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育的拓荒者:何景贤传》:
一是出自“归”姓,为黄帝时代东夷“归夷”的一支。以荷为图腾,并在黄河下游的山东菏泽建立何国。
二是出自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改复姓贺拔氏为何氏;宋时回鹘族改何氏;清朝赫舍里氏、栋鄂氏、辉和氏、阿礼啥氏、赫舒哩氏、必喇氏、洪克罗氏改何姓等等,皆是。
第三个起源,则是何氏家族共同认可的“韩改何”说。
周文王之孙唐叔虞的十一世孙名“万”,被分封于韩原(现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与稷山一带),世人因其地称他“韩万”。按周王朝的册封规定,到韩万的三世孙韩厥起,成为真正的韩姓。后韩国为秦所灭,韩氏子孙分散于江、淮之间。因当地土音“韩”、“何”不分,逐渐误写成“何”。
另有传说为:流亡江淮间的韩氏子孙中有韩城者,与其妻流寓庐江,操舟为业。后秦皇博浪遇刺,密令捕杀六国遗族。有秦吏登舟盘问韩城姓氏,时值天寒,城笑指河水日:“姓此”。城本无意隐姓,只是以水之“寒”以代“韩”,秦吏竟以为韩城姓“河”。后知其为秦令暗访,韩城惊骇不已,叹日:“幸有上天保佑,吾家才幸免刀斧之难。”遂以“何”为姓,故韩城为何姓初始祖。
何氏形成后,在不断的迁移和发展中形成诸多望族。其中以庐江、东海、陈郡三支最为有名。
福建省漳、泉一带何姓,属庐江支派。唐初,泉州、潮州间“蛮獠”叛乱,陈政率军人闽平叛,陈政死,陈元光代其父领军,上书朝廷获准在泉、潮间设立漳州,陈元光被任命漳州刺史。此间,原居河南光州固始县的庐江支派的何德,号嗣韩,辅佐陈氏父子入闽,叛乱平息后,何嗣韩被任命为泉州刺史。
何嗣韩死后,家遭变故,族谱失传,其后裔世系不明。经过220年左右至唐末昭宗年间,河南光州固始县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军抵福建,请出了何嗣韩的裔孙何衍庆帮他安定社会秩序。二王很快统一了福建,王潮被唐昭宗任命为福建观察使,后升威武军节度使。王潮病逝,传位给其弟王审知。不久,王审知被封为闽王,成为“五代十国”中闽国太祖。何衍庆则功成引退,王审知为报其功,将何世先祖何嗣韩追封为“安抚节度使”。闽人思其德,尊称何嗣韩为安抚公。
衍庆公的第十五世孙何普成,隐居于泉州清源山下清源洞,当地一位同宗何清卿慕何普成清德,前来拜访,在其壁上书“深谷逖居”四个字,后世因称“逖基公”。
何逖基长子何元镇,何元镇第六子何添河迁居平和县,繁衍生息。初建于光绪十年的嘉义县民雄乡平和村的“民雄何氏家庙”,主祀的始祖就是何添河。
平和村就是用他们的祖籍命名的,可知嘉义一带的何姓,是从福建漳州平和县移民而来,其始祖为何添河。
《嘉义县志》明确记载:“何健民……先世福建平和人”,可知新港何氏与民雄何氏是一谱同宗,同是何添河之后裔。现在,如果回望何景贤的前人走过来的路,看到的是这样一串身影:何姓初始祖“何城”(原名韩城,秦汉时人)——繁衍出庐江、东海、陈郡三大望族,其中“庐江”一族的后人——“何嗣韩”在唐高宗时随陈元光入闽平乱,于国于民有功,被后世追封为安抚节度使,人称安抚公——200多年后,何嗣韩裔孙“何衍庆”因辅助“五代十国”之“闽王”王审知而载人史册——再传十五世至“何普成”。何普成因隐逸而被人称为逖基公,逖基公生五子分布福建各地——逖基公长子“何元镇”生七子,其中第六子“何添河”成为平和县的何氏先祖——何添河的后裔于乾隆年间人垦台湾嘉义,成为嘉义民雄乡何氏的先祖。
开姓初祖何城——何嗣韩——何衍庆——何普成——何添河——何健民一何景贤。2200余年历史,就这样如烟云飘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