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台湾的客家人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467395
  • 作      者:
    孙键编著
  • 出 版 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孙键,1980年11月出生,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厦门大学。曾在《内蒙古社会科学》《宁夏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曾参与并承担《闽南文化丛书》之《闽南区域发展史》部门章节的编写工作。2015年获厦门市教育系统单项奖——创优奖,现任教于厦门华厦学院思政部。

林仁川,1941年10月生,福建龙岩人。*国民主促进会会员,1966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9月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学习。1964年9月在复旦大学历史系攻读研究生。1968年9月在驻龙海县石美陆军6647部队农场锻炼。1970年3月在漳州市委宣传部理论组、办公室工作。1978年12月任厦门大学历史系讲师,副教授。1992年6月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教授。1996年11月当选民进厦门市委主任委员。1997年3月当选民进福建省委副主任委员。1997年12月当选厦门市政协副主席。1998年1月起任厦门大学台湾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是与国台办共建的**重点研究基地。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稿是有关台湾知识图文版的青少年读本,也是“图文台湾”民系系列之一,主要介绍台湾客家人的历史、文化、两岸交流等方面的内容。全书主体内容共分四部分:一、客从何来:漂洋过海渡台苦;二、扎根台湾:耕读垦殖创业艰;三、客家之光:群芳璀璨宝岛星;四、慎终追远:两岸客家交流亲。
展开
精彩书摘
引子
客家人,一个神秘的名称。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那么到底何谓客家人呢?它的源头又在何处呢?它又何时从大陆迁往台湾的呢?
单单一个“客家”的称谓,迄今为止,就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考证、研究,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古老的说法,说客家即是夏家,“客”与“夏”是谐音,几千年说来,“夏”则成了“客”。所以客家的祖先或先民,就是发祥于我国中原的华夏民族;最遥远的说法是,客家即“Hakka”,这个称谓来自俄罗斯的历史文献中。据记载,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与中国西北接壤处,曾有一个被称为Hakka的部族,它很可能就是后来中国客家人的先民,因为时至今日,国外仍沿用Hakka这一名称,它读成中文便是客家。最权威的说法来自著名的客家学专家、文化大师罗香林,他在客家研究奠基之作《客家源流考》中称:“至于客家的名称的由来,则在五胡乱华,中原人民辗转南迁的时候,已有‘给客制度’……可知客家的‘客’字,是沿袭晋元帝诏书所定的。其后到了唐代,政府簿籍乃有‘客户’的专称。而客家一词,则为民间的通则。”图1-02图1-03众所周知,晋室南渡,是在南方“侨置”了不少原来北方才有的县市,而北方中原汉人,也就成了“侨客”。先到为主,后到为客,千古皆然。罗香林的说法一直被视为权威。图1-04自罗香林之后,也有人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自五代、两宋以至明初,闽粤赣三省交界、今日被称为“客家大本营”的地方并没有自唐宋以来就自称为客家的移民,也不存在客家方言,更没有名为客家的民系。因此,权威罗香林的说法只是一种臆断,而“客家”的称谓,则是因为明中叶至清初时,专门对三省交界处大批外来的移民而起的。图1-05更有来自国外的学者,如美国学者康斯坦堡认为,“客家”是广府人对清初由粤东迁来三角洲新移民的称谓,起初并无恶意,后来两个族群由于争夺土地,互相仇视,客家人便和自称“本地人”的广府人对立,最后以方言为识别,形成一个以“客家”为名的民系。
一个“客”字竟引发如此多的争论,但有一条是毋庸置疑的:客家人是炎黄子孙,并经历了千年的大迁徙,在迁徙中谋生存,在生存中谋发展。
一、客从何来:漂洋过海渡台苦
(一)本为中原人
“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晚清杰出诗人黄遵宪的这首诗是对客家历史渊源的概括。
《辞海》“客家”条目载:“相传西晋永嘉年间(4世纪初),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南徙渡江,至唐末(9世纪末)以及南宋(13世纪末),有又大批过江南下至赣闽以及粤东、粤北等地,被称为‘客家’,以别于当地原来的居民,以后遂相沿而成为当地汉人的自称。”尽管近几年日益兴盛的客家研究对客家的源流众说纷纭,但客家人确确实实是其定居地的“外来户”,也就是说,故乡同样是异乡。客家人作为汉民族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民系,他们打破了安土重迁的精神枷锁,远行在路上。客家的血缘是流浪的血缘,他们在经历了千年迁徙的苦痛后继续漂泊,翻山越岭,漂洋过海。他们既“家而客焉”,即在故乡作客,又“客而家焉”,在荒芜的异乡构筑起新的家园。图1-07
因此,客家人是“移民”,他们是“下南洋”大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中国历史上的闯关东、走西口等一样,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移民”这个字眼听起来往往和“流民”划等号,尽管如此,它却具有一种金属般的特质,掷地有声,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英雄和开拓者。客家人是北方汉人南迁移民中的一支,在漫长的岁月里,筚路蓝缕、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从而形成一个有着数千万子民的民系。图1-08客家人的“源”,即他们的大本营就在“河洛”。因此客家人又称为“河洛郎”(现在我们所说的“河洛郞”,并不等于客家人,这一点是需要注意的!现在人们常说的“河洛郞”是闽南语“Hōklóláng”一词的音译,其本字是“河佬人”)。所谓河洛,指的是黄河和洛河。河洛位于黄河中游南岸的腹心,南为外方山(嵩山)、伏牛山,北界黄河,遥望太行,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到江淮。诚然,客家的根在河洛,绝对不是说所有的客家人都出自河洛,它的来源范围要大得多,包括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淮河流域以西、汉水流域以东,即所谓的中原的旧地,包括并州、司州、豫州一带,乃至黄河以北的赵、魏之地。
客家南迁,始于秦代。其后大举南迁共有四次:一是在永嘉之乱后,怀、愍二帝被掳,中原之地沦于异族,汉民族相率南下;二是在唐末,黄巢起义,兵连祸结,民不聊生,中原居民再度南迁;三是宋室南渡,文天祥起兵勤王,忠义之士追随皇室,辗转五岭之南、珠江东西,并定居下来;四是明清之间,客家人或开辟新地,或躲避战祸,或“复界”垦殖,或以“湖广填四川”,形成又一次大规模南迁。客家人南迁的终点主要集中在广东东北部、江西东南部、福建西南部一带,即所谓的“粤赣闽边区”。这三个区域实际上是连在一起的,成为客家人聚居之地。
……
展开
目录
引子

一、客从何来:漂洋过海渡台苦

(一)本为中原人

(二)播迁入台湾

(三)逆境中求生

(四)薪火相传的客家精神

二、扎根台湾:耕读垦殖创业艰

(一)耕垦立家

(二)读书传家

(三)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

三、客家之光:群芳璀璨宝岛星

(一)保家卫国 反抗侵略

(二)台湾各界的客家名流

四、慎终追远:两岸客家交流亲

(一)台湾客家人的寻根之旅

(二)敬恭桑梓 回报祖地

(三)两岸客家的文化交流

结束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