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景观遗产保护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853023
  • 作      者:
    单霁翔著
  • 出 版 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单霁翔,1954年7月出生,1980-1984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历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房山区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为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年3月,获美国规划协会“规划事业杰出人物奖”。2014年9月,获国际文物修护学会“福布斯奖”。
  出版《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从“馆舍天地地”走向“大干世界”》等多部专著,并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是“新视野·文化遗产保护论丛”的一本,作者单霁翔先生系故宫博物院院长,曾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对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思路。“文化景观遗产”是新近受到关注的一类遗产,作者总结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将景观遗产的保护理论梳理成册。
展开
精彩书摘
  《新视野·文化遗产保护论丛(第一辑):文化景观遗产保护》:
  在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方面,已经从重视现已失去原初和历史过程中使用功能的古遗址、石窟寺等“静态遗产”的保护,向同时重视仍保持着原初或历史过程中的使用功能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等“动态遗产”和“活态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体现出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和内涵正在向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和渗透的趋势。“静态遗产”是历史上一定时期的遗存,是历史的化石而不可能再生。人们不可能再回到诞生这些文化遗产的历史环境中去再塑造它。但是“动态遗产”和“活态遗产”恰恰相反,它们是活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遗产类型,必须延续它们的生命历程和生活习俗。生命历程不延续这些文化遗产就将自动衰亡,生活习俗不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就将快速消失,只有生命和生活存在,“动态遗产”和“活态遗产”才能持续存在。通过调查可以发现,遍布城乡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中大部分的传统建筑都在被使用,如果将其从生活中割裂出来,并不能达到很好的保护效果。对于它们的保护应该是积极的、动态的和可持续的,保护并不是要冻结这些文化遗产的现状,而是要让它们融人现代生活之中,继续发挥功能作用,这也是继承和延续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质方面,从重视皇家宫殿、帝王陵寝、庙堂建筑、纪念性史迹等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保护,向同时重视反映普通民众生活方式的“民间文化遗产”,例如“传统民居”“乡土建筑”“老字号遗产”以及“与人类有关的所有领域”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面对日趋失去特色的传统城市与街区,尽快把那些失掉了相互联系性,并已失去活力的城市要素进行调查、分析,把各部分组成单元与特色要素统一、整合起来,重现传统景观的“历史性”与“渐变性”等主旋律特征(不是简单的复古),延续历史的文脉,维护持续的演变,以体现城市的永久发展”。目前,许多城市陆续将具有一般文化意义,但是见证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街区、传统民居、乡土建筑列为保护对象,这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化遗产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体现。例如2003年7月北京市开始对四合院挂牌保护,挂牌保护“现状条件较好,格局基本完整,建筑风格尚存,形成一定规模,具有保留价值”的四合院658处,使北京旧城区内保存较好的一些四合院得到保护。对于这些历史街区和传统民居的保护,在本质上是对真实生活世界的尊重,是把文化遗产保护看做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
  吴良镛教授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指出:“我们的着眼点不能仅停留在一些风景名胜和震撼人心的地貌上,而应该同等对待大地的不同角落,作为自然的一员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作为人们文化精神所寄托的‘人文环境’”。从维也纳会议以来,关于文化遗产环境与城市景观的定义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特别是《西安宣言》将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扩大到了“环境”,包含了物质与非物质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更广泛的内涵。
  ……
展开
目录
村落文化景观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当前文化景观遗产面临的挑战
加强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基础研究
把握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发展趋势
深化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专项规划
探索文化景观遗产保于户有效机制
创新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实现方式
文化景观概念的形成与社会基础
文化景观理念的深化认识与研究
文化景观遗产的探索与国际共识
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全球战略
“文化”、“景观”与“文化景观”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