美名 / 224

三、解开刘邦成功之谜 / 23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