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俄罗斯大学女校长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709302
  • 作      者:
    凡保轩,徐洪征,谢飞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谢飞,女,广播电视新闻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新闻、中外传媒比较等。曾参与多项课题,参编教材一部。 凡保轩,男,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在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往事与随想)的统一性问题》,并出版译著一部。 徐洪征,女,毕业于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大学。获语言学博士学位。曾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在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副教授。研究方向: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先后参加国家社科、中国传媒大学211工程及校级质量工程等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有专著《俄语元交际问题研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凡保轩、徐洪征、谢飞编著的《俄罗斯大学女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力图透视俄罗斯女校长群体,并通过这一群体窥见俄罗斯高等教育现状之一斑,把握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演变和发展轨迹。书中重点介绍了三位女校长,她们是国立圣彼得堡大学前校长柳德米拉·阿列克谢耶夫娜-维尔比茨卡娅、国立莫斯科语言大学现任校长伊琳娜·伊万诺夫娜·哈列耶娃、国立克麦罗沃大学前校长伊琳娜·阿尔伯托夫娜·斯维里多娃。她们所在的大学分别是久负盛名的俄罗斯国内顶尖综合性大学、实力雄厚的专业类大学、年轻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本书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重点讲述女校长的职业生涯,特别是其教育理念、治校方针、措施等。其二,注重女校长个人的理念、个性、职业活动与历史和整体环境的关系,努力在讲述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尽可能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社会活动,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俄罗斯高校生态整体环境的演变和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1762年前后围绕皇位的斗争是达什科娃一生中唯一真正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时期,之后她的社会活动领域实际上主要在科学文化界。不过达什科娃与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关系从未彻底断绝,尽管政变后二人关系一度冷淡,但叶卡捷琳娜二世对达什科娃始终关照有加。1769年,叶卡捷琳娜二世批准了达什科娃的出国申请并给了她一部分资助,于是达什科娃开始了她的第一次欧洲之行。
     达什科娃在欧洲漫游了三年,直到1772年才回到俄罗斯。三年间达什科娃游历了许多国家的城市:柏林、伦敦、布鲁塞尔、巴黎、里昂、马赛、日内瓦等等。所到之处,除了结交当地的达官贵人之外,达什科娃也刻意结识当时的文化界名流,与狄德罗、伏尔泰均有交往。
     返回俄罗斯后,达什科娃恢复了与当时俄罗斯文化界的联系。
    她加入了成立于1771年的莫斯科大学自由俄罗斯会议,并在该组织的出版物上发表了数篇文章。这是当时俄国的一个重要学术组织,其主要工作是:研究俄语,编撰俄语辞典,收集、出版历史文献。进入这个组织标志着达什科娃成为俄罗斯学界的重要一员。
     1775年达什科娃再次申请出国,理由是陪伴儿子完成学业。达什科娃将儿子送到爱丁堡大学学习,这样,1776—1779年问她主要居住在苏格兰。1779年5月,年轻的达什科夫公爵获得硕士学位后,达什科娃携子再次开始游历。她先后到过都柏林、巴黎、日内瓦、洛桑、热那亚、米兰、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维也纳等地,后经布拉格、德累斯顿、柏林、里加等地,于1782年夏天回到彼得堡,足迹遍及欧洲各地。
     此次旅行中达什科娃进一步加深了她与欧洲各国宫廷和文化界的联系,事实上这时她已经名满欧洲了。更重要的是,达什科娃对西方科学、教育有了直接的了解和认识,其本人的文学、科学素养也大大提高,成为当时俄罗斯视野最为开阔、知识最为全面的人物之一。具有雄才大略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充分估量了达什科娃的价值,于1783年任命她为彼得堡科学艺术院院长。随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又根据达什科娃的建议组建了俄罗斯科学院,达什科娃同时兼任了这个机构的院长。就这样,在这个妇女尚未正式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帝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位女性科学院院长。
     达什科娃在科学院院长的职位上干了11年,其间为俄罗斯科学、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多功在千秋的贡献。她大大改善了教授们的待遇,为当时的院士们创造了良好的活动空间,为科学院新建了两幢楼房,改善了科学院实验室、印刷厂的工作条件,并组织了多次科学考察,绘制了当时最完善的俄罗斯地理地图。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下达什科娃在教育领域的作为。
     。彼得堡科学艺术院既是一个学术机构,也是一个教育机构,下属有科学院大学和中学。科学院大学创建于1724年,是俄罗斯的第一所大学,可以说是今天圣彼得堡大学的前身。
    早期俄罗斯的杰出学者,包括后来担任了该校校长职务的罗蒙诺索夫,大多出自这所大学。科学院大学最初只有三门课:数学、物理和人文,到1747年增加了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文学、历史、化学、地理等,影响也更大了。
    1758—1765年间科学院大学的校长是当时俄国最杰出的科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罗蒙诺索夫,这个时期科学院大学逐步走上了正轨。然而随着罗蒙诺索夫的去世,科学院大学的工作陷入了停顿,名存实亡。18世纪70年代科学院大学和科学院中学合并为“科学院学校”,优秀的中学生可以直接升读大学,中学、大学课程均由同一批教师讲授。
     达什科娃接任科学院院长职务时,科学院学校几乎处于关停状态。她发现大学里只有两名学生,而且这两名学生竟然几乎不会外语,简直不懂德文。达什科娃决定亲自参与教导学生的工作,规定每周必须有一名学生到她那里值日。她要求,学生须在早上八点钟去她那里,按照她的要求完成写作或翻译练习,直到下午两点。
    之后,在下午四点到晚七点间学生要帮助她完成一些公务。
     达什科娃担任院长前,彼得堡科学院的财政状况非常糟糕,负债累累,导致科研、教学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达什科娃任院长期间大大改善了科学院的财政状况。经过她的积极筹措,科学院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有了不少的盈余。达什科娃把其中的10万卢布存入银行,其利息分别被用作助学金、科学院工作人员的退休金、科学院公开课的讲课费等。达什科娃把享受科学院奖学金的学生数量从17人增加到50人,而艺术学员则从21人增加到40人。许多年轻人被送到德国的格丁根大学完成学业。这样,科学院大学、中学重新获得了活力。
     P7-9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俄罗斯高等教育史上的女性
缓慢起步
达什科娃公爵夫人
艰难求学路
女子高等学校
第二章  高校女教师与女校长群体
苏联时期的女性解放
稳步增长
大半边天
女性金字塔
教育与政治
联邦大学的女校长们
第三章  斯维里多娃与克麦罗沃大学
年轻的大学
年轻的校长
力保生源
选择的自由
校办企业
对外合作
女性与管理
第四章  哈列耶娃和莫斯科语言大学
外语教育重镇
拓宽与转型
“土生土长”的学者
立足根本
全面提升
家人与邻居
逐步推进
服务国家
区域研究基地
接轨之难
现实主义者
收费风波
坚持己见
统考与自主测试
第五章  维尔比茨卡娅与圣彼得堡大学
围城中的童年
“人民之敌”的女儿
少教所里的成长
布勃诺夫一家
重返列宁格勒
名师熏陶
学者与教师
勇挑重担
经费问题
精神家园
走近圣彼得堡
彼得堡风骨
扎实的基础教育
独立、自主的大学
经典大学
博洛尼亚进程
走出国门
国际讲坛
现实与未来
直面新一代
新专业,新前景
身兼数职
正确讲俄语
长篇小说还是短信体
女性生活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