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民工与城镇流动人口经济状况分析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865308
  • 作      者:
    李实,邢春冰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农民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道灰色的风景线。
  他们是产业工人,却被看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人群体;
  他们生活的城镇,却没有像城镇居民一样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务;
  他们从事城镇中苦、累、脏、差的工作,却处于城镇的收入底层。
  ……
  我们寄希望于不久的将来这道风景线会变成一道彩虹。

展开
作者简介
  李  实, 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德国劳动研究所(IZA)研究员,牛津大学中国经济增长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就业促进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劳动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署、国际劳工组织、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等机构的项目专家。《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中国劳动经济学》《金融研究》《世界经济文汇》《中国金融评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China Economic Review》等期刊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4年、2010年两次获孙冶方经济学奖。1996年、2000年、200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主编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获2007年联合国人类发展奖。2010年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其出版专著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透视中国农村贫困》《经济转型的代价——中国城镇失业、贫困与收入差距的经验分析》《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等。

  邢春冰, 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德国劳动经济学研究所(IZA)研究员。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的城乡移民、工资结构、人力资本。
  参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技术进步、职业结构变迁及其对我国城镇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在《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China Economic Review》《Economics of Transition》《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中特有的现象,是影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及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之一。本书以全面解读中国特色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为前提,深入揭示我国农民工及城镇流动劳动力种种问题的自身发展规律和客观趋势,以农民工为代表的流动人口经济状况为基础,理论结合实际,深入分析新常态下的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地位和社会支持体系,为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与中国国情的宏观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了支撑与可行性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对全书的主要分析结果进行了概括和提炼,从农民工的就业地位、工资及其差距、社会保障和住房状况四个方面,说明了农民工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改善状况。农民工状况的改善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一是长期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使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转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农民工作为非技能劳动力主体成为主要的受益人群。二是对农民工就业的制度性约束和政策性限制逐步被取消,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有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他们也从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带来的收益中分享了部分好处。三是城镇政府和用人单位也意识到农民工已成为一种优质劳动力资源,他们的认真工作态度和高效率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且,农民工还被看作一种“经济实惠”型劳动力资源,他们对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很少享受到当地的公共服务,节省了政府财政支出。四是城镇居民对农民工和外来人口的认识在改变,接纳意愿在提高,对农民工的依赖性也在提高。城镇居民越来越意识到城镇生活离不开农民工和外来劳动力。
  第2章分析了流动人口和劳动力迁移意愿的影响因素。根据传统劳动力流动模型,如哈里斯-托达罗模型(Harris-TodaroModel),认为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动力来自追求更高的收入,他们是从低收入(工资)地区流向高收入(工资)地区。现代劳动力流动理论对哈里斯-托达罗模型作了不同方面的扩展,认为劳动力流动或迁移不仅受到高收入的诱惑,还有很多利益上的考虑,是追求福利的最大化。劳动力流动或迁移不仅要考虑短期收入的差异,而且要考虑两地之间长期利益的差异,也就是说,时间因素是劳动力迁移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更为重要的是劳动力的迁移行为不是一个个人决策模型能够加以解释的,它是一个家庭行为决策过程。是否迁移更多的是考虑了家庭总体福利最大化后作出的一种选择。有关劳动力迁移行为的经验研究文献已经很多了。第2章主要分析已经迁移的流动人口(不管是城镇户籍的还是农村户籍的)在当地长期稳定生活和就业的意愿。这是一个有一定新意的研究课题。该章的分析结果显示,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收入差异是影响劳动力迁移意愿的一个重要变量,但不是唯一的。他们是否能够在当地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福利保障,他们是否能够融入当地社会、适应当地风俗习惯等,都会影响到他们的迁移意愿。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农民工状况
前  言·
第一节 农民工就业与就业结构变化·
第二节 农民工工资增长及差距·
第三节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状况·
第四节 农民工的住房状况·
总结·
第二章 流动人口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
前  言·
第一节 不同户籍流动人口特征·
第二节 流动人口迁移决策影响因素模型选择·
第三节 迁移决策实证结果与分析·
总  结·
第三章 集聚经济和农民工工资
前  言·
第一节 集聚经济作用机制及农民工工资模型·
第二节 集聚经济对农民工工资影响实证分析·
总  结·
第四章 流动人口工资差异分析
前  言·
第一节 流动人口工资差异分解方法和分解过程·
第二节 数据描述及基本的变动事实·
第三节 基于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
总  结·
第五章 自营与受雇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
前  言·
第一节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介绍·
第二节数据描述及变量选取说明·
第三节自劳与受雇劳动力收入差距分解结果·
总  结·
第六章 职业性别分隔对我国流动人口的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
前  言·
第一节 职业性别分隔国内外相关研究·
第二节 数据介绍及描述统计·
第三节 职业性别分隔程度与方法介绍·
第四节 职业性别分隔对工资差异影响分析·
总  结·
第七章 流动人口教育收益率的变动及其原因
前  言·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及工资增长特征·
第二节 流动人口教育收益率的估计结果·
第三节 对流动人口教育收益率变动的解释·
总  结·
第八章 高等教育对农民工就业与收入的影响
前  言·
第一节 流动人口教育、就业、收入问题研究现状·
第二节 农民工教育与就业收入问题分析和方法说明·
第三节 流动人口中大学生与非大学生的收入和教育回报·
第四节 差异的来源:相互隔离的劳动力市场·
总  结·
第九章 教育收益率的地区差异对农民工流动的影响
前  言·
第一节 农民工规模及教育现状介绍·
第二节 数据介绍及描述统计·
第三节 教育收益率估计基本模型及计量分析结果·
第四节 教育收益率估计稳健性检验和样本选择修正·
第五节 教育收益率的地区差异与劳动力的流动·
总  结·
第十章 低工资流动人口特征及最低工资政策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
前  言·
第一节 最低工资政策及影响文献回顾·
第二节 数据说明和描述统计·
第三节 低工资流动人口特征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最低工资政策实施影响模拟分析·
总  结·
第十一章 农民工培训效果分析
前  言·
第一节 农民工培训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
第二节 数据介绍与基本描述统计·
第三节 农民工培训的总体效果·
第四节 农民工培训类型有效性比较·
总  结·
第十二章 流动人口的性别收入差距及演变
前  言·
第一节数据描述及流动人口收入变动分析·
第二节性别收入差距问题研究框架·
第三节性别收入差异实证研究结果·
总  结·
第十三章 农民工住房的现状、影响因素及需求规模估算
前  言·
第一节 农民工住房相关问题文献综述·
第二节 数据介绍和研究方法说明·
第三节 农民工住房的现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分析·
总  结·
第十四章 农民工就业支持网络与经济地位差异
前  言·
第一节 农民工就业支持网络相关文献评述与假设·
第二节 变量描述性统计与估计方法·
第三节 就业支持影响效果实证分析·
总  结·
第十五章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实证研究
前  言·
第一节 我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第二节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现状:统计描述·
第三节 户籍制度对社会融合的影响:四种类型的流动人口·
第四节 不同户籍和所在地城乡间融合度差异的分解·
第五节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的进一步讨论·
总  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