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愚政进行曲: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from Troy to Vietnam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60028
  • 作      者:
    (美)巴巴拉·W. 塔奇曼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巴巴拉·W·塔奇曼在这部作品中提出,无视可行的替代方案而坚持与自身利益相左的政策,即是愚政。由此,她研究了四个历史上著名且典型的政府愚行:特洛伊战争、文艺复兴时期教皇导致的教廷分裂、英国乔治三世在美洲殖民地不切实际的政策,以及美国在越南的自欺欺人。在这本《愚政进行曲: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中,塔奇曼以其一贯充满细节的叙述和带着张力与现场感的文字,复现了那一个个或悲壮或荒唐的人物、场景和事件。


展开
作者简介

  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1936和1972年凭《八月炮火》与《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两度获得普利策奖。她偏爱以文学的方式书写历史,她的文字充满戏剧性和画面感,在充分发掘史料的前提下伴随着意味深长的议论和反思。其作品深受大众读者和费正清等历史学家的推崇。


  奥利弗·B·波拉克曾这样写道:“作为历史学家,塔奇曼不是在为其他历史学家们而写作;在她的著作里,字里行间,千百万大众读者通过她的文字感受到了历史的精彩之处。”


展开
内容介绍

  如果历史悲剧中的政治家并非那么愚不可及,已经消失的世界是否有另一番景象?

  在《愚政进行曲: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中,获得过普利策奖的历史学家芭芭拉·W.塔奇曼选择了大胆强烈的主题,即历史上政府在管理方面无处不在的愚蠢荒唐行径。从1520年无知荒唐地将自己的王国拱手让与他人的蒙特祖玛,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塔奇曼用生动形象的笔触,从众多例子中得出自己的结论,认为愚政就是政府无视各种可行的替代方案,一味追求与自身利益相左的政策的行为。

  塔奇曼随后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四大事件,在这四大事件中,政府的荒唐愚蠢行为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就是特洛伊战争、文艺复兴时期教皇的所作所为导致罗马教廷的分裂、英国乔治三世失去美洲殖民地,以及美国在越战时期坚持错误,最终难以自拔。在《愚政进行曲: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中,无论是人物,还是地点和事件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不仅身临其境,而且引人深思,这就是芭芭拉·W·塔奇曼无与伦比的才华之所在。


展开
精彩书评

  她的文字闪烁着光芒……一本关于政府之罪恶与愚蠢、关于人民为此遭受的深重灾难的寓言书。

  ——《纽约时报书评》


  一份令人钦佩的研究……多年来我都没有读到过如此切中要害的书了。

  ——约翰·加尔布雷思(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一份极其重要的年代记……一次鞭辟入里的审视。

  ——《芝加哥太阳时报》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背道而驰

  在整个人类历史时期,不论在哪个国家,也不论在哪个阶段,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便是政府奉行与自身利益相左的政策。与人类几乎所有其他活动相比,政府的表现往往更为不如人意。在这方面,原本应该根据经验、常识和可利用信息而做出恰当判断的智慧,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导致了令人沮丧的结果。为什么身居高位的人如此经常性地做出有违理智且显然与自身利益相违背的事情呢?为什么明智的思维过程似乎常常失效?

  首先,尽管特洛伊的统治者有种种理由怀疑那令人生疑的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它拉到城里去呢?为什么乔治三世的历届内阁,都宁可对美洲殖民地坚持威胁态度,而不采取任何安抚手段,尽管众多顾问一再劝诫这样做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查理十二世和拿破仑,以及后来的希特勒,不考虑先驱们所遭受的灭顶之灾,仍然一意孤行地入侵俄国呢?蒙提祖马(Montejuma),作为一支勇猛好斗、渴望驰骋疆场的部队的统帅和拥有30万人口城市的首领,为什么虽然已经清楚地知道几百名外来入侵者不过是人而绝非神,却仍然顺从地举手投降呢?为什么蒋介石拒绝听从任何改革或警告的声音,直至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呢?为什么由出口商所组成的牢固的统一战线能轻而易举地掌控局势,石油进口国却为可供应的石油资源剑拔弩张呢?为什么近代以来英国工会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致使国家处于瘫痪状态,且场面疯狂壮观,令人觉得他们好像不是这个国家的一员呢?为什么美国的企业一味追求“发展”,却与此同时明显在耗尽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赖以生存的三大基础,即土地、水源和未受污染的空气呢?(虽然从严格的政治意义上来讲,工会和企业并不是政府部门,但它们说明了执政的情况。)

  人类在政府以外的其他领域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发明了能带我们离开地球飞向月球的运载工具;在漫长的过去,成功地利用风能发电,用泥石修建起高耸入云的教堂,用蚕丝织造出丝绸布料,发明了乐器,从蒸汽中获得动力,控制或消灭了疾病,在北海填海造田,对自然的形态进行分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尽管人类在所有其他科学领域都取得了进展,”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说,“政府却踯躅不前,在管理方式上与三四千年前相比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政府的失当行为有四种,且通常不会单独出现。它们是:1.暴政或压迫,历史上已经有无数此类臭名昭著的例子,这里无须赘述;2.过度的野心,比如雅典企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征服西西里,腓力二世试图用他的无敌舰队击败英格兰,德国自视为优秀种族而两次试图统治欧洲,日本谋求建立“大东亚共荣圈”;3.无能或颓废,比如晚期的罗马帝国,最后的罗曼诺夫王朝和中国末代王朝清朝;4.愚蠢或堕落。这本书关注的是最后一种,它具体表现为奉行一种与所涉及的国家或政体的自身利益相左的政策。自身利益一般应有利于维护统治主体的利益或优势,而愚蠢的政策往往适得其反。

  要限定本研究所说的愚蠢行为,采取的政策必须符合三个标准:不仅以后视之明,而且当时就必须被认为是违反生产力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所有的政策,都取决于那个时代的观点。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经说过:“用现代人的观点对过去时代人们的行为进行判断是非常不公平的。无论人们对道德如何评说,政治智慧无疑是不断变化的。”为避免用当代的价值观作为判断的依据,我们必须采纳当时的观点,并且只研究那些当时的人们察觉到的对自我利益伤害的事件。

  其次,必须要有一个可行的替代行动方案。要排除个人因素,第三个标准就必须是,所述的政策是由一个团体而非某个统治者自己做出的,并且在政治阶段结束后继续发挥作用。由独裁者或暴君导致的政府失当行为数不胜数,且大都是由个人因素造成的,不值得归纳调查。而由集体所领导的政府或先后继任同一个职位的统治者们,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教皇,会产生更为严重的问题。(要简要审视一下的话,对于上述时间标准,特洛伊木马是一个例外,而对集体统治的标准,罗波安是个例外,但每个都是经典案例,并且在已知的政府管理历史中发生如此之早,足以说明此类愚蠢现象是何等根深蒂固。)

  愚政的出现与其所处时代或地域并无关联;虽然某个特定时代和地域的习惯与信念确定了它所采取的形式,但这是一种永久的普遍的现象。它与政权形式也没有关系:无论是在君主制、寡头政治还是民主政体下,都同样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它与民族或阶级也不相干。共产主义政府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在行使权力方面并不比中产阶级合理有效,这一点在近代历史中已经尤为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尽管我们必须承认,俄国无产阶级在掌控国家60年后,以残暴取得了成功,但其执政期间的所作所为很难说是开明的。如果说大多数俄罗斯人在物质方面比以前更为富裕,那么他们为残酷的政策和暴政付出的代价则不比在沙皇统治下小,可能还大得多。

  法国大革命中,曾经是民粹主义典型代表的政府,却在强有力的执政者上台后迅速恢复了君主专制。雅各宾派的革命政权本来能够整合力量消灭内敌并战胜外国侵略者,但他们连自己的下属都管理不好,维持国内秩序、建立强大的政府或广征赋税就更无从谈起了。最后波拿巴通过军事行动才确立了新的秩序,他用在国外战争中缴获的战利品填补国库,随后登上执政者的宝座。他根据“任人唯贤”的标准选拔官员,那些聪明过人、精力充沛、勤勉踏实、唯命是从的人才被悉数收入他的麾下。这一招非常有效,可惜好景不长,傲慢自负的他,最终因为过度扩张而将自己摧毁殆尽。

  或许有人要问,既然愚蠢或反常行为是人性所固有的,为什么我们要指望政府有所不同呢?原因可能是,政府的愚行比个人的愚行影响更为深远,因此,政府更应该采取理智的行动。既然如此,人们也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却并未采取预防和保障措施,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呢?历史上已经有人进行了尝试,比如柏拉图建议挑选一批人进行培训,使之成为政府管理专家。根据他的理论,在一个公正的社会中,统治阶级应该首先学习执政艺术,应该是理性和智慧的杰出代表。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是极其稀有的,所以他认为,应该通过优生学方法进行繁殖和培养。他说,管理,是一种特别的技艺,管理能力,如同在任何其他行业一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够逐渐掌握,无法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他的解决方案就是让哲学家成为国王,这听上去妙不可言,实际上高不可攀。“哲学家必须成为我们城邦的国王,或者,现在的国王和统治者必须像真正的哲学家那样去寻求智慧,只有这样,政治权力和知识智慧才能融为一体。”直到那一天,他说,“对于城市,并且我认为对整个人类而言,才会远离各种麻烦。”事实也确实如此。

  不开窍的榆木脑袋造成的自我欺骗,在政府管理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以先入为主的固定观念对形势做出评估,而忽视或拒绝任何相反的迹象。它总是根据意愿行事,而不让自己根据事实调整方向。一位历史学家对西班牙的腓力二世,这位所有主权国家中思想最顽固的首脑的评价概括了这种特质:“他始终坚信自己超凡卓越,即便他的政策失败无数次,这也难以动摇。”

  一个战争中的典型案例便是第17条计划,也就是1914年法国作战计划。该计划完全是按照进攻态势构想出来的,集中一切人力物力于法国莱茵河前线,令左翼几乎毫无防卫。唯一能说明这一战略合理的理由便是:法国方面固执地认为,德国不可能调派足够的力量将侵略战线延伸到比利时西部和法国沿海省份。这种假设是基于同样固执的观点,即认为德国永远不会动用其前线预备役部队。而法国参谋总部1913年就逐渐获得与此相反的证据,但事实上却将其断然忽略了,目的在于不要让对德国可能从西部发起攻击的担忧,影响法国向东部的莱茵河地区进攻的士气。当战争来临之际,德国能够并确实使用了前线的预备役部队,又长途奔袭绕到西线,结果便导致了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以及20世纪所经历的可怕的后果。

  榆木疙瘩似的僵化思维同时也拒绝吸取经验教训,14世纪的中世纪统治者便是最为典型的例子。尽管货币贬值非常明显并已严重影响到经济的运行,引起了人民的愤怒,但法国的瓦卢瓦君主还是把它作为疯狂攫取现金的手段频繁加以使用,这最终引起了资产阶级的暴动。战争是统治阶级的手段,其中榆木疙瘩式的思维尤其明显。许多国家通过战争掠夺敌对国家的资源,但还是不可避免地经常陷入食品短缺甚至饥饿状态,比如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对法国的入侵就是这样,尽管如此,国家间还是经常发动战争。

  在17世纪初,另外一位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据说因为坐在一个炽热的火盆边太久而发热,于是传唤负责挪开火盆的人,无奈一时没有找到那个人,国王竟因此发烧驾崩了。20世纪后期,人类好像在接近一个类似于自杀性愚蠢行为的阶段。这种案例如此之多,出现如此频繁,以至于人们只能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为什么超级大国相互间不摒弃人类自相残杀的方式?为什么我们穷尽所有技术和资源为获得武力上的优势而竞争,却不花点儿力气与我们的竞争对手寻找一种权宜之计,也就是说,寻找一种生存而非死亡的方式呢?

  2500年以来,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到托马斯·阿奎那、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杰斐逊、麦迪逊、汉密尔顿、尼采、马克思等政治哲学家,他们研究思考的都是诸如伦理、主权、社会契约、人权、权力腐败、自由与秩序之间的平衡等重大问题。马基雅维利关注政府的职能,而不是政府所应采取的形式,除他之外很少有人劳神去关心政府的愚蠢行径,尽管这种愚蠢行径早已是长期和普遍存在的问题。阿克塞尔·奥克森谢尔纳(Axel Oxenstierna)伯爵,在异常活跃的古斯塔夫·阿道夫(Gustavus Adolphus)统治期间的30年动乱中担任瑞典首相,在其女儿克里斯蒂娜统治时也是瑞典实际的统治者,他在临死之际基于自己丰富的阅历得出结论:“我的孩子,现在治理天下,哪里需要什么智慧呢?”

  因为长久以来,政府始终是以单一主权的形式存在,它所表现出的导致政府愚蠢行径的人类特点可以追溯到人类有记录的时期。以色列国王罗波安是所罗门王的儿子,约于公元前930年他41岁时继承王位,比荷马创作民族史诗早大概一个世纪。这位新国王丝毫没有浪费时间,就做出了蠢事,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并永远失去了统称为“以色列”的10个北方部落。他们当中有许多人不满于所罗门国王统治时期的苛捐杂税和繁重劳役,已暗中努力分离出去。他们聚集在所罗门手下一个叫耶罗波安(Jeroboam)的将军周围。这位将军被称为“伟大的勇士”,他凭借着一个预言承诺带领他们起义,该预言说他将在起义后继承这10个部落的统治。上帝通过某个预言家、示罗人亚希雅(Ahijah the Shilonite)在该事件中发挥了作用,但他后来的角色并不十分清楚,并且似乎是由叙述者添加进去的,该叙述者认为全能的上帝必须无处不在。起义失败时,耶罗波安逃到埃及,埃及国王示撒(Shishak)为他提供了庇护。

  南方的两个部落犹大和本杰明毫无疑问承认新国王的统治,罗波安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以色列的动乱,于是即刻前往北部中心示剑(Shechem)以赢得那里的人民对他的忠诚。但是他碰到了以色列代表团,他们要求他减轻他父亲所罗门国王在位时期强加给他们的沉重劳役。如果他答应这么做,他们将愿意做他的忠实支持者。代表团成员中就有耶罗波安,他是在所罗门国王刚死去时从埃及被召回的。耶罗波安的出现必然让罗波安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作为缓兵之计,罗波安请代表团先回去,并在三天之后返回来听取他的答复。与此同时,他征求了他父亲的顾问团中那些长老们的意见,他们劝他答应人民的要求,并告诉他,如果他对人民慈爱有加,并“好言相劝,他们将会永远做你的仆人”。由于是第一次执掌政权,热血沸腾的罗波安认为这个意见过于温和,于是转而征求“同他一起长大的少壮派”的建议。他们非常了解他的性格,并且就像历史上任何时期想要巩固自己在“总统办公室”中地位的顾问们一样,提出了认为他会接受的意见。他不应做任何让步,并且还要直接告诉那些人,他不仅不会减轻赋税,而且还要把赋税加到比他父亲在位时更重。他们为他起草了能够成为任何专制君主的口号的名言:“你就这样跟他们说:‘我父亲给你们套上了沉重的枷锁,而我还要给你们再加一套;我父亲用鞭子责罚你们,而我会用蝎子惩戒你们。’”罗波安对这样残忍的表述欣喜异常,于是在代表团第三天返回时把这些话“粗暴地”一字不差地转述给了他们。

  他的臣民可能并不准备顺从地接受这一答复,这似乎是罗波安始料未及的。在希伯来历史上,他能够赢得“十足的蠢蛋”称号并不是没有理由的。于是,以色列立即宣布从大卫家族中分离出去,并且他们的战争口号是:“哦,以色列,建立自己的家园!哦,大卫,看好你自己的部族!”他们行动如此之快,说明事先已经对可能出现的否定答复拟定了行动方针。

  如此不动脑子的罗波安甚至令奥克森谢尔纳伯爵都深感诧异,他采取了当时情况下最挑衅的举动。他叫来亚多兰(Adoram),此人负责监管被奴役部落,常对劳动者施以枷锁,令人深恶痛绝。罗波安命令亚多兰去确立国王的权威,但显然并没有派军队支持他,结果人们用石头把亚多兰砸死了。听到消息后,这位鲁莽而愚蠢的国王迅速跨上他的战车逃到了耶路撒冷。在那里,他召集了犹大和本杰明部落的所有战士发动战争以重新统一国家。与此同时,以色列人任命耶罗波安为国王。他统治了22年,而罗波安统治了17年,“这一时期,他们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

  旷日持久的战争削弱了两个国家的实力,也使得约旦东部由大卫所征服并成为附庸的领土,比如摩押、以东、阿蒙等重新获得独立,由此敞开了埃及入侵的大门。埃及国王示撒派“大军”占领了边境要塞并向耶路撒冷挺进。罗波安只能以寺庙和王宫中的金银财宝向埃及进贡,才避免了耶路撒冷被征服的命运。示撒还侵入了前盟友耶罗波安的领土远至米吉多,但他显然由于资源匮乏无法建立政权,不得不退回埃及。

  这12个部落从未被统一起来。因冲突而变得四分五裂的两个国家再也不能维持大卫和所罗门建立的帝国的荣耀。在辉煌时期,帝国领土从北部的叙利亚一直延伸到埃及,直至到红海的国际商队路线和外贸出海口。而由于分裂造成人口和领土的减少,他们更无力抵御邻国的侵略。在分别存在了200多年后,以色列的10个部落终于在公元前722年被亚述人所征服,并且根据亚述人对被征服民族的政策,他们被驱逐出自己的土地而散落各地,消失在了不为人知的世界和被反复揣测的历史之中。

  包括耶路撒冷地区在内的犹大王国,作为犹太人民的土地继续存在着。尽管在不同时期重新夺回了北方大部分领土,但它也曾经被征服,流亡到巴比伦河流域,然后经历复苏、内乱、外国主权的占领、叛乱、再次被征服、更远的流亡、驱散、压迫、犹太聚居区以及屠杀,但却从未消亡。当初本应可能被采纳的长老们的建议被罗波安轻易拒绝了,而最终采取的另外一套举措导致了长期的仇恨,其所造成的创伤历经2800年仍难以愈合。

  同样是毁灭,但原因恰恰相反的是导致墨西哥被征服的愚蠢行为。虽然人们对罗波安不难理解,但蒙提祖马的例子让我们认识到,愚蠢行为并不总是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他于1502到1520年间是阿兹特克国王,这个国家物产丰富,情况复杂,掠夺成性。它坐落在内陆高原上(现在的墨西哥城所在地),周围群山环绕,首都是有6万户人家的城市,房屋沿湖边堤坝、小岛等地势用木桩打造并粉刷,街道整齐,寺庙辉煌,装饰精美,武装强大。其殖民地向东延伸到海湾地区,向西到太平洋海岸,整个帝国有大约500万人口。他们信仰邪恶的宗教,其用活人祭祀的仪式在血腥和残忍方面无人能及。然而,阿兹特克的统治者在艺术、科学及农业领域却具有非常先进的思想和理念。阿兹特克的军队每年都要对邻近部落发动战争,以掠夺用来劳动的奴隶和用以祭祀的牺牲品,补充总是短缺的食物供应,并借机占领土地或惩罚反抗行为。在蒙提祖马统治的最初几年,他亲自率领这样的军事行动,极大地扩展了疆域。

  阿兹特克文化强调对神的崇拜—从鸟神、蛇神、美洲虎神,到雨神特拉洛克(Tlaloc)和作为地球表面主宰的太阳神太兹卡利波克(Tezcatlipoc),以及“将野蛮想法通过低声耳语传达给人类”的“太母颇特”(Tempter)。国家的创始神羽蛇神(Quetzalcoatl,古代墨西哥阿兹特克人与托尔特克人崇奉的重要神祇)已经失去往日的辉煌,黯然离开去了东海,人们在那里期盼他回到地球,有众多预言和特异景象对此做出暗示,预示了帝国的衰落。

  1519年,从古巴来的一群西班牙征服者在埃尔南·科尔特斯的率领下在墨西哥湾海岸的韦拉克鲁斯登陆了。在哥伦布发现加勒比群岛后的25年来,西班牙入侵者迅速摧毁了原住民的家园,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如果他们的身体没能在为西班牙人提供劳役的过程中幸免于难,那么从基督教的角度来说,他们的灵魂得到了拯救。从他们的信件和头盔可以看出来,西班牙人并没有耐心定居下来开荒种地,而是无情地、无休止地、贪婪地掠夺奴隶和黄金,而科尔特斯就是他们的一个缩影。由于或多或少与古巴总督不和,他提出带领600个人、17匹马和10门大炮进行探险,表面上是探求贸易机会,实际上是追求荣耀,并以国王的名义建立独立的领地,这从他的行为来看再清楚不过了。他登陆后的第一个举动就是烧毁船只,这样就破釜沉舟,没有退路了。

  有当地居民出于对阿兹特克统治者的憎恨,将首都的财富和防守力量透露给了他。于是,科尔特斯带领大部分人马出发前去征服这座内陆大城市。尽管他非常鲁莽大胆,但并不愚蠢,沿途与阿兹特克的敌对部落,尤其是主要对手特拉斯卡拉部落结成了联盟。他先派人捎信,声称自己是某个外国王子的使臣,但并没有伪装成一个转世的羽蛇神,对西班牙人来说这本来就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他们带着自己的传教士前行,非常显眼地手持十字架和圣母马利亚的画像,并宣称他们的目的在于传播基督教。

  蒙提祖马在听到前方的报告后,召集顾问们开会,有些人强烈要求以武力或欺骗手段抵制这些陌生人;而其他人则认为,如果他们确实是某个外国王子的使臣,应该举行友好的欢迎仪式。如果他们并非常人,那么这一点从他们神奇的特征就能看出来,抵抗也是没有用的。他们的“灰色”面孔和“石头”服装,他们驾着带白色翅膀的水上房屋登陆,他们从管子里喷出的魔力十足的火焰能杀死远处的人,他们的首领骑着怪兽。对一个神灵无处不在的部落来说,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他们就是超自然的力量。然而,他们的首领可能就是羽蛇神的这个想法,似乎只是蒙提祖马自己的臆想。

  疑虑重重、惴惴不安的蒙提祖马在当时的情况下做出了最为糟糕的决定:他派人送去金光闪闪的礼物炫耀他的财富,同时带去信件,要求来访者返回,又显示了他的软弱。100来个奴隶拿着宝石、纺织品、华丽的羽毛制品和两个“如车轮般大小”的巨大金盘和银盘令贪婪的西班牙人兴奋不已;而信上所说的禁止继续向首都行进,几乎恳求地让他们返回自己的家乡,为了不激怒神灵,也不令使臣不满,使用了极其温和的语言,因此语气并不强硬。于是,西班牙人继续前行。

  当他们到达城市的时候,蒙提祖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比如设置障碍阻止他们。相反,他举行仪式欢迎他们的到来,还陪同他们到王宫和其他场所。在山中等待进攻信号的阿兹特克军队始终没有接到命令,虽然他们本来能够消灭侵略者,在堤坝上切断逃生路线或者将他们予以隔离,从而迫使他们因饥饿而投降。这样的计划实际上都已准备妥当,但是翻译将其泄露给了科尔特斯。警觉的科尔特斯把蒙提祖马软禁在他自己的宫殿中作为人质,防止外面的进攻。英勇好战且在数量上以1000 : 1的比例远远超过绑架者的一个国家,就这样屈服了。由于过于相信神秘主义和迷信的力量,他显然认为,西班牙人的确是羽蛇神派来分离他的帝国的,并相信这是命中注定的,因此没有做出任何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过,从入侵者不断索要黄金和食物来看,他们显然也都是人;他们总是向钉在一个木头做的十字架上的裸体男人及一个抱小孩的女人顶礼膜拜,这表明他们同羽蛇神并没有什么关系;反之,他们对当地人对羽蛇神的祭祀行为表现出明显的敌意。后来,出于后悔或经人劝说,蒙提祖马下令让部队伏击科尔特斯留在韦拉克鲁斯的驻军。他的部下杀害了两名西班牙人,并将其中一个的人头送到首都作为证据。科尔特斯对此没有要求谈判或解释,而是立刻用链子将国王锁住,迫使他交出凶手并将凶手在宫门前活活烧死,还不忘再次索要大批黄金和珠宝作为惩戒。由于西班牙人被杀,任何残存的与神灵建立关系的念头消失得无影无踪。

  蒙提祖马的侄子卡卡玛(Cacama)对科尔特斯进行了谴责,说他是杀人犯、盗窃犯,并威胁要进行反抗,但国王却一味保持沉默,消极被动。极度自信的科尔特斯在得知从古巴来的一队人马已经前来逮捕他时,自己回去对付他们,留下了少部分人继续占领。这少部分人打碎祭坛,掠取食物,进一步激怒了城里的居民。反抗情绪日益高涨。失去了权威的蒙提祖马既无法下命令指挥,也不能平息人民的怒火。于是,在科尔特斯返回之际,阿兹特克人在国王弟弟的率领下发起反抗。只有13支步枪的西班牙人只好用剑、矛和弩予以反击,并放火焚烧了房屋。尽管他们有钢铁武器的优势,但由于被步步紧逼,他们只好将蒙提祖马拉出来要求停战。但国王刚一出现,就被人们用石头一顿乱砸,说他是懦夫、叛徒。于是他被西班牙人带回宫殿,三天后就死了,而他的臣民拒绝为他举行葬礼。西班牙人在一个晚上从城里撤出,损失了1/3的力量和先前的战利品。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背道而驰 001

第二章··木马屠城记 031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皇:1470—1530 047

1.大教堂谋杀案:西克斯图斯四世(1471—1484) 057

2.异教徒的庇护神:英诺森八世(1484—1492) 061

3.腐败堕落的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 070

4.骁勇善战的尤利乌斯二世(1503—1513) 086

5.新教分裂出去:利奥十世(1513—1521) 100

6.罗马遭劫:克莱门特七世(1523—1534) 114

第四章··英国失去美洲殖民地 124

1.权力争斗路线不明(1763—1765) 124

2.“明知不可为而为之”(1765) 146

3.愚政扬帆高歌猛进(1766—1772) 164

4.“别忘了罗波安的下场!”(1772—1775) 189

5.“……有种疾病,叫精神错乱”(1775—1783) 207

第五章··美国在越南自欺欺人 231

1.战争萌芽(1945—1946) 231

2.自我催眠(1946—1954) 242

3.培植代理人(1954—1960) 264

4.“厄运难逃”(1960—1963) 278

5.总统的战争(1964—1968) 306

6.撤退(1969—1973) 351

结语   · ·“船尾的明灯” 372

致谢            381

参考文献     383

索引            42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