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秦始皇:如何改变中国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25561
  • 作      者:
    常常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常常,本名常征,1974年出生,重庆市梁平县人。在山村教过书,在东莞管过仓库,在成都当过编辑,在北京做过生意,目前在家专心读书。为写本书,曾数次开车到河北、河南、山西、山西各省实地调查:由邯郸向西翻越太行山浆水岭, 又由郑州一路向西,经洛阳、崤山进入陕西,行走崤山古道, 体会秦晋崤 的地形地貌。

展开
内容介绍
  该书讲述秦这个偏居西北一隅的小氏族,如何经过几代艰苦卓绝的经营,赫然冲到了历史前台,一变而为中原列国谈之色变的“虎狼之国”。如果大秦的脚步就此止步,那么今天的中国肯定就是另一番模样了。但是历史永远没有“如果”——当那个不知嬴裔、吕裔的嬴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豺声”一吼镇天下,霹雳手段惊鬼神: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翻开了新的一页。
  秦帝国对中华民族的政治体制、民族意识等形成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是中央集权制,直到今天,中国的体制仍是它的余绪;其次是大一统思想,中国历史上几次外族、外国入侵,而最终仍不倒,与此有着极大关系。
  《秦始皇:如何改变中国(摆渡书虫)》不是戏说,而是在严肃的史料基础上进行分析、清理,使读者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思路,但又有一定的可读性,即通俗。因此这是一部较好的中国历史的大众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秦始皇的祖先
  秦人的早期历史至今还不很清楚,只知道他们起源于东方,流浪、漂泊、迁徙了大约一千两百年,最后在甘肃天水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为秦氏、秦国、秦帝国。这个过程起于大禹,止于秦朝灭亡,至少有一千八百六十四年(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启建国为公元前2070年,秦帝国灭亡于公元前206年),是中国早期历史的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一 女修和大业的传说
  秦始皇的祖先是谁?司马迁说是一只鸟。这很荒谬吗?不,反倒觉得纯朴可爱。故老相传的神话说,有一个美丽的女人正在纺织,飞来一只鸟,下了一个蛋,女人捡来吃了,就此怀孕生子,名叫大业——“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史记?秦本纪》)这是一个知母不知父的传说,女修是母系祖先,大业是父系祖先。玄,黑色;玄鸟,燕子;以鸟为图腾,专家由此推断他们生活在近海地区,属古东夷九族活动的区域。东夷九族以鸟为图腾。
  我们已经知道,原始先民先是氏族内通婚,再进化到氏族外通婚,没有固定的交配对象,只能根据母亲来确定血缘关系。因此女人留在氏族内,男人嫁出去,除了随身使用的弓箭、石刀之类,再无别的东西可以带走。懂得驯养家畜以后,男子出嫁时,也可以带走自己养大的几只狗或羊。某一天,人们发现,家畜是最重要的财富,把男子留在氏族内,最符合集体的利益。同时,由于生产的发展和部落之间的纷争加剧,男人的作用越来越大。很多因素加在一起,父亲最终取代母亲成为确定子
  女血缘关系的标准(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的说法并不符合中国的考古材料)。女修与大业的传说,正是这种社会变化的真实反映,是人类童年记忆的模糊的碎片。大业的后人叫大费,曾协助大禹治水。治水完毕,大禹向舜报告说:
  “没有大费帮忙,也难以成功。”舜说:“你助大禹有功,赐你黑色旌旗,将来子孙满天下。”还赏给他一块墨玉,娶姚姓之女为妻。大费成家以后,又为舜化育鸟兽。舜帝一高兴,赐姓为嬴。赐姓为嬴,这个说法未必可靠——看到大史学家司马迁也会犯错误,我们笑了。大费显然是一个氏族首领,与舜、禹的氏族并行存在。舜,既是他所属的氏族首领,也是众多氏族部落推选出来的共主,一位地道的人民公仆。大费有自己的氏,也有自己的姓。嬴也许就是女修,嬴、偃、燕,一音转,时间长了,读音发生变化,定型为嬴。还有一种可能,秦始皇的祖先本来有姓,舜赐姓为嬴,原来的姓就不用了,而以嬴姓传家。舜为何要帮大费改姓,改姓嬴的理由是什么,现在很难知道。商王朝的祖先也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殷商的祖母名叫简狄,
  
  属有  氏,她和两个女伴在河边洗澡沐浴,天空飞来一只鸟,产下一枚卵,
  简狄捡来吃了,怀孕生男,名叫契,就是商人的祖先。
  嬴姓祖先与舜、大禹及商王朝的祖先处于同一个时代。实际上,夏、商、周、秦是同时存在于中国大地上的几个民族,他们并行发展,有时合作,有时斗争,一个接着一个建立国家,构成中国早期历史的四个阶段。
  以大费为首领的嬴姓族人,当时活动在今日河南濮阳地区。李江浙
  先生明确指出就是河南范县,当时的地名为“秦”(《盐铁论》:“伯翳之始封秦。”伯翳就是大费)。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大禹及夏王朝前期的活动中心,很可能在豫东的濮阳,旧说是在豫西的登封(河南偃师二里头宫址文化群已被多数学者认定为夏王朝后期的王都)。最显著的证据有两条(据沈长云、张渭莲《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一书整理):
  1.大禹治水,其地点应该是在洪水泛滥区,太行山与泰山及沂蒙山之间的低地平原,即山东东南部与河南东北部的广大区域,古黄河、古济水曾在这里泛滥成灾。
  旧说大禹阳城在河南登封告城镇。告城镇在嵩山之南,平均海拔200~500米,与黄河隔着一座大山,从来没有什么水患,距洪水泛滥区少说也有二百公里。濮阳、范县恰好位于洪泛区。大禹治水,除针对河水泛滥之外,还包括疏导低地平原的积水。那个时候,由于气候变迁,中原低地已经适合人类居住,但湖泊沼泽众多,积水严重,人口却在急剧增长,所以要排出积水,开垦耕地。
  2       治水地点还应该满足人口比较集中这个条件,再考虑大禹与夏启建国这个政治组织,考古揭示的证据更倾向于濮阳。
  
  与大禹、夏启同时代的聚落群,登封地区,一级聚落群一处,二级聚落群一处;濮阳地区,特级聚落群一处,一级聚落群一处,二级聚落群二处。聚落群总数,登封十四处,濮阳四十一处。聚落群代表着人口数量,筑有城墙的城址则象征以军事防卫为目的的国家权力。以濮阳为中心的一百公里范围内,已经发现十三座龙山古城,比别的任何地区都多,这意味着某种政治格局。濮阳五星乡这处一百万平方米的特级聚落群已经发现古城墙。不止一个专家(但还不是多数专家)相信,这里就是大禹、夏启的王都。登封没有特级聚落区,若以一级聚落区作为王都,似乎缺乏王者气象。
  
           特级聚落群(100 万平米)         一级聚落群(30 ~ 50 万平米)       二级聚落群(10 ~ 30 万平米)       聚落群总数         龙山古城
  豫东濮阳地区         1       1       2       41     13
  豫西登封地区         0       1       1       14     (缺)
  
  鲧和大禹父子俩生活在没有水患的嵩山地区,以当时的条件,由灾区的某个氏族首领来领导灾区人民联手治水,比鲧和大禹似乎更恰当些。大禹在濮阳,大费在范县,相距四十公里,都处于洪泛区,两个氏族首领联合治水,似乎更有道理吧?当然不能因此就说生活在嵩山地区的大禹不能领导治水。
  考古材料与文献记录都指出,以太行山、嵩山为分界线,山东的平原低地文化高于山西的高台山地文化。大禹的王都若在登封,那么禹、启建立夏王朝这个事实则表明,夏族虽然在文化上落后于东方各族,但在政治、军事上比东方各族发展得快,率先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有人认为这很正常,落后民族战胜先进民族,类似情况数不胜数。从逻辑上讲,别的例证与夏王朝没有直接关系,不过是“可能如此”罢了。既然“可能如此”,自然也会“可能不如此”,说了等于没说。再者,夏王朝以落后民族建立国家,必然有一个武力征服的过程。武力征服以后,如何管理先进的东方各族?无论如何管理,都不好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濮阳的聚落群与古城址都明显超过登封?
  那么,可不可以说,大禹、夏启的王都本来就在濮阳?他们是东方民族,以先进文化建国,以濮阳为王都,在方圆一百公里内,形成一个完备的“都、邑、聚”的国家政治结构中心。
  虽然如此,目前的主流意见仍然是登封说,因为濮阳说也存在不少疑问。事情究竟如何,亟待更新的考古发现。若能发现夏代的文字,则专家之间的分歧可以尘埃落定。
  二 启和伯益争权的疑案
  如果历史学家没有搞错的话,那个赐姓为嬴的大费,又名伯益,也作伯翳。大费就是伯益,伯益就是大费,这一点很重要。为何改名,目前还不清楚,却作为一种习惯传下来,不论人名、地名、机构名、组织名,总在改,改了几千年,今天还在改。
  大禹死的时候,把位子禅让给了伯益。但是,人民不来朝见伯益,而去朝见大禹的儿子启,打官司也不找伯益,而去找大禹的儿子启,因为启是“吾君之子也”。他们能歌善舞,但不唱颂伯益,而唱颂大禹的儿子启,因为启是“吾君之子也”。人心不服,伯益就危险了。
  启的爷爷、大禹的父亲鲧,被尧派去治水。鲧用堵的办法,初期颇有成效,后来洪水越来越大,堵也堵不住了。大概就在这个时候,尧把帝位禅让给舜(考古证据并不支持和平禅让,而支持武力征服)。鲧起来反对,被诛于羽山。是否发生过武力冲突,不得而知,大禹是否怀恨,也不得而知,但他接替父亲,继续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穿山凿石,疏导洪水,终于平定水患,劳苦功高,舜帝把位子禅让给他,成为天下共主。①经过昌意(鲧
  ①     穿山凿石同样属于传说,其可靠性,有学者试图证实,去洛阳龙门、黄河壶口下流等地,     并没有发现人工开凿的痕迹。疑古派认为,大禹及中国上古史都是传说,不可信,因此     在20世纪上半叶掀起一阵大风波。
  的父亲,但又不十分可信)、鲧、禹、启四代,他们的权力根基已经深厚,在华夏集团内部具有相当影响力。从黄帝到尧、舜、禹,天下共主都出自华夏集团,现在跑出一个东夷人(指伯益)来,华夏集团自然不服。尤其是禹、启一族,既然鲧敢公开争夺领导权,发展到启,就更敢了。对于华夏与东夷的传统区分,考古工作逐渐揭示出一些新内涵,传统说法是否站得住脚,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伯益代禹,启被拘押起来。某一天,启越狱跑了,还回过头来杀死伯益,建立夏王朝。照这样看来,启在大禹死之前,就已获得强有力的武装支持。伯益手里有王权,启不争取时间作闪电式攻击,篡位就难了。这是不是可以称为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闪电战?
  有一个说法是,大禹发布了禅让的消息,七年之后才去世。如果这个说法属实,启就有足够的时间作准备。伯益拘禁他,先发制人,本来是好的,这一次却欠妥当。“吾君之子也”有声望。尧、舜、
  启是大禹的儿子,,
  禹之间,都没有因为禅让而关
  押谁的儿子,甚至还主动让位。
  伯益拘押启,容易失去民心。
  启不仅纂权,还杀了共主,本该遭到强烈谴责,却只有有扈氏起来反对。这似乎表明,伯益不仅缺少生死与共的政治伙伴,也疏忽了巩固王权的重要性,没有积极争取盟友。启则不同,他一夺得王位,就举行联盟会议,积极联络其他部落,争取广泛支持。就谋略而言,启比伯益要高明。
  尽管伯益是失败者,但无
  
  大禹、夏启画像损于他的英雄形象。他也许可
  以这么做,接任共主之后,立刻派出间谍,严密监视启,同时作出军事部署,既保护自己,也防备敌人,并迅速召开部落联盟会议,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人心已定,启想纂位也难。或者再狠一些,干脆一刀杀了,不留后患——舆论又能支撑多久呢?启杀伯益,天下也没有翻过来嘛,重要的是后续措施要得当,跟得上。也许伯益是一个大圣人,不屑于阴谋诡计,而信守天命——那就显得迂阔了。
  也有文献说,这是大禹蓄意制造的政治谋杀案。一本非常权威的史书(《战国策》)说,大禹老了,觉得启的能力、威望都还不够,就把王位传给伯益。启则联合他的同党,一起攻杀伯益,夺得王权。名义上是大禹把天下禅让给伯益,其实是大禹让启依靠自己的实力去夺:有那个本事,你就去夺,没那个本事,就不要当王。如果真是这样,大禹可谓用心良苦。
  以上这些都是传说,多大程度上靠得住,不好说。那个时代的人们或许根本就没有这么多权术心计。另外一本更加权威的史书则(《史记》)说,伯益把王位禅让给启,没有流血斗争。下面是不同典籍对此事的记载:
  《孟子》:大禹荐益于天。昔者舜荐禹於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於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於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
  《韩非子》: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一曰,禹爱益而任天下于益,已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不足任天下,故传天下于益,而势重尽在启也。已而启与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也,此禹之不及尧、舜明矣。
  《史记》: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尔后举益,任之政。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容成氏》:禹有子五人,不以其子为后,
  见皋陶之贤也,而欲以为后,皋陶……遂称疾不出而死,禹于是乎让益。《晋书?束皙传》引用《竹书纪年》说:益干启位,启杀之。
  这些材料都讲到大禹、伯益、夏启的事,哪一个更可靠,现在没有
  办法判断。启夺得王位,是一些氏族首领支持的结果,部分地表现了原始社会
  末期民主化的特征。从夏启之后,中国的天下就为某个家族所有,延续
  了三千九百余年,直到公元1911年,才告结束。
  三 夏商时期有一位英雄叫费昌
  伯益死了,他的子孙分成两支,或在中原,或在夷狄。
  活动在中原的这一支,夏王朝末年出现了一位英雄,名叫费昌。他
  有高明的政治眼光,知道嬴姓氏族流落四方五百余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依靠。经过一番观察,他带领族人归附了日渐强大的商汤阵营。商汤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正与夏王朝敌对,准备夺取中原统治权,所以他热情地接待了费昌。由于夏桀的残暴(历史总是这样描述那些失去王权的失败者),加上商汤的英明神武,夏王朝很快被推翻。商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王朝,一个古老的文明中心,以甲骨文和青铜器闻名于后世。在一系列战役中,费昌因为善养马匹、善驾战车,而一直为大英雄商汤驾驭战车。商纣王有一位权臣,名叫费仲,据说就是费昌的传人,其后大概就默默无闻了。驾驭战车并非易事,甚至在一千一百年之后,著名的孔老夫子,都还把驾驭战车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秦始皇的祖先
一 女修和大业的传说                              001
二 启和伯益争权的疑案                         005
三 夏商时期有一位英雄叫费昌            008
四 秦始皇的直系祖宗:非子                 010
五 秦襄公晋级为诸侯                              013
 
第二章 从氏族到大国
一 秦文公开了个好头                              018
二 一代雄主秦穆公                                  020
三 崤之战:秦穆公的重大失误            033
四 称霸西戎                                               041
五 麻隧惨败之后                                      043
 
第三章 战乱时代
一 秦孝公的丰功伟绩                              054
二 张仪出场                                               069
三 血战宜阳                                               085
四 秦与三晋的博弈                                  090
五 这回矛头对准了齐国                         103
六 攻楚之战                                               110
七 范睢入秦                                               116
八 秦赵阏与之战                                      124
九 长平一战,赵国伤了元气                 130
十 秦昭襄王:一生都在战斗                 143
 
第四章 秦始皇横扫天下
一 吕不韦的“奇货”                              160
二 攘外先安内                                           173
三 一个都不留                                           177
四 秦始皇的帝国                                      215
 
第五章 帝国的坍塌
一 祸起赵高                                               259
二 大清洗                                                   267
三 李斯之死                                               275
四    天下再次大乱                                   285
 
附录 秦始皇统一中国对未来的意义             33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