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束以后,人们都急于安身立命,重建家园,所以苏希的家具生意收益不错,她的摊铺虽小,但每天前来咨询、购买家具的人倒也络绎不绝。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以后,善良的苏希开始琢磨怎样帮助自己的亲戚。她有一个叔叔“二战”爆发之前住在德国柏林,战争爆发之初从柏林逃亡到基本保持中立的阿根廷①,幸运地逃过了一劫,保全了生命。尽管自己的生活并不丰裕,苏希还是很希望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所以她给远在阿根廷的叔叔寄一些东西,却不知道该如何办理邮寄业务。这时,集贸市场中有人提醒苏希:干吗不去找“路路通”推销员佐理呢? 于是,1946年春季,苏希找到了佐理,认识了这位年轻人,也幸运地找到了她生命中的Mr.Right。佐理比苏希大6岁,是一名手提皮箱,穿梭在集贸市场、推销小件商品的推销员。小伙子高高的个子,深色的皮肤,大大的眼睛,瘦削的脸上常带笑容。虽然佐理来自农村,可是他见了布达佩斯这些城里人却一点也不胆怯,而是十分擅长与他们沟通,总是用得体的语言和合适的举止赢得他人的认可。佐理在农村老家读到小学五六年级,后来辍学帮助父母维持生计。虽然他受到的正规教育不多,可是却很好学,也十分机灵,因此,在集贸市场里,他的推销生意做得像模像样。
佐理有一个叔叔住在法国巴黎,他的一个姐姐在“二战”结束不久投奔了叔叔,此后又辗转从巴黎去了加拿大,佐理本人时常寄出和收到他们邮寄的物品,所以对于如何往国外寄东西十分在行。
在一次又一次共同筹划给亲戚邮寄包裹的过程中,两个年轻人相识相知,培养了平平淡淡、温馨却又长久的情感。佐理觉得他这辈子最为成功的推销就是把自己“推销”给了苏希。20岁的苏希,宛如初花绽放,人如其名①,像百合花般纯洁而又美好:一头深褐色的浓密长发,微微卷曲,皮肤很白,圆圆的脸庞,脸部轮廓立体生动,修眉端鼻,虽然小小年纪已饱经沧桑,可是她的眼里却没有留下阴影,依然清澈明亮。随着交往的增多,佐理发现自己除了喜欢苏希的外貌,更欣赏她的勇敢、顽强和热忱,喜欢她即使是在有遗憾的日子里也依然温暖和热情的个性。1946年,战后百废待兴的日子里,两个有缘人喜结连理,一个小小的崭新的家庭诞生了。
然而,1946—1947年蔓延欧洲西北部的罕见寒冬让这对年轻的夫妇苦不堪言,布达佩斯城也同欧洲许多地方一样出现了饥荒。
佐理和苏希思来想去,决定离开布达佩斯,告别承载了自己欢乐和苦痛记忆的祖国,另寻一条生路。可是,出路在何方呢?最初,两个年轻人的意见并不一致:苏希想去阿根廷投奔自己的叔叔,而佐理则想去巴黎。他们商量来商量去,最终苏希听从丈夫的建议,决定去巴黎,因为当时从布达佩斯前往巴黎无须准备任何文件、证件等申请材料,简单易行;此外,当时的巴黎已经开始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听住在巴黎的亲戚介绍,那里的生活条件和治安情况都要比布达佩斯好。新婚燕尔的佐理和苏希就这样离开了祖国匈牙利,启程前往巴黎。
P6-7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