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精华本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37332
  • 作      者:
    姜鹏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光明书榜”“解放书单”十大好书!

  上海书展“影响力十本新书”!

  2016年”上海图书奖“获奖图书!

  著名历史学家、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岂之,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合力推荐!

  中纪委下属《中国纪检监察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华读书报》、人民网、东方网、澎湃等数十家各类媒体重磅推荐!

  从传统文化汲取,以道德力量赢得成功!

  总书记多次引用《资治通鉴》中“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强调领导干部要修德。毛泽东主席一生通读《资治通鉴》17次!那么,《资治通鉴》中究竟蕴含着哪些治国理政的道理?

  《资治通鉴》教你如何做好人,当好官!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姜鹏力作!

  修身、齐家、治道三大主题解说中国历史上的为政之道!

展开
作者简介

  姜鹏,浙江宁海人。2000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专门史方向,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传统史学、《资治通鉴》等,著有学术专著《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等。目前,他参与复旦大学王水照先生主编的《司马光全集》的整理工作,与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等共同重新整理《资治通鉴》。

  作者于2013年开始,成为央视《百家讲坛》年轻的主讲人,连续主讲《汉武帝的三张面孔》《三国前史:一个傀儡的力量》《帝王教科书:姜鹏品读〈资治通鉴〉》,获得广泛的社会影响。三部同名书籍均已出版,市场销售火爆。同时,他长期在各类国学培训班、公益讲座上主讲《资治通鉴》,以新颖的观点、出众的口才受到普遍欢迎。

展开
内容介绍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治理国家提高个人修养的智慧。姜鹏教授的《德政之要》,采用全新的解读方式,参照《大学》进行编排,分修身、齐家、治道三个层次,从《资治通鉴》中选取数十个“善可以为法,恶可以为戒”的故事,从个人小我的修身讲起,要胸有大局,敢于担当,逐步扩大到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治理,注重子弟教育与家风的培育,再进而扩展到为政之道,以人为本,依法治国,以文化延续国运,由己及人,由内向外,揭示为善可以治国安邦、造福百姓,为恶则导致身亡家破、遗臭万年的历史经验教训,而以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贯穿全书始终,着重揭示了《资治通鉴》的“格调”与“格局”,将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与今天现实生活生动地结合在了一起。


展开
精彩书摘
  《德政之要(精华本)》:
  这是一则体现君子瞳独的典型事例。我们可以将古人常说的“道”解释为一套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在古人看来,若想成为一名所有行为都合乎伦常规范的君子,就应该让“道”成为自身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把它视作外在规范。俗语常说“君子不欺暗室”,这句话正可以作为“慎独”的简易解释。一个正常人不会在光天化日之下、繁华闹市之中作奸犯科,因为他知道被那么多双眼睛盯着,所有不恰当的行为都会得到应有的惩罚。但同样的人,同样的事,换一个环境,情况就可能大不相同。当一个人处于没有任何监控的环境中(暗室),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或是金玉满匣,或是玉体横陈,他是否还能像在大庭广众之下那么安分守己?能,还是不能,正是区分一个人是否真正有品德的分界线。
  如王密所描述,杨震当时所处的空间,也可以被视作是一个暗室。除他们两人外,没有人会知道在这个屋子里发生了什么。何况王密呈上的黄金含有报恩的成分,还不能算是纯粹的行贿。即便如此,杨震还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笔黄金。杨震这么做并不是因为有谁监视着他,而是出于道德的坚守。他所说的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无非是为了告诉王密,当一件不道德的事情发生了,不能因为没被人发现而视它为不存在。想做一名人格健全的人,就必须要面对自己的内心,纵能欺人,焉能自欺!
  真德秀在解释q嗅独”时说,“君子内省不疚而无愧于心”,又说君子必须“处幽如显,视独如众”(《大学衍义》卷二十九)。对于一个真正有操守的人来说,处在幽暗之中,和暴露于通衢大道之中并无分别;独处之时,也与众目睽睽之时没有分别。当人没有被外在约束力束缚着,仍能始终如一地坚守道德、法纪,这就是%}真独”。君子让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道德礼法,并不是因为有不可抗拒的外在约束力,而是一种自觉意识。故而无论处于众目睽睽之下,还是独处暗室之中,都能表里如一,同出一辙。如果人们仅仅是因为外在约束而不去触犯道德与法纪的禁网,那么当外在约束暂时缺位时,人的欲念就会战胜理智,跨越雷池,做出不合适的选择。更为糟糕的是,一时侥幸可能会激发更大的贪欲,但约束机制不会始终缺位。一旦约束力回归,那些不可挽救的错误如何掩藏?
  古人讲“慎独”,并不是要以自我道德约束代替外在的法制约束,而是措意于自我约束与外在约束间的相辅相成。一个没有自我约束力的人,可能在外在约束对他起作用之前,就已经自弊了。尤其是对拥有权位的人来说,时时会受到巨大的诱惑。故而传统智慧中,对于官员的品德要求总是高于对普通人的要求。
  “杨震拒金”的故事,更贴近“慎独”的第一层含义,我们可以称之为“暗室中的慎独”。“慎独”还可以有第二层含义,即并非处于“暗室”的情况下,外在约束力仍然缺位,人们应该如何自我约束?从这个角度看“慎独”,除了官员操守之外,我们还可以引申出一些对现实生活常见现象的思考。
  商家时常标榜的“童叟无欺”,与“君子不欺暗室”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强调“慎独”。相同的是,两者都强调硬性(或显性)约束力缺位的时候,人应该如何恰当处理自己的行为。所不同的是,商家无论能否做到“童叟无欺”,他的行为都不是“暗室”里的行为。每个菜贩子都谙熟讨价还价之道,但他不会对每天跑菜场的大妈漫天要价,因为他非常清楚,这样做除了浪费时间和招来大妈一顿训斥之外别无成效。而当一名商贩面对连人民币面值大小都闹不清楚的小孩儿,或是耳聋眼花的老人,他若能做到每笔交易都无愧于心,我们就会评价他为诚实守信。
  这些是人人都知的道理,浅显简易。问题在于古人常说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说命》)。知是一回事,行是另一回事。我们把角度切回到生活中常见的,几乎每个人都会碰到的场景。根据生活经验,开车的朋友大半以上怕安装在车行道上的摄像头。那些摄像头可以记录下驾驶违章和道路不文明现象。那么问题来了,假设这名司机无时无刻不严格遵守交规驾驶,把驾驶文明作为一种人格精神,那么他还需要怕摄像头吗?所以把多数驾驶员怕摄像头这个现象反过来理解,其实说明在当下中国,很多人还不愿意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尚未意识到要把文明驾驶内化成自身素质。
  ……
展开
目录

序:正己以化人 / 001

修身篇
君子慎独 / 003
一、密室自律:杨震拒金的启示 / 003
二、远离繁华的智慧:武攸绪的人生观 / 010
三、靠山是冰山:傍上来俊臣或杨国忠 / 016
胸有大局 / 023
一、作为品德的大局观:贾耽去职 / 023
二、作为能力的大局观:贾诩归曹 / 029
三、作为担当的大局观:安史之乱中的颜真卿 / 034
四、无大局的黯淡人生:反面教材贺兰进明 / 039
包容与自我约束 / 047
一、德的境界:娄师德包容狄仁杰 / 047
二、居功不傲,执权不骄:两位理想中的高官 / 055
公与私的界限 / 064
一、治国焉能党同伐异:杨炎的阴暗面 / 064
二、挟私必坏国事:张延赏与吐蕃之盟 / 072

齐家篇
德在才先 / 085
一、如何选择继承人:智氏与赵氏的区别 / 085
二、癫狂与覆亡:自掘坟墓的智伯 / 091
三、不意外的意外:三家灭智伯 / 095
四、德与才的关系:司马光的人才观 / 101
子弟教育 / 107
一、古人之“坑爹”:教子失败的姚崇 / 107
二、祸福相倚:谢瞻训弟 / 114
三、迟到的教育:颜延之与颜竣父子 / 120
俭以养德 / 130
一、“俭德”为什么重要:重读《训俭示康》 / 130
二、奢侈灭家:“何氏无遗种”的教训 / 137
三、留德不留财:齐家上的胜负 / 144
家风与家史 / 150
一、当太太惹了祸:能治国不能齐家的霍光 / 150
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霍氏悲剧的教训 / 157
三、胜在齐家:张安世家族繁荣的秘诀 / 165

治道篇
天下为公 / 175
一、裙带亡国:西汉后期的政治乱象 / 175
二、何以要谈“天下为 公”:西汉衰亡的历史教训 / 186
以人为本 / 196
一、“民本”:中国政治哲学的重要传统 / 196
二、“人”:一切成就的基础 / 203
三、是民还是敌:如何看待内部危机 / 209
四、舍己从人:两个成功的地方治理案例 / 213
依法治国 / 218
一、法的意义:来自战国时代的经验 / 218
二、如何守成:汉文帝的成功经验 / 225
三、以私挠法的后果:曹魏失败的一个原因 / 231
文化的力量 / 236
一、文化与立国规模:特殊视角中的光武帝 / 236
二、文化超越:邓太后的秘诀 / 24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