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分税制、地方财政自主权和经济发展绩效研究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41117
  • 作      者:
    高琳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分权体制,是提高大国治理水平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对财政分权体制进行改革,1994年施行的分税制,便是我国建立新型财政分权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分税制对央地财政关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地方财政自主权如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目标?我国未来的财政体制改革又将走向何处?在这一背景下,《分税制、地方财政自主权和经济发展绩效研究》从大国治理和财政分权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分税制背景下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进行了再度解读,分析其与经济增长、公共产品提供的关系,并对未来的财政政策做出展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书系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高琳的研究成果,由复旦大学陆铭教授和上海财经大学刘小兵教授作序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高琳,复旦大学西方经济学博士,现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财政系讲师,主要从事公共经济与地方治理、城市经济等研究。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曾赴哈佛大学经济系和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进行学术访问。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大国治理和财政分权的角度出发,客观地分析了1994年以来我国分税制财税体制运行的绩效及特征,论证了分税制是一场财政集权因素和分权因素并存的改革,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自主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渠道,以及地方财政自主权对公共服务提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作者认为地方政府拥有较高的预算外财政自主权,分税制导致了地方政府对预算外收入的追逐,其中土地出让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解释了近年地方房产开发过热等现象。作者进一步指出,预算外收支多用于土地出让、房产开发,能够实现地方的短期经济增长,但缺乏长期动力,而预算内收支则有利于地方经济长期增长。本书充分利用了多种数据结构及其相应的估计方法,通过一系列检验保证了实证结论的可靠性。本书还对当下及未来的中国央地财政关系进一步完善进行了富有前瞻性的思考。
展开
目录
序一  如何理解大国治理1
序二1
导论1
第一章 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文献综述11
第一节 财政分权理论的起源与演变11
一、 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11
二、 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16
第二节 理论逻辑:财政分权如何影响经济增长18
一、 经济效率的作用机理19
二、 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20
三、 资本积累的作用机理22
四、 其他作用机理28
第三节 经验证据:总体效应30
一、 存在明确的关系30
二、 不存在明确的关系32
第四节 经验证据:传导渠道33
一、 经济效率34
二、 资本积累36
第五节 实证研究中的困惑38
一、 短期效应还是长期效应?38
二、 为何难以形成共识?39
第六节 本章小结45
第二章 分税制背景下的央地财政关系再解读48
第一节 分税制改革的背景与成效48
一、 分税制改革的背景48
二、 分税制成效的评价50
第二节 预算内财政的集权化53
一、 改革中的财政集权机制53
二、 改革后的进一步集权化行动56
第三节 预算外财政:集权下的分权?60
一、 特征性事实与数据描述60
二、 实证检验67
第四节 分税制背景下央地财政关系的测量80
一、 现有的财政分权指标及评价80
二、 测量分税制改革后的央地财政关系86
第五节 本章小结90
第三章 地方财政自主权与经济增长92
第一节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及其解释92
一、 中国经济增长的典型特征92
二、 现有解释与本章 思路97
第二节 实证分析框架的评价100
一、 外生经济增长框架100
二、 内生经济增长框架103
三、 增长核算法框架105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107
一、 数据与变量107
二、 总体增长效应分析108
三、 对作用渠道的详细考察116
四、 动态及长期效应的考察131
第四节 稳健性及内生性问题135
第五节 本章小结137
附录一:TFP的核算139
附录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158
第四章 地方财政自主权与公共服务有效供给159
第一节 分税制下的民生供需失衡159
第二节 文献评论与研究假说160
第三节 数据描述与变量说明165
第四节 实证分析及讨论171
一、 计量模型的设定171
二、 总体效应分析172
三、 作用渠道分析176
四、 地区间的异质性179
五、 财政自主度的边际效应181
六、 最优财政自主度检验182
第五节 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183
第六节 本章小结189
附录190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192
第一节 总结论192
第二节 政策含义194
第三节 讨论与展望195
参考文献199
后记23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