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因是子静坐养生经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8497090
  • 作      者:
    蒋维乔著
  • 出 版 社 :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因是子静坐养生经》是蒋维乔先生几十年亲身经验之精髓,不讲怪力乱神,只讲实证养生,简单明了、便于掌握,读者若能按照书中所述如实修炼,定能激发身体潜能、受益一生。
展开
作者简介
  蒋维乔(1873~1958)  字竹庄,别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人。养生家、教育家、哲学家、佛学家。  我国倡导科学静坐养生的*一人。青少年时期体弱多病,医治服药无效,自创呼吸静坐养生法。1914年,他总结自身锻炼经验,写成《因是子静坐法》一书。20世纪50年代初,蒋维乔先生在上海开办了静坐养生门诊,使传统养生法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蒋维乔先生民国年间投身教育事业,曾任职教育部秘书长、江苏省教育厅长、东南大学校长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职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上海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静坐是蒋介石奉行一生的养生法,易于学习,效果显著,比瑜伽更安静,比普拉提更简单。  静坐养生法是涵养道德、保养身体的传统养生法。蒋维乔先生打破了静坐法秘不示人的习惯,破除了人们对静坐养生法的迷信认识,将传统养生与科学解释结合起来,传播了一种科学的静坐养生方法。  《因是子静坐养生经》集静坐养生与日常健康养生于一书,囊括作者养生法的*部内容,是作者几十年养生经验的精髓。《因是子静坐养生经》内容客观、讲解详细、简单明了。认真阅读,坚持练习,可激发身体活力潜能,打造健康体魄,养出安宁心神。
展开
精彩书评
  《因是子静坐法》,常州蒋维乔著。前年著正篇,多依道教。今著续篇,纯依佛教。若有愿习静坐者,可阅此书。又,若有被人诱惑误入歧路者,宜速劝其阅此书以纠正之。  ——近代 高僧弘一法师 李叔同  在无书可资遵循的时候,比较普遍为人所乐道的,便是蒋维乔先生所著的《因是子静坐法》,多少人如法炮制去学静坐,多少人想使自身上发生气脉感受,做到和他一样。《因是子静坐法》是他学习“静坐”的反应实录,可以贡献给大家做参考。  ——台湾当代文化大师 南怀瑾  自十四岁起,我学“因是子静坐法”,我早上会沐浴和静坐,然后散步,晚上九时必宽衣就寝。我的饮食起居都很随便,中餐西餐、南国北土我都能适应。  ——国学大师 饶宗颐  蒋维乔先生便是有志于用科学说明静坐,同时破除迷信的一个代表人物。他所著的《因是子静坐法》曾经是通行一时的。  ——近代民主人士、养生家 章乃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生命与呼吸
  凡是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必须呼吸,可见有生命就有呼吸,有呼吸也有生命,这两者的关系,正像形影不能分离一样。
  掌握呼吸的主要器官是肺,肺部能够一张一缩,缩的时候,把身体内的浊气(二氧化碳)从鼻孔里呼出来;张的时候,把空气(氧气)从鼻孔里吸进去,这个一呼一吸,叫作鼻息。这种呼吸,生理学上称它为外呼吸。它是从空气中摄取氧气给予血液,同时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放出于空气中,在肺里面完成气体的交换。
  另外,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从心脏发动,由动脉管将动脉血(红血)输出,把从肺里吸收来的氧气,运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分配给全身的各部分组织;又接受各部分组织所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成为静脉血(紫血),由静脉管输回心脏,再由肺动脉输送到肺部,释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成为动脉血,由肺静脉输回心脏,如此周而复始,称为血液循环。生理学上把人体各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内呼吸。因此呼吸的主要功能,即在于保证身体内氧的供给,并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
  人体里面这种微妙的、有条不紊的呼吸运动,必须很多器官的协调活动才能实现,而其中特别重要的,是高级神经中枢和呼吸中枢的调节作用。
  呼吸对人们生命的关系如此密切,道理也十分明确,然而一般人只以为维持生命最需要的是饮食,不饮不食,就要饥渴,甚至死亡。殊不知呼吸比饮食更加迫切;人们若断了饮食,可挨到几天,若一旦闭塞口鼻,断绝了呼吸,只要几分钟就要死的;这就是呼吸比饮食更迫切的证据。但是,由于人们要得饮食必须用金钱去买,要得金钱,必须靠劳力去换,至于空气,可任意在大自然中随时取得,不费一些劳力和金钱,所以相对的只知饮食的需求,而忘却呼吸的重要了。
  第二章疾病的来源
  人生在世,不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任何人都可能遭到疾病。疾病有内伤外感两种来源:内伤是脏腑不调和,或者局部有损害;外感是气候的变化,或受寒,或受暑;然不论内伤和外感,总不免要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影响内外呼吸的气体交换,所以就容易生病。应该
  说明,疾病的来源当然不能简单地用内伤外感来概括一切,即便是内伤外感,也还应该注意其他因素。总之,如果能在平常时候小心预防,比病起以后去求医治疗,好得多了。
  第三章疾病的预防
  中国自古相传的呼吸习静养生法,在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方面,确有它独到之处,它的微妙,也就是针对呼吸着手。
  人们一般的运动不外四种。一种叫作“行”:就是下肢的行动;一种叫作“住”:就是立定在那里;一种叫作“坐”:就是依靠坐位固定肌肉;一种叫作“卧”:只是全身肌肉松弛。但是练习呼吸以坐的时候最相宜,因为行时立时,身体和精神不容易安定,卧时身体和精神又易入于昏昧,只有坐时可以安静,所以通常称之为“静坐”。这种静坐在中国流传下来有几千年,最大目的,就是使血行保持正常,无病时候,可以防病,有病时候,可以治病;只要有耐心,每天不断地练习,就能获得很大的效果。
  第四章静坐的方法
  第一节身体的姿势
  一、两脚的安放
  双盘膝:少年筋骨柔软,可用此法,就是把左脚小腿架在右股上面,使左脚掌和右股略齐,再把右脚小腿牵上,架在左股上面;这时候两脚掌向上,两股交叉,好像三角形,这叫作“双盘膝”,它的好处是:两膝盖必定紧贴坐垫上,坐的姿势自然端正,不会向前后左右歪斜。但这种双盘膝姿势,不容易学,中年以上的人,学起来更难,不必勉强。

  单盘膝:坐时把左脚小腿,架在右股上面,右脚放在左股下就得了。这比双盘膝容易得多。它的缺点,是左膝盖不能够紧贴坐垫,入坐稍久,身体要向左边歪斜;只要你自己觉得歪斜,慢慢改正,也没有妨碍的。
  下盘法:老年人倘若连单盘也做不到,那就把两小腿向下面盘,也可以的。不过两膝盖都落了空,更容易歪斜,应随时注意改正。
  平坐法:两腿有毛病的人,连向下盘也做不到,把两脚垂下平坐也可。但须把左脚跟靠在右脚背上。叫作“四肢团结”;或两脚底平放地面也可,但腿与脚掌,要保持九十度直角。初学盘腿时,入坐略为长久,必感觉两脚麻木,此时可以徐徐放开,等到不麻木时再盘;或就此起身徐行,等到第二次再坐,都可以。
  二、两手的安放
  两手应该宽松,丝毫不可着力,把右手背放在左手掌上面,轻轻搁在两小腿上,贴近小腹。但如在平坐时,也可以将两手放在两大腿上部,掌心向下,自然地放平,如左图所示。
  三、头部的姿势练习
  时,头颈、面孔、眼睛、嘴巴的动作都要注意:头颈要平直,面孔朝前,眼睛轻轻闭合,嘴巴也要闭,不可张开,舌头抵住上颚。
  四、卧式的姿势
  平常仰卧法:行、住、坐、卧,是人们举止的四种威仪,都可以用习静的功夫。当然,行时习静为最难,住时也不容易,非到功夫很深时办不到,坐时行功最合标准,所以把它作为主要的练习方法,卧时虽易致昏沉,然在不便坐或不能坐时,就不妨以卧式来作代替。卧式如人们睡卧一样,有仰卧、侧卧两种。仰卧姿势与平常仰卧一样。但须记得将头肩等部略事垫高到自己觉得最舒服的程度,耳目口鼻等的姿势均同前述。
  狮子王卧法:此法是侧卧,侧卧虽然左右都可,但以作者的研究,当以右侧为宜。因左侧卧则心脏常受压迫,不是顶好;右侧卧的耳目口鼻等的姿势也同前述,但头及上身须略前俯,上面的腿比较下面的应更加稍弯曲些,使达最舒适的程度,自膝盖以上的大腿叠于下面的腿上,膝盖以下的小腿和脚就很自然地贴放于下面小腿和脚的后面,下面的腿自然伸出,微微弯曲,上面的手也自然地伸出,掌心向下,轻轻放于髋关节上面,下面的手,把掌心向上,自然伸开,放于头畔枕上,距离头部少许,须看你怎样觉得最舒适为准。这个卧法,在功夫上有个名字,叫作“狮子王卧法”。
   ……
展开
目录
因是子静坐法|001
原序|002
第一章生命与呼吸|004
第二章疾病的来源|006
第三章疾病的预防|007
第四章静坐的方法|008
第一节身体的姿势|008
第二节精神的集中|011
第三节呼吸的练习|013
第四节治病与防病的功效|014
第五章原理篇|015
第一节人类之根本|015
第二节全身之重心|016
第三节静坐与生理的关系|016
第四节静坐与心理的关系|018
第五节重心即身心一致之根本|019
第六节静字之真义|019
第七节静坐中安定重心之现象|020
第八节形骸之我与精神之我|020
第六章方法篇|022
第一节姿势|022
第二节呼吸|027
第三节静坐时腹内之震动|030
第七章经验篇|032
第一节幼年时代|032
第二节青年时代|033
第三节静坐之发端|033
第四节静坐之继续|034
第五节静坐之课程|034
第六节初入手时之困难|035
第七节第二、三次之震动|036
第八节二十余年间之研究|037
第九节静坐宜知忘字诀|038
第十节静坐不可求速效|039
第十一节震动与成效无关系|039
第十二节静坐与睡眠之关系|040
第十三节静坐与食物之关系|040
第八章动与静应兼修|042
第九章结尾语|043
因是子静坐法续编|045
第一章静坐前后之调和功夫|046
第一节调饮食|046
第二节调睡眠|047
第三节调伏三毒|047
第四节调身|048
第五节调息|050
第六节调心|051
第二章正修止观功夫|052
第一节修止|052
第二节修观|054
第三节止观双修|056
第四节随时对境修止观|058
第五节念佛止观|063
第三章善根发现|064
第一节息道善根发现|064
第二节不净观善根发现|065
第三节慈悲观善根发现|065
第四节因缘观善根发现|066
第五节念佛善根发现|066
第四章觉知魔事|067
第五章治病|068
第一节察知病源|068
第二节对治疾病|069
第六章证果|071
第一节声闻果|071
第二节缘觉果|072
第三节菩萨果|072
第四节佛果|073
静坐卫生实验谈|075
第一章绪言|076
第二章静坐的原理|077
第一节“静”字的意义|077
第二节身心的矛盾|078
第三章静坐与生理的关系|079
第一节神经|079
第二节血液|081
第三节呼吸|082
第四节新陈代谢|084
第四章静坐的方法|086
第一节静坐前后的调和功夫|086
第五章止观法门|091
第六章六妙法门|094
第七章我的经验|097
第一节少年时代|097
第二节中年时代|099
第八章结语|100
谈谈气功疗法|103
第一章气功疗法历史|104
第一节古代养生法|104
第二节气功之派别|105
第二章气功的原理|106
第一节身的方面|106
第二节心的方面|107
第三章呼吸的练习|108
第四章气功的疗效和注意事项|110
第五章我的经验|112
附编|117
第一章冈田式静坐法|118
第一节姿势和时间|118
第二节呼吸方法|119
第二章藤田式息心调和法|121
第一节调身法|122
第二节调息法|123
第三节调心法|124
第四节练功注意事项|125
第三章健康不老废止朝食论|126
自叙|126
绪论健康不老之基础|128
第一节废止朝食二食主义之根据|132
第二节过食与健康长寿|133
第三节多食主义与不老长寿|135
第四节二食主义与少食主义|139
第五节二食主义与废止朝食主义二食主义|143
第六节废止朝食二食主义与早寝早起|145
第七节废止朝食二食主义副次之利益|147
第八节废止朝食二食主义与疾病|150
第九节废止朝食二食主义与年龄职业|155
第十节对于废止朝食二食主义之疑问及疑惧|157
第十一节废止朝食二食主义之实行事项|159
第十二节断食疗法|163
第十三节废止朝食二食主义与国民经济|166
第十四节实验谈|169
附录正呼吸腹力增进法|17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