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信用的起源:基于复杂性及其简化理论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65548
  • 作      者:
    王建红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建红:男, 1978年5月生,汉族,河北曲阳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在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做访问学研究;至今在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任教。已出版专著2部,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3篇,其中CSSCI检索8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篇;主持或参研国家、教育部、河北省社科基金等课题共17项;曾获得教育部2010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保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信用的起源:基于复杂性及其简化性理论的研究》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研究信用的基本理论问题,得出:信任是人类简化世界复杂性的一种基本机制;人类的大多数经济行为都可以归属于交换行为,而交换在本质上是复杂的;在人类*早的交换形式——血亲交换中既已存在简化复杂性的信任机制;当交换从血亲交换发展至礼物交换、商品交换时,信任机制一直存在,并逐渐发生转化;在商品交换中,信任*终转化为信用,信用成为商品交换复杂性简化的直接机制;货币的出现是商品信用完成的标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商品信用逐渐演化出借贷信用、赊购(销)信用、信用货币等信用的多种形态;到了当代,信用形态进一步分化、演进,传统的信用形态出现了新变化,还产生了新的信用形态,比如各种金融交易和金融工具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信用的起源:基于复杂性及其简化性理论的研究》:
  一、原始的信任:动物血亲交换中的信任
  在奥菲克看来,除了人类,在一些动物之中,也存在一般只发生在关系亲密的个体和交配伴侣之间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行为。诸如食物分享,在生儿育女、保卫、觅食、食物运输和筑巢中的分工,以及合作捕食等行为。由于这些行为发生时具有内在的相互作用性和报酬性,符合广义交换概念的特征,所以可以称之为交换;而由于这些交换一般只发生在具有血缘和亲属关系的个体之间,所以进而可以称之为血缘和亲属间的交换(本文简称为血亲交换)。奥菲克认为,血亲交换的产生“是由普遍和相当古老的进化论机制调节的:即血缘选择和性别选择”。②将这句话阐释开来既是,在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的进化机制面前,一些善于食物分享,或者善于在生儿育女、保卫、觅食、食物运输和筑巢中进行分工,或者善于合作捕食的动物便具有了进化的优势,通过将这一优势遗传给后代,具有了这种进化优势的动物便在自然界的优胜劣汰中长久生存下来,并保持了上述优势行为;人类从诞生之日起更是集中了上述全部优势行为于一身,并利用自身的思维优势,逐渐将上述各种优势行为系统化、制度化,使进化优势更加明显,从而成为了“万物之灵”。
  奥菲克的观点有其合理性,但这对解释血亲交换的产生机制是不够的,充其量也只能算作对这种机制产生的外在过程的描述。而且正如人们不能将人类社会所有的对与错都简单归结为“进化之果”一样,人们也不能将人类和动物的各种行为产生的原因一概简化为进化。血亲交换在一些动物和人类中的产生必然有其合理的内在机制。
  进化论所能告诉人们的是,一旦某种进化优势出现,这种优势就具有了强化并保持下去的趋势。但是,某种进化优势是如何出现的问题,进化论却不能给出很好的回答。到目前为止,这一问题主要是由基因突变论解答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基因突变论主要解答的是生物进化中的生物属性优势的产生机制,比如某种生理机能、机体构造的改变。但是诸如分享、分工、合作(这三种行为就是血亲交换的三种基本类型)等社会属性的优势的产生绝不是基因突变所能全部解释的。到目前为止,将分享、分工、合作等社会行为完全解释为基因控制的证据是不足的,对于哺乳动物和人类这些复杂的动物而言尤其如此。①而如果像斯密一样,将人类的交换行为归为一种“天然倾向”,②只能视为研究者将问题暂且搁置起来的一种表述策略。将人类的各种社会行为归为“天然倾向”只能算是一种回避问题的一种研究策略,而没有任何理论说服力。
  可以肯定的是,社会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可以从社会性机制中去寻找。按现有的进化论理论看,任何生物的任何社会性行为都不是“天然”具有的。以非洲野狗为例。非洲野狗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动物,它们以合作的方式抚育幼仔和狩猎,生活完全依靠频繁的食物运输和食物分享机制。如果一只野狗急需食物则可以从该群体其他成员处获得,手段是用婴儿式的乞求或积极地做屈服状,同伴一般会分出猎物,甚至吐出刚刚吃下不久的肉。捐助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在有能力的成年野狗之间频繁地变换。这种食物分享模式似乎也显示了因食物而发生的地位交换。⑧人们当然可以假定存在于当今非洲野狗身上的上述社会性行为在几万年,乃至几十万、几百万年前野狗的狼种祖先身上已经存在,甚至可以假定在几千万年前的野狗的非狼种的祖先身上就已经存在。但是无论如何,按进化论的观点看,这种血亲交换的社会性行为并不是在动物身上一直存在的。只要沿着时间之轨前推,人们总能找到某种更早的野狗的某种哺乳动物的始祖,而这种始祖在一开始并没有上述社会性行为。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交换、信任与信用
第二节 信用起源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复杂性及其简化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 信用的萌芽:非商品交换及其复杂性简化机制
第一节 广义交换略史
第二节 信任的起源
第三节 信任特性及信用的萌芽

第三章 信用的完成:商品交换及其复杂性简化机制
第一节 商品交换的复杂性
第二节 商品交换复杂性的简化机制
第三节 商品信用的经济性

第四章 信用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第一节 信用的最初形态:人类早期交换活动中的信用
第二节 信用的成熟形态:成熟商品交换中的信用
第三节 信用的发展形态:借贷、赊(预)购(销)、信用货币

第五章 对当代信用形态的再考察
第一节 信用形态的分化:两种基本类型
第二节 信用行为的当代演进
第三节 信用载体的当代演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