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西方的传播理论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的,全新的理论和“接地气”的实践案例,值得读者购买和研读!
本书在虚拟世界主义理论的视阈下,开展全媒体新闻的生产与传播研究,从“生产流程”、“话语体系”和“传播效果”三个主要方面分别探索和分析。在生产流程方面,分广播模式、黏性模式和延展模式三个阶段阐释了全媒体新闻生产链的重构过程。在话语体系方面,提出“正金字塔”结构的、融通中外的全媒体新闻话语体系。在传播效果方面,尝试建立了适应全媒体新闻特点的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指标,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媒体海外社会化媒体帐号的传播效果进行了抽样评估。 本书认为,全球传播活动应“吾牠关系”的对立冲突框架,跨越对外传播、国际传播的藩篱,建立人类的关怀意识,未来新闻业努力的方向应是旨在推动跨文化沟通与全球治理的全球新闻。
年学者刘滢副教授的《国际传播:全媒体生产链重构》一书如期付 梓,作为她曾经的导师,我感到由衷的欣慰。这本专著是在其博士论文的 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字字句句皆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我能够作 为“第一读者”,行使“耳提面命”的导师之责,自然对这本书怀有难以 讳言的私淑之心。由于双方平时都深陷于各种繁杂事务,师生之间关于论 文写作的交流大多借助于本书所着力引介的“虚拟世界主义”的话语体系 和传播平台(主要是微信)来展开。今天再次浏览书稿,欣然作序,此情 此境远胜于14年前我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撰写的首部英文专著由美国一家主 流学术出版社推出时的兴奋和喜悦,切身体会到了古人所云“师不必贤于 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深意。 抛开个人喜好的因素,这本专著确实是近年来新闻传播学领域将西方 理论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的可贵尝试,也是清华国际新闻传播教学和科研 的重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的5·17讲话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哲学社会 科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就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指 明了方向。同时,新闻传播学也是总书记讲话中重点提及的“新兴学科、 交叉学科、前沿学科”之一。 进入21世纪以来,新闻传播学科在中国获得了空前蓬勃的大发展。截 至2015年底,我国共有681所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类相关专业,7个专业布点达到1244个,在校本科生约23万人,占高校在校本科生人数的1.4%,就 业率达80%,从事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业人员队伍也超过5万人,在短 时间内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然而新闻传播学的“大跃进”带来了一个突出问题:西方中心的学 科本位与中国本土实践之间出现了不少“盲点”“ 断点”,甚至是“裂缝”“ 断层”。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到底是亦步亦趋地以欧风美雨为马首是瞻,为西方中心的学科体系提供“中国案例”来佐证其普遍 性;还是像总书记说的那样,坚持以人民为导向的原则,构建具有中国特 色的新闻传播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 2
第二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8
一、概念界定 / 8
二、研究思路 / 15
三、研究方法 / 18
四、创新点 / 21
第三节 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23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第一节 虚拟世界主义理论的内涵与应用 / 26
一、虚拟世界主义理论的溯源 / 27
二、虚拟世界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内涵 / 30
三、虚拟世界主义理论在传播学领域的应用 / 34
第二节 全媒体新闻的研究现状 / 39
一、新闻生产研究 / 39
二、话语体系研究 / 49
三、传播效果研究 / 56
第三章 全媒体新闻生产流程的形成
第一节 传统媒体的变革 / 67
一、国际视角 / 69
二、本土经验 / 78
第二节 案例:新华社的社会化媒体新闻生产 / 82
一、产品运营 / 83
二、人力支撑 / 89
三、内容生产 / 93
四、市场推广 / 97
第三节 本章小结:全媒体新闻生产流程的形成 / 99
一、广播模式下的新闻生产 / 99
二、黏性模式下的新闻生产 / 101
三、延展模式下的新闻生产 / 103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