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杰奎琳的一个朋友给她推荐了当地一所大学。这是一所著名的女子大学,以人文科学(liberal arts)而闻名全美。无论是杰奎琳还是她的父母其实对于“人文科学”并没有过多了解,但她母亲对该学校的名声早有耳闻,所以强烈建议她参加申请。材料准备齐全后,杰奎琳才突然意识到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她根本上不起这所学校。由于这是一所私立大学,单学费就是一般公立大学的两倍。这对于工薪阶层的杰奎琳的家庭来说,实在是个很大的负担。
杰奎琳取消了申请,再次陷入了迷茫。她开始不停地查资料,无意中搜索到了“社会工作”(social work)这一专业。怀着一种走投无路的无奈心态,她决定试一试。
就这样,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杰奎琳敲开了学校招生办辅导老师的办公室。
“您好,我是杰奎琳,是高三年级的学生,我不知道我想学什么专业,也不知道想去哪所大学,但我知道的是我爸妈没有钱让我上私立大学。我自己私下查资料发现社会工作这个专业还不错,所以想试试,请问我怎么能成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呢?” 带着温和笑容的辅导老师,用手朝窗外马路对面的一座高楼指了指,“孩子,看到那个公司了吗?你去那里搜索‘so(social work,社会工作)’的文档,你就知道你该去哪里了。” 将信将疑,杰奎琳惴惴不安地走进了这家职业介绍所。一排排书架被一个个牛皮纸袋塞得满满的,每列书架前都用贴着英文缩写的标签标明分类。厚重的牛皮纸袋中有着不同学校各种专业的详细介绍,可以帮助申请者做出最后报考哪所学校的决定。此时的杰奎琳并不知道,一个偶然的拆封动作竟决定了她整个人生的发展轨迹。
杰奎琳很快便找到了标有“SO”的袋子,就在她拆开牛皮纸袋的时候,她无意中瞥见了后面标有“sp(Social speech,社会言语)”的文件夹。“语言学家”,杰奎琳的脑海中突然闪过这样的念头。
带着好奇,杰奎琳放下手中“SO”的牛皮纸袋,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眼前“sp”的文件夹。第一个映入眼帘的便是“speech therapy(言语治疗)”。带着对专业更大的疑惑与不解,杰奎琳开始仔细地阅读专业介绍。她很快地读完了第一遍,又不放心地决定再读一遍。她反复地阅读着这只有30一0一字的介绍,似乎以前练习的阅读速度都在此刻退步成了小学生的速度。每一次的阅读都让她越来越肯定这是她要选择并会为之倾注全部心血的专业。结束最后一次阅读后,杰奎琳便下定决心。“我要成为一名言语治疗师,我要学习演讲治疗和演讲理论。”于是她开始关注专业介绍下方的大学推荐,第一个就是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hnd)。她把介绍小心翼翼地放回牛皮纸袋,然后坚定地在心中默念:“我要去马里兰大学。” 随后,杰奎琳回到家,郑重地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父母。
“我要去马里兰大学读言语治疗专业。”杰奎琳坚定地说道。
“那是一份在医院的工作吗?”妈妈听到“治疗”两个字不禁问道。
“是的”。她看着妈妈,犹豫了下,点点头。
“那就好。你可以以后嫁给一个富裕的医生了。
”杰奎琳的妈妈很满意她的选择。
P16-17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