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二战重要会议透析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77868
  • 作      者:
    赵晓冬,孙振江编著
  • 出 版 社 :
    军事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二战重要会议透析》的研究写作,改变了作者对国际关系、国际会议的一贯认识。从二战时期大国关系的发展来看,历史本身往往比那些外交辞令、会议文书更加丰富、精彩。正因如此,作者在书中多处引用了丘吉尔所著的《二战回忆录》(该书是关于二战的经典著作,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有些是客观记述,有些是心理感受;特别是关于英、美、苏大国首脑间的交往,虽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不能作为认识历史的基准,但足以使人对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留下深刻印象,相信会有助于了解那个特殊时代大国关系的阴晴冷暖和发展脉络。
展开
精彩书摘
  《二战重要会议透析》:
  开罗会议后,中国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地位降低。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盟军在各个战场相继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为巩固反法西斯战争的成果,罗斯福积极促成四大国首脑会议,以便协调盟国之间战时与战后有关问题。但由于苏联尚未对日宣战,罗斯福只好安排了两次首脑会议。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举行了开罗会议。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著名的《开罗宣言》。在苏美英三国首脑随后举行德黑兰会议期间的12月1日,中美英同时发表了《开罗宣言》。
  但开罗会议后的事实证明,会上中美英三国达成的“对日作战一致意见”并未落实到实际的作战行动中去,这意味着中国战场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地位实际上降低了,其重要表现之一便是美英在支持中国收复缅甸问题上采取敷衍乃至拖延态度。
  1942年4月日军占领缅甸、切断滇缅公路后,中国战场因美国援华物资无法运抵而受到极大影响。1943年1月,美英首脑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制订了中美英将于12月发动收复缅甸战役的计划。但其后美英将这个计划一推再推。蒋介石希望美英协助中国尽早收复缅甸,重新打通滇缅公路,并指示在美国的外交部长宋子文展开积极的活动。宋子文在多个场合一再要求美英履行诺言,甚至与丘吉尔发生“尖锐冲突”。
  开罗会议上,罗斯福极力动员中国陆军和英国海军南北夹击在缅日军。蒋介石担心中国陆军自缅北孤军南下,风险太大,强调盟国陆海空三军应齐头并进。丘吉尔认为,战胜日本的关键在于摧毁日本的海上运输线,担心在缅甸的军事行动会影响他的“地中海战略”。罗斯福向蒋介石保证,将于1944年3月发动缅甸战役。德黑兰会议后,丘吉尔又以苏联同意参加对日作战与全力开辟欧洲第一战场为借口,提出孟加拉湾的两栖作战应推迟到1944年秋季进行。12月5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建议要么在没有两栖作战配合的情况下按原计划进行缅北战役,要么将缅甸战役推迟到1944年11月与孟加拉湾的两栖作战同时进行。12月7日,蒋介石复电罗斯福,宁愿推迟缅甸战役,也不愿意中国军队冒第一次失败的危险。
  攻缅计划是由史迪威在开罗会议上提出的。12月20日,史迪威前往缅甸前线,他主张从利多和云南向日军同时发起进攻,要求中国远征军渡过怒江,人缅参战。但蒋介石按兵不动,坚持必须有大规模的两栖作战作为参战的前提。史迪威乃求助于马歇尔和罗斯福。罗斯福于12月20日至次年4月3日连续5次电催蒋介石出兵,并以停止租借援助相威胁。蒋介石不得不于4月空运2个师赴印度,以充实驻印军事力量。4月15日,中国远征军渡过怒江,对日军第56师团发起攻势。8月攻克密支那,9月攻占腾冲,11月攻占龙陵,12月攻占八莫,歼灭缅北日军主力。1945年1月,驻印军、远征军和盟军在畹町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缅北反攻战胜利结束。
  对于英美在收复缅甸问题上的表现,宋子文剖析说,整个事情都在围绕一种意图进行:美英都想自己付出最小的代价。丘吉尔和罗斯福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搪塞起来八面玲珑。
  ……
展开
目录
大西洋会议
一、时代背景
二、大西洋会议的缘起
三、会议概况
四、《大西洋宪章》的拟定与发表
五、大西洋会议的影响
六、《大西洋宪章》评析
开罗会议
一、历史背景
二、会议概况
三、会谈内容
四、开罗会议的影响
五、《开罗宣言》的拟定与发表
六、《开罗宣言》评析
七、《开罗宣言》的实施
八、启示与思考
德黑兰会议
一、时代背景
二、主要内容
三、会议成果
四、重要意义
雅尔塔会议
一、时代背景
二、会议筹划
三、会议内容
四、会议成果
五、会议评价
六、雅尔塔体系
旧金山会议
一、历史背景
二、会前准备
三、主要内容
四、重要意义
波茨坦会议
一、历史背景
二、会议内容
三、重要影响
四、《波茨坦公告》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