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中华英才画报社聚英才
老九有个愿望,就是到报社当编辑,因为传统漫画是评议漫画,中国的漫画家大多是在报社当编辑,编辑有自己的版面,可以发表自己的漫画,也可以约别的漫画家作品,报社有利于漫画家成长。
1989年6月底,中华英才画报社招聘记者、编辑。那时画报还没创刊,正在招兵买马,报社办公地点在离北京站很近的北总布胡同的几间地下室,老九去应聘被录取了。他担任美术编辑,同时负责编辑艺术类稿件。画报社总编王霄鹏,是个很有眼光很有魄力的人,他认识到社会需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刊物,于是筹划创办《中华英才》画报。画报开始是月刊,后来改成半月刊,刊物办得有声有色,是当时中国唯一一家深度报道中央领导人和各界英才的刊物,受到社会关注。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出国访问时还带着这本刊物。1992年元旦,李鹏携夫人来到中华英才画报社祝贺新年。
老九在画报社兼职工作了两年多,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升,从新闻采写,到稿件编辑,再到版式设计,他手到擒来。总编王霄鹏有着“英才办英才”的理念,果然,《中华英才》创刊时期的那些元老后来都到各个新闻单位挑起了大梁。编辑部主任郑平,后来调到了好几个地方任副总编。美女费越,后来成为《精品购物指南》的主任。摄影记者陆中秋,后来成为《中国日报》摄影部的中坚力量。北京大学毕业的徐幼军,后来任画报社的副总编。刘俊华后来成为《中华新闻报》的副总编辑。
后来画报社搬到了府右街罗贤胡同27号。那时,老九负责主持《漫画名人与名人漫画》专栏,第一期刊发的是丁聪、缪印堂、何君华创作的名人漫画像,从第二期开始,老九每期介绍两位知名漫画家,依次介绍了方成、英韬、江帆、苗地、丁午、詹同、王复羊、常铁钧,等等,他以半文半白的文字,亦庄亦谐的风格,形成了自己专栏的特色。两年多的漫画专栏主持,让老九近距离地学习了名家名作,同时也加强了与漫画顶层大家的联系。
1993年,老九离开报社后,《中华英才》画报还报道了他的漫画成就,这也是该画报第一次报道在这里工作过的英才。
74.漫画张君秋
《中华英才》画报报道过许多艺术界名人。1989年国庆期间,报社派老九前去采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张君秋先生是“四小名旦”之一,张派艺术创始人。对张先生的戏老九比较熟,而生活中的张君秋,老九无任何概念。
这天,老九如约来到复兴路的部长楼张君秋先生的住所,门一开,张先生温文尔雅,白发齐整,面目圆润慈善,握手的时候老九感觉到先生的手不大,真是演旦角的材料。京剧讲“手眼身法步”,小巧的手作出兰花指好看,再一个就是人长得漂亮,声音甜美,这都是上天给的优越条件。此时正要迎来“徽班进京二百周年”,张先生告诉老九,解放前他的戏很火,钱挣得也很多,但是总感觉被当作玩偶,没有什么地位。解放初回到大陆,刚下轮船被人称为“文艺工作者”,那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自己终于变成了主人翁,而不是人下人了,这是每一个艺术家的精神追求。20世纪50年代,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四大京剧表演艺术家在一起唱戏,从不计较排位,为了人民来演戏,不在乎给别人跨刀,演配角也没什么怨言,这一点很让人敬佩。
京剧《秦香莲》是张君秋先生的代表作,老九说自己小时候看这个电影时就觉得热血沸腾,后来自己到中国戏曲学院工作后,看过张先生演的《望江亭》,张先生后来还当了一段中国戏曲学院的副院长。采访结束时,张先生送给老九和《中华英才》一套亲笔签名的京剧明信片。老九为张君秋先生画了一张漫画像,张先生很高兴。那幅张君秋先生的漫画像,画面上只有张先生的头像和具有戏曲特征的兰花指,寥寥几笔便把张先生的职业和行当鲜明地勾勒出来。这张漫画像和采访的文章一起发表,受到了京剧圈的广泛好评。
75.欧阳中石赠送墨宝
1990年,老九约张同印老师写了一篇关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的文章。文章在《中华英才》画报发表后,老九和摄影记者陆中秋去欧阳中石先生家送画报和照片,聊到兴起,中石先生当场给他们两位各写了一幅书法。老九请中石先生写的是“寓庄于谐”。老九认为,寓庄于谐是漫画乃至喜剧艺术的最高追求。
1997年,老九担任《中国电视戏曲》杂志的编委,杂志社请他写一篇欧阳中石与戏曲的文章。这次采访,老九发现,中石先生谈起戏曲来神采飞扬,比谈书法还来精神。戏曲有点儿像吗啡,要么别沾,一旦沾上就着魔。欧阳中石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的弟子,正宗的奚派传人。后来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但是戏曲在他心中从未离开过。
因为脑溢血后遗症,中石先生的嘴有点歪。采访过程中,他自嘲道:“我是一半说得清,一半说不清。”先生突然问老九:“你名字叫王九成,知道九成是什么意思吗?”老九回答:“是父亲为我取的名字。大概九字大吧!”中石先生说:“金无足赤,九成为高。”老九终于为自己的名字找到了最佳的诠释。
2013年10月,第五届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举办了一次书画笔会,老九与欧阳中石同为青研班的导师,二人被邀请出席。欧阳中石先生现场写了一整张宣纸的书法,虽然身体不如从前,但是拿起毛笔,写起诗词仍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老九当时画的是水墨禅画《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勉励青年演员们不断向艺术高峰攀登。笔会间还有一个小插曲,有一位画画的主儿,不停地跟青研班的演员们侃京剧界某某大师怎么样怎么样,炫耀自己如何如何懂戏,弄得大家哭笑不得。此时,老九握笔在手,饱蘸浓墨,在宣纸上画了一只背脸的猫,大家诧异间,这时,老九题上了“自知之明”四个字,同时自言自语道:“长得丑,不好意思转过脸来。”大家忍俊不禁。
76.詹同为老九画漫画像
在中华英才画报社主持漫画专栏时,老九向著名漫画家詹同先生约稿,詹同得知老九在中国戏曲学院任教,很高兴。因为詹同是个戏迷,两人逐渐通信多起来。一次,詹同让老九邮寄几张自己的照片给他,说要给他画漫画像,老九当然是求之不得,迅速把照片寄了过去。半个月左右,詹同寄来了他画的老九水墨漫画像《老酒有余图》。老九在漫画界能喝酒是有名的。在詹同笔下,老九拎着一个酒瓶,骑在一条金鱼上,脸红扑扑的,悠然自得的样子。老九把画托裱好,一直挂在家里。过年的时候,詹同会邮寄贺年的小画给老九。记得有一年是鸡年,詹同寄来一张《大吉图》,鸡寓意吉祥,作品画风潇洒,水墨十足。詹同的画从不为形所困,既写实又能洒脱地跳出来,夸张传神,能做到这一点的,在中国动漫界可能只有詹同一人。
詹同是詹天佑的长孙,20世纪40年代开始创作漫画,是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届毕业生,后分配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从事动画工作,代表作品有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一半一半》,他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漫三杰”之一,另外两人是《三个和尚》的导演阿达(徐景达)和中国第一部个人短片《过猴山》的导演王树忱。非常可惜,这三人都是六十岁左右去世的。詹同的英年早逝,老九感到很突然,很痛心,他们一直保持着通信,总觉得会有时间见面,但终究没有缘分见到,这是老九终身的遗憾。
詹同先生送过老九好几幅画,比如《达摩面壁》、《百鬼斩尽,此精独留》,等等。一次,学院的一位老师来老九家,看到詹同的水墨画,爱不释手,看到人家想要,老九又不好拒绝,就把画送给了那位老师。结果送了没有半年时间,就听到了詹同先生去世的噩耗。詹同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动漫家,曾担任过金鸡奖的评委。现在,老九经常睹物思人,看着詹同留下来的水墨画,想起画集上詹同那笑眯眯的样子,心中不免泛起丝丝哀伤。
77.攻读美术第二学历绘十渡风景
老九成名较早,但是他觉得自己不是科班出身,绘画功底不足,“名不副实”。因此,1993年,老九在北京西城职工大学美术系读了第二学历班。美术系主任是徐湛老师,他除了教国画,还教他们美术字。徐湛老师现在在国画教育领域大名鼎鼎,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中华文化学院中国花鸟画研修院院长,曾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讲授写意花鸟画创作,近些年又在央视书画频道《跟徐湛学国画》栏目教观众如何画写意花鸟,出版的《徐湛花鸟画集》、《学国画》非常畅销。
第二学历班,不同于一般的业余大专班,学员都已取得过本科学历,用不着混这文凭,只是因为爱好才来学的,因此学习劲头十足。吴筱京是老九的异性“哥们儿”,在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做动画,画画得很好。在周末上课时,两人常常在一起吃午饭,一边吃,一边切磋画技,老九从她那儿学了不少东西。吴宪利是岁数最大的同学,是班里的大哥,他是北京第二毛纺厂的工会干部,成熟豁达,画画得很不错。
1994年8月,大家相约来到北京远郊十渡写生。十渡在北京房山区西南,是拒马河切割太行山脉北端而形成的一条河谷,在历史上,这条河谷中共有十个渡过拒马河的摆渡渡口,所以取名为“十渡”。当时,老九与同学们住在老乡家里。白天阳光好时画画,饿了在山谷里点上火野炊,累了跳到河里游泳。因为共同的爱好和追求,大家在美术的海洋中畅游嬉戏。
78.和张路一起为球迷签名
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中国足球最火的时候,甲A联赛曾是中国足球的顶级赛事,是那时球迷们最热衷的话题。1996年新年刚过,一位出版商要出一本足球的书,请老九创作甲A?200位球星的漫画像,由当时国安足球俱乐部总经理、著名足球评论员张路整理甲A足球运动员的文字资料,定好在当年甲A联赛开打之前出版,这就是1996年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足球球迷
手册》。
这是老九第一次大规模创作漫画像,因为老九本身就是球迷,对“意甲”和中国的甲A很着迷,所以他很高兴做这件事。但由于提供的照片较少,那时网络还不发达,老九只好跑到书店购买资料、到报摊购买足球报、足球杂志,面熟的如范志毅、高洪波、谢峰、孙继海、符宾等,画起来得心应手,但有的运动员形象较生疏,加之出版商催得急,老九觉得画得不是很理想。尽管如此,这件事情的影响还是很大。4月,首发当天,老九和张路一起为球迷们签名售书,球迷们排了上百米的长龙,阵势浩大,警察不得不来维持秩序。那天还来了许多体育界的明星助阵,老九旁边就是著名跳高运动员郑凤荣。
在签名现场,老九西装革履,头发锃亮,表现出对这次活动的重视程度。一向不爱穿西服的他,参加活动前,临时赶到西单买了一身西装,谁料想,刚一上车,裤子的立裆就开线了,到了活动现场后赶紧找裁缝店。别看照相时老九镇静得很,其实之前被这件事弄得狼狈至极!
那天,老九的夫人蒋颖跟球迷一样,排队买到了一本所有体育明星签名的《中国足球球迷手册》,后来在参加学院校史展览时,这个签名本不知怎么被弄丢了,这让老九心里着实遗憾。79.因戏结缘李滨声
老九最早知道李滨声先生是在读漫画史的时候。1957年“反右”时,李滨声是第一个被打倒的漫画家,当时批判他画的《没嘴的人》是讽刺革命干部,因此他被划为右派分子。20世纪50年代,李滨声的漫画《喧宾夺主》、《夜行记》很有名。90年代,他的漫画《迎客松》获得首届“中国漫画金猴奖”作品奖。
老九第一次见到李先生是在1992年,他们同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给读者签名。当时,美术家协会安排老九与李先生在一组。李先生比老九大40岁,人很文雅,语气温和,魔术变得很精彩,在漫画家年会时老九欣赏过。李先生的京剧功底扎实,老九早有耳闻。1996年6月,在老九的婚礼上,李先生唱了一段京剧,还当场画了一幅老九夫妇的像。李滨声从小学戏,唱的是小生,是中国戏曲学院的客座教授,著名京剧演员赵永伟跟他学过戏。李先生还在中央电视台讲过半年的戏曲绝活,聊起戏来滔滔不绝。漫画大师华君武开玩笑说他“不务正业”。
2000年,到澳门访问时,李滨声在车上手不停地捻,老九询问先生干什么呢?李先生讲正在回忆过去女装上的扭帕子。还有一次,李先生在车上不停地回头看老九。老九心想这又是有什么事啊?下车后李先生交给老九一摞纸板儿,说:“给,这是画的你。”李先生是个闲不住的人,创作漫画之余还研究北京民俗,出版过《燕京画旧》。
某天夜里,十点多,李先生给老九打来电话,聊起有的青年演员扮相不对,让老九给学生说说,让老九感动。
一天,李先生送给老九刚出版的《百丑图》和《三国连台戏》两本书,老九感慨先生的肚囊太宽了,懂的戏真多啊!晚上,他打电话跟老九说:“你一定要替我向钮骠老师道歉,他帮我指出了书中好多错误,但是出版社有的还是没改。”钮骠教授知道后说:“好认真的一个人!”
2015年大年初一,老九在上海给李滨声先生短信拜年,李先生回复:“新年好,想叙谈,有事请教,方便回电。”正月初七上午,老九登门拜访了李老,一进门,只见将近90岁的老人正在伏案创作漫画,老九感到“前浪推后浪”。那天,李老兴致很高,从民俗聊到传统戏,从戏曲扮相聊到道具制作,午饭后又聊了一个多小时,才挥手
告别。
80.老兵新传——椰林空战英雄高翔
老九与高翔的认识是通过扬州邮友高林春介绍的,之后一直书信联系。高翔是著名的椰林空战英雄。在老九出生的1965年,9月20日,美军一架F-104C型战斗机侵入我国南海领空,当时任海军航空兵某部大队长的高翔与僚机黄凤生奉命驾歼6机拦击。高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轰敌机,从距敌291米处开炮一直打到离敌机39米才脱离。瞬间,敌机变为一团红光四溅的火球飞落而下。高翔不但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短兵相接的奇迹,而且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击落当时先进精良的F-104C型战斗机的飞行员。后来,他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是响当当的英雄人物。离休后,高翔迷上了集邮,特别是对有飞机和空军图案的邮品,情有独钟。
老九曾为《邮政周报》写了一篇《老兵新传》,介绍了高翔的过去与现在。老九还为高翔画了一幅漫画像,邮票上飞出了战斗机,高翔坐在驾驶室里,英姿勃勃。
高翔还是一名追星族。有一年,崔永元到青岛签名售书,高翔闻讯赶来,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等待小崔签名。当主办方领导向崔永元介绍了高翔的事迹后,小崔马上起身,向老英雄致敬。
2005年7月,老九去青岛出差。神交十年后,在青岛海军干休所里,老九见到了一位比想象中还老的老英雄,而英雄高翔见到了一位比想象中还年轻的漫画家。
81.最年轻的电视戏曲展播评委
1997年,经广电部批准,由中国电视戏曲杂志社和江苏电视台共同主办的“中国电视戏曲展播”活动拉开帷幕,老九被聘为评委。赴南京进行评审参展剧目前,在京的评委们拍下了一张合影。合影中右二是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周传家,右三是《文艺报》副主编、歌剧《红珊瑚》的作者钟艺兵,左五是中央电视台儿童频道最早的编导果青,左四是《中国电视戏曲》副总编刘俊华,左三是中国电视戏曲杂志社总编辑钟鸿,左二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吴乾浩。32岁的老九是评委里最年轻的一位,在众多白发苍苍的专家学者中十分显眼。
到达南京那天,正赶上中秋节。当晚,江苏省领导、广电厅领导代表主办方招待诸位专家。在欢快的气氛中,大家举杯畅饮,边吃边谈,十分开心,老九第一次知道自己居然能喝八两五粮液。喝到晚上十点,大家起身前往玄武湖游湖赏月。皓月当空,专家们不时唱上几段戏曲。江苏电视台台长苏子龙是性情中人,书法名家。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健,是田汉研究专家,两位当时都很活跃。后来董健与金庸论战,一时受到热议。第二年春节,老九画了一幅董健教授的漫画像寄给了他。董健教授回信说,全家老少看后乐了几天,这是春节得到的最好礼物。
82.周华斌为老九画像
周华斌是著名戏剧家周贻白的儿子,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是老九的校友,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戏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周教授有学问,有口才,电视台很多编导是他的学生。周华斌经常被中央电视台请去做戏曲大赛的评委。他提出的“大戏剧观”、“文化杂粮”等学术观点为新时期中国戏曲、戏剧的传播,史料考证与美学研究作出了贡献。
1997年,中国电视戏曲展播活动同时聘请老九与周华斌担任评委。在南京评审作品期间,评委们游览了明城墙、明孝陵。那天,周华斌走在后面。忽然大家发现周教授不见了,急忙四下寻找。一会儿,周华斌气喘吁吁地赶了上来,跟大家解释:“刚才看得入了神,后来突然发现四周一个人没有了,当年朱棣在此大肆杀戮的场面立马浮现在眼前,顿觉后脊梁直冒凉气,毛骨悚然。从来没有感到这么害怕过!”老九笑着说:“这验证了审美心理学,文物越久远越会去欣赏它的形式,但欣赏的前提是晴朗的天气和众人聚在一起。如果没有这些,比如当天气阴暗或者形单影只的时候,便会注意到文物背后的内容啦!”
展播活动在北京颁奖时,周华斌不时偷看老九,老九莫名其妙。晚饭时,周华斌递过一张纸,上面是他画的老九漫画像。哈哈,居然“班门弄斧”,而手里活儿还不亚于鲁班。周华斌一直喜爱美术,还画过连环画。老九说,自己在颁奖仪式上也获得了一份珍贵奖品。
83.与李谷一逛蝴蝶泉
老九第一次看到李谷一老师是在1984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她的经典曲目《难忘今宵》令老九难忘。1998年春节刚过,中宣部、文化部、铁道部联合举办慰问西南三省的演出。当时中国音乐学院要招考中国民族声乐、器乐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刚好赶上中国戏曲学院招考第二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而这些考生又是慰问演出的主要演员。于是文化部委派老九负责两个学校研究生的文化理论考试。参加慰问演出的除了当红的歌星外,还有李谷一、吴雁泽这样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
……
展开
——著名集邮家王宏伟
老九集邮幽默画是方寸中内涵外延,漫画中邮票凸现。在漫画中镶嵌进邮票,打破了对邮票的收藏、保管和鉴赏的传统方法。是在漫画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出新。
——亚洲集邮联合会副主席刘佳维
老九集邮幽默画是无字的笑话,无言的相声,无声的小品,是人生的微笑,是生命的火花。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王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