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以口述自传》:
二、社会生活 (一)一般的生活状况 大致来说,北方的生活比不上江浙一带舒服,但较诸西北各省却好得很多。就我个人的感觉,我并不以为生活太苦,尤其是在河南中部。一般来说,南阳、许昌、汝宁、信阳、潢川以及靠近鄂、皖两省一带,是河南最富庶的产粮区。三国时候,曹操曾屯田许昌,地距舞阳不远,曹操的成功,殆与粮食的生产有关。这一带大体没有大旱或大淹,旱灾几十年不一见,虽说是靠天吃饭,但比起长江以南、黄河以北之需要灌溉,要轻松舒服多了。农地不必浇水,过去虽也有沟渠,但后来整个荒废,荒废的原因是风调雨顺,根本用不着沟渠。
这一带的地(北方不叫田)每年可收获两季;一为夏初的麦子,一为秋天的杂粮。麦子的收获看似重要,其实并不若秋天的杂粮。究竟一亩地一年有多少收成?一个人到底种多少地才能过活?以澧河一带而言,如自己耕种,一切正常(风调雨顺,人工照料周到,施肥也够),一亩地的麦子可有四至五斗,合一百五六十斤。如每年仅种一季麦子,所谓“杀旱”地,可达二百斤上下。若种二季,即麦收后再种秋粮,收成又可超过麦子。所谓秋粮,包括高粱、小米、黄豆、黑豆、荞麦、芝麻、红薯等。无论高粱或小米,尤其小米的收成,一亩地至少二百多斤,甚至有达三百斤的,可见秋收重于夏收。普通种麦,一小半为大麦,一大半为小麦,因为大麦的产量比小麦多,但不好吃,故农人留着自吃,小麦则出口外销。
一般人家的食粮,小麦只占二成,其余七八成全靠大麦杂粮维持。杂粮之中的红薯为重要食品;因为红薯产量大的关系。一个八口之家,若种二亩地的红薯,配点小米等杂粮,就可从阴历九月一直吃到十一二月,因此有些人因经常吃红薯而感到倒胃口,足证红薯对中国的民食关系之大。过去中国没有红薯,大约明朝晚年才从外边传来。小麦既只占消耗量的十分之二,可见平时很少食用,有些人是没有力量吃,有些人则是舍不得吃,或因风俗所关,不愿因吃小麦而让人说他不知省俭。一般人家,吃小麦的日子有限,大概收麦时吃几天,再有过新年时从正月初一到初五吃几天,顶多吃到正月十五。我们家境较好,一年完全吃小麦的时间约有四分之一,大概阴历四、五月间吃个四十天,另外从腊月二十三日起,吃到阴历二月初,但合起来一年也不过三个月左右。总之,一般人家,包括我的亲戚在内,很少吃麦子面。
农村外销的农产品主要为芝麻,其真正产区则在淮河白河流域,尤其南阳一带。一到黄河以北便少了。我们家乡不仅吃的是麻油,即点灯、车轴所擦用的也全是麻油,因为我们无所谓花生油、豆油等物。所以别处的人觉得奇怪,说:“你们很俭省,就这方面看,你们却很奢侈,拿麻油这么用!”芝麻虽贵,农民因田有限,却不能多种。乡下人亦多不轻易吃油。
普通七八口之家,一个月吃不到几两油,因为他们大都没有菜吃,所以亦没有机会吃油。夏天吃的蒜枝子或其泥汁,也只是加点盐巴,滴上几滴油花,用筷子系个小铜钱,在油罐中一沾,再挤一滴,可见乡人生活之艰苦与节省。我五六岁时,有一次端阳节,到外祖母家,她家有七口人,因没有菜给我吃,临时要做油饼,却到处找不到油。外祖母说:“刚刚过年买了一斤油,现在怎么吃完啦!”你想,过年是阴历十二月,现在已是阴历五月,一斤油吃用了四五个月,她还觉得奇怪呢!点灯最多的是富有人家与生意人家,一般农人真正是日出而作,日人而息,晚上根本不点灯,即令不得已也只点照一下。像女人夜晚或天未亮起来纺线,需要照明把线头续到轴上,也仅用干麻杆点个火照亮一下,由此可见一斑。就是民国初年火柴那么便宜,也仍然用火石打火。以上我所讲的,是以每户平均有耕地十余亩至三四十亩的人家为准。
像台湾一样,肥料是农人一大问题,肥料不足,收成便不好;愈穷的人家,肥料愈少,肥料愈少,收成便越不好。肥料既是迫切的需要,只有用堆肥补充,因此在北方,家家门口都有个粪堆,用以储积牲畜的粪便。这种粪便很是宝贵,自家牛驴拉的排泄物,即不让别人来捡。穷人家因肥料不足,一亩地能收成上述的一半,已算相当满意。即夏收一百斤,加秋收一百多斤,总共也不过二百多斤,而一年有三百六十天,决不够吃。再加上生儿育女,婚丧喜庆的开支,都出在田中所收,更是无法应付。丰收如此,荒年更不必说。农人生活之苦,由此可想见。农村平均每人有二亩地的很少,即使收成正常,一年也不过四百斤,磨成面粉至多为三百四五十斤,而穷人一天吃一斤半面粉是很平常的事。真正来说,一个人若自种五亩,三亩自吃,两亩做为纳粮与应酬开支,这样才可勉强应付。清末至民国五六年间,百姓对公家的负担很轻,田粮不算太重,其多寡,视地的好坏而定。有些人家有几十亩田,一年只缴一两银子,如果隐藏几亩不报,政府也不易知道。
农家的早中两餐最为重要,因为吃过饭后就要工作,故必须吃饱。至于晚餐,则尽量简单节省。河南土话,吃晚饭为“喝汤”,所谓汤是指汤面条。我小时对我家工人的吃饭,印象特深。他们的一餐除用汤碗盛一碗“糊涂”(小米粉制成的粥)外,还用两根筷子,分别穿起两个各约六七两重的大馒头,这一来四个馒头就有二十多两。中午若吃凉面条,所谓上等饭,每人至少可吃三四大碗,消耗之大简直不可想像。乡人没有菜吃,冬天情形稍为好些,可能有萝卜或白菜等蔬菜佐餐,但这是地主人家才有;普通人家,或吃蒜汁,或食辣椒汁。
乡人的婚丧,是件大事。特别是嫁女儿,早在一二年前,便要预备嫁妆,甚至有自行种树,以便打造箱笼家俱。娶媳妇亦是一大负担。再者,老年人一到五六十岁,便要准备棺木,每年亲自看着油漆一遍,由此可见中国人对身后之事如何重视。但必须称为富有的人家才能作此打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