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传:一个人的倾城之恋》:
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字庭重,生于张家繁盛时期。父母恩爱,家产富庶,使得张庭重从小锦衣玉食,沐浴着父和母顺的和谐家风,饱读诗书,博闻强记,聪颖过人。可惜世事难料,在张庭重7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那个年代正值时局动荡,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封建王朝的没落,同时也带走了张庭重科举中第、报效国家的满腔希望。
李菊耦在与张佩纶结婚的那几年里相濡以沫,恩爱有加,虽然这段婚姻很短暂,但她却在婚姻中品尝到了幸福,这是在那个年代多少闺中女子所向往的啊。丈夫去世后,她便立志要把张庭重培养成才,继承丈夫平生没有实现的抱负。但李菊耦给儿子、女儿的爱是失衡的。她对儿子要求严苛,可对女儿却相对自由一些,可能,她也想要自由吧,只是自由对于她来说,是多么遥不可及。于是,她把自己对自由的向往都加到女儿身上。张家老女仆回忆说:“老太太总是给三爷(注:张佩纶第一任朱氏生有两子,长子张志沧(早夭),二子张志潜,第二任边氏无子嗣)穿得花红柳绿的,满帮的花鞋——那时候不兴这些了,穿不出去了。三爷走到二门上,偷偷地脱了鞋换上袖子里塞着的一双。”
她即便是把他装扮成一个出不得门、见不得人的腼腆女儿相,也总是提防着他,生怕他会败坏了张家辉煌的声望。久而久之,张庭重变得内秀、腼腆,一副破败的富贵人家的纨绔子弟之相,却是少有的才华横溢。他终日背手踱步,绕室吟诵,满腹经纶,满腔愤懑,慨叹生不逢时。经常拿起四书五经,心情极好时会招来张烘点拨一二。后来,时局更加动荡,种种不顺,所学无从施展,张庭重便沉迷于鸦片中。时间久了,家道衰败避无可避。
张家之所以能够得以支撑和延续,无不得益于祖母李菊耦的父亲——李鸿章的鼎力相助。李鸿章和张印塘曾在合肥、巢湖一带并肩作战,意气甚为相投,二人结为至交。于是,张爱玲祖父的官爵和俸禄皆来自李鸿章的赏识与恩赐。张爱玲的祖母出阁前居于“小姐楼”。为了爱女,李中堂慷慨相赠,殷实富足的嫁妆足够当时的中产阶级子子孙孙享用数辈。数量惊人的房产、田地与古董让张爱玲的祖母一辈子和父亲张庭重前半生衣食无忧。
张爱玲出生的地方坐落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张家公馆,这是当年爱女出嫁时,李鸿章给女儿的陪嫁。这座采用了当时最流行的西洋风格的欧式小楼,四面是房间,中间有一个宽阔的天井,朝里一面有连廊,可以通行。这幢房子存留了张爱玲的两段时光——美好的童年与难堪的青春。稚嫩的微笑与少女的苦涩在这幢豪宅里交融在一起,是一体,又不是一体。
张庭重的妻子,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亦是名门千金。黄素琼的祖父黄翼升,是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李鸿章初建淮军开赴上海时,黄翼升率5000水师受其统辖,为其副手。同治四年,黄翼升因阻拦东捻向西突围有功,被封为男爵。南京莫愁路上的朱状元巷14号(明代时本为朱状元府的一部分),因黄家人住更名为军门提督府。黄翼升的次子,也就是黄素琼的父亲黄宗炎,早年中举,后来又捐了道台,承袭爵位后赴广西出任盐道。黄宗炎赴任广西之前,买了一个长沙农家女为妾室,后来产下一对龙凤胎,其中的女孩就是黄素琼。1922年,黄宗炎的大夫人辞世,黄素琼与孪生胞弟黄定柱分了祖上财产。这也是后来,黄素琼每次游学欧洲时所用的费用,其中一大部分都来自于此次财产分割得来的古董。
张黄两大家族的联姻,一时被传为佳话。亲上加亲,强强联合,带来了丰腴富足的财产的同时,也带来了思想和生活的碰撞。黄素琼虽然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官宦世家,思想却受到了清末民主自由氛围的熏染,向往自由与民主的思想在她内心燃起,她不甘屈居于深闺宅院,渴望能与一个同样思想开阔、崇尚民主自由的男子共建新式家庭。遗憾的是,生活在封建思想下的张庭重并不是这样的人。尽管他和妻子一样也谙熟且欣赏西洋文明,他却无法接受西洋文明思想所崇尚的自由与平等,内心里男尊女卑的思想像鸦片一样种植在他的脑子里,而且根深蒂固。
而张爱玲出生时,恰逢“五四运动”广为传播自由和民主之时,人们不再坐井观天,纷纷从深宅走出来。黄素琼勇敢地一脚迈入领导风潮之列,与徐悲鸿、蒋碧微等一众朋友大踏步地开辟着“五四”青年的新潮风尚。她是那样勇往直前,意气风发。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她暂时忘记束缚她的丈夫,摆脱让她窒息的封建文化。
父母间一时变得水火不容,张爱玲在《对照记》里毫不讳言地说:“他们(指父亲、母亲和姑姑)的思想都受‘五四’的影响,就连我父亲的保守性也是有选择性的,以维护他个人最切身的权益为限。”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在回忆录中也坦言:“我父亲虽也以新派人物自居,观念上却还是传统的成分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