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危机四伏的荣耀:全面透析历史上罗马、唐朝、蒙古、美国等世界大国军事崛起的历程:the rise of western military power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444326
  • 作      者:
    (美)约翰·弗朗斯(John France)著
  • 出 版 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美国西点军校著名军事史专家历经十年的重磅力作,
  ★全球视野下透视世界历史上超级大国军事崛起历程的权威巨著,
  ★美国西点军校、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法国圣西尔军校等世界排行前10名军校推荐读物。
展开
作者简介
  约翰·弗朗斯,美国西点军校历史系教授,英国斯温西大学历史与古典文学系名誉教授,对西方军事史有着深刻的研究,曾撰写过多部历史学著作和论文,如《东方的胜利:记第一次十字军东征》(Victory in the East: 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First Crusade)(1997)、《十字军东征和天主教的扩张,1000—1714》(The Crusades and the Expansion of Catholic Christendom, 1000-1714)(2005)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危机四伏的荣耀:全面透析历史上罗马、唐朝、蒙古、美国等大国军事崛起的历程》内容全面地介绍了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战争到海湾战争的历史,深入探究了西方战争的起源和现在的快速发展。作者约翰·弗朗斯探讨了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在内的战争经验,并得出了大胆的结论,质疑了军事实力的发展,战争对文化的影响,未来西方的主导地位等等。通过调查所有文明战争开始以来的历史记录,弗朗斯发现,尽管各大洲有巨大的文化差异,战争却都以明显相似的方式推动了军事革命;在19世纪,各国对战争技术的追求也有相似的过程。弗朗斯认为,自那时起,欧洲和美国的文化便影响了战争。他警告,目前美国卓越的军事力量比普遍认为的更不稳定和出人意料。作者的观点是:战争是遥远的现象只是一种错觉,我们的文化态度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十章世界大战(1919-1945)
  因此,渴望和平的,叫他去投身战争。渴望胜利的,叫他勤于练兵。期待胜利战果的,叫他运用计策,但不要毫无章法。没有人敢于挑战或损害那些他自认无法战胜的人。
  “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让战胜国的人民呼吁建立一个和平和更加美好的世界。在1919年1月-6月的凡尔赛和平会议上,这些国家的政要们确实为了重建世界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为采取措施预防德国展开报复行动,将德国的常备军限制在10万人以下,严禁德国拥有坦克、飞机、重型火炮或战斗机,同时严格限制德国海军,既不能拥有大型船舰也不能拥有潜艇。同时莱茵兰地区必须解除武装,这使德国在面对来自西方的进攻时不堪一击。战争赔款一项激起了强烈的民愤,虽然德国也曾经在1871年迫使法国赔款50亿法郎(折合10亿美元),承认德国所占据的战略领土。此外,1914年后德国也对比利时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占据了106家钢铁工厂,同时对占领的法国北部地区进行了无情的剥削,令该地区的居民陷入悲惨境地。在等待赔偿问题最终解决的同时,德国萨尔地区由国际联盟管理层进行接管。德国失去了1871年自法国剥夺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以及东方的大片领土,但这些领土上的大部分人口都是非德国裔,因此这也符合协约国作为在欧洲立足基础的民族自决权原则。
  战胜国也并非无所不能,尤其是在美国1920年宣布拒绝接受凡尔赛合约结果之后,剩下法国和英国作为合约的保证方。他们在1920年对布尔什维克俄国的干预政策宣告失败,虽然日军在西伯利亚地区一直驻扎到1922年才撤出。对于中国发生的激烈内战或德国被迫从它缔造的东方帝国撤回凡尔赛边界,他们都无从插手。1919-1921年的苏波战争本质上是为了控制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最终导致这些地区彼此分裂,完全独立于凡尔赛合约范围之外。
  许多人批评英国和法国,因为他们的作为丝毫谈不上公正,获得“国际联盟托管地”只是为了扩大他们的帝国疆域,以及鼓励希腊对土耳其的入侵,最终该入侵在1922年遭遇彻底失败,土耳其重新回到基马尔.阿塔图尔克的统治之下。但凡尔赛合约真正的弱点在于敌人的力量和数量。德国从未真正接受他们的军队已经彻底战败的事实,到了1918年11月,他们的军队依然驻扎在外国的领土之上,他们始终坚持“暗箭伤人”的方针,虽然这一点曾遭到左派的背叛。这种信仰又因为20世纪20年代国家的衰落和经济崩溃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德意志共和国国民议会在1925-1928年对德国衰败的原因作出调查,其中体现了对这种幻想主义的官方注解:
  因此由德国继续这场战争的可能性是无可辩驳的。这种可能性只是被革命的爆发所阻止了,革命粉碎了指挥官们手中的利剑,破坏了军队中所有的命令和纪律,尤其是在前线后方,使得一切继续抵抗的可能性都化为乌有。
  至此,一个蛊惑人心的神话蓬勃生长,从战败的废墟中汲取毒素。俄国因战争而四分五裂,而且并未被邀请加入凡尔赛合约,国内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们迫切希望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彻底颠覆。匈牙利失去了一半的领土,人民早已极度不满,同时奥地利抗议虽然凡尔赛合约号称建立在民族自决权原则的基础之上,但仍然禁止其与德国结盟。同为英、法前盟友的罗马尼亚和意大利都认为自己所获得的赔偿不足以弥补遭受的损失。波兰对斯洛伐克的领土早有野心,同时南斯拉夫地区也汇集了众多不同利益阶层的人民。日本因为在太平洋地区的帝国野心受挫以及美国对其的蔑视态度而恼火不已。
  凡尔赛合约称不上完美,但还有其他更好的处理方法吗?调解者对这一点心知肚明,只能寄希望于时间磨平战争带来的创伤。法国依然对德国心存恐惧,因此他们试图借助联盟体系保卫他们的地位。比利时成为亲密盟友,同时由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组成的“小协约国”成为曾经与俄国缔结的协约国的替代品。当德国政府将恶性通货膨胀称为令赔偿数额缩水的途径时,法国在1923年1月占领了鲁尔工业区,保证赔偿能够以货物的形式支付,而非飞速贬值的货币。根据凡尔赛条约,该行为是完全合法的,但执行任务的士兵态度却非常野蛮,1923年10月,促成莱茵共和国这一傀儡政权被广泛认为是这一系列事件走向极端的表现。
  英国和美国担忧法国的现实政治(德语:realpolitik)会造成与德国的彻底离间,在1924年通过提出道威斯计划减少了赔款数额,同时解除对鲁尔区的占领。法国同意妥协,并于1925年10月签署洛迦诺公约,规定包括德国在内欧洲主要国家建立共同安全体系。但法国依然坚持与德国的敌对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与英国在德国问题上持对立态度。因此,凡尔赛合约的两大主要缔结者无法达成一致,同时又没有任何一方拥有完全独立行动的自信。法国感到即使有必要坚决采取行动,也不会得到别国支持。英国以巨大的海外投入作为代价换取了战争的胜利,英国统治者意识到国内的工业基础发展大都停滞不前,因此极度不安。众多殖民领土普遍发生动荡,并且所有这些占领地区的战略价值也令人质疑。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想卷入法国引起的另一片大陆上的纷争。而且英国统治者的力量要远远大过法国统治者,他们为维持世界和平的理想主义愿景所深深影响,现今世界和平开始对国际事务产生日益重大的影响。
  这种愿景最为显著的体现就是国际联盟的建立,该联盟1919年建立,作为凡尔赛合约的一部分,目的是敦促国家行为遵守国际法律条款。同时国际联盟强化了民族自决权(虽然不包括殖民地人民)原则,该原则在处理中欧和东欧的问题时尤为重要。渴望避免战争的实际成果之一是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虽然战后主要国家间的海军军备竞赛仍然存在,但英、法、日、美各国都同意了限制舰队的协定。1925年的日内瓦公约规定禁止使用毒气。这种理想主义也开始对暴力的使用产生影响。
  印度,作为大英帝国王冠上的珍宝,在战争中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更有4万3千人在战争中阵亡。印度原本预期作为回报,帝国统治者会让它在政府职能中占据一席之地。1919年的条约使印度大失所望,导致国内局势动荡。4月,戴尔将军麾下的印度军队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军队大肆开火,超过1千名示威者死亡。英国和印度政府试图掩盖整个事件,但凭借媒体强有力的支持,英国国内的抗议之声日趋强烈。与此相反,在印度发生的暴乱中,许多叛乱者未及抗议便在炮口下粉身碎骨。这种态度对英国管理印度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更能够说明问题的是爱尔兰的情况。爱尔兰爆发的叛乱和随后的镇压运动在19世纪已经司空见惯。1919年,爱尔兰爆发反抗英国统治的叛乱,这次叛乱中自动步枪、机枪和手榴弹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迈克尔.柯林斯指挥他的军队反抗英国政府派来监视他们的警察和情报人员。英国当局发动了反叛乱战争,于1922年获得了完全胜利。然而,他们本身也要面临英国民众通过媒体舆论造成的巨大压力,民众对政府当局在爱尔兰的暴力行动表示了激烈抗议,尤其是1920年12月11日英国军队为报复遭到的攻击焚烧爱尔兰科克市的行为。最终政府被迫妥协,并于1922年签订英爱条约,英国放弃对爱尔兰南部的控制,但北爱尔兰仍然处于英国政府的管控之下。
  诸如此类的公众反响并非是普遍、持续不变的。法国面临着来自北非里夫山区的大规模反殖民统治抵抗运动,但该地区距离法国相当遥远,军方只能凭借控制报纸媒体与反叛者进行接触,这次反抗运动在1925年被平息,法国本土只掀起了很微弱的反响。英国镇压了印度和伊拉克的叛乱,同时,1936-1939年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反抗镇压运动导致了5千名阿拉伯人死亡,也未曾遭到公众的强烈谴责。但国际联盟内部的争论为处理世界事务奠定了基调,对暴力行为的敏感和反对是尤为重要的。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战争面面观
第二章 文明古国的原始战争
第三章 骑兵和重步兵
第四章 古帝国的荣耀
第五章 意识形态与战争
第六章 草原民族的霸权
第七章 严明的纪律
第八章 军事革命
第九章 工业时代的大屠杀
第十章 世界大战(1914—1919)
第十一章 现代战争的新篇章
术语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