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之道(王羲之传)》:
第一章 乱世烽烟起萧墙
本书传主,乃国人传颂一千七百年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不仅将汉字书法中的章草推向尽善尽美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汉字的行书典范。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他是承接中古、开辟近古书法的奠基人。王羲之的影响悠远而深广,其历史地位至今无人可以替代。可以说,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拱顶石般的人物。有了这个拱顶石,汉字书法的殿堂显示出其伟大而精妙的艺术气韵。因为有了他的书法,中国文化平添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瑰宝,让全世界使用汉字的人奉若神明,很多人将之尊为书圣——汉字书法界的圣人——这份称誉,实不为过。
后人多有为这位先贤画像、塑像者,孰为上下,难断伯仲。中国写实绘画的代表人物是与王羲之同时代的顾长康(顾恺之,字长康,有《女史箴图》流传),但他和同时代的画家未曾为羲之留下肖像范本,后人的描绘大都出自揣度,今人的取舍也是据了各自心中的仰慕,大抵是尽量表现王羲之的优雅、博学、高贵、慈爱等内在气质,真实的音容笑貌如何,不得而知。
王羲之出身世族大家,一生坎坷颠沛,他在政治上、艺术上的追求却从来不曾止步。在他的精神世界中,有高贵的人格、纯正的心地、创新的胆识、达于精微的艺术追求和爱国、爱家、深切同情百姓疾苦的入世情怀,同时也有厌恶官场、崇尚自然、寄身世外的道家思想。这不仅构成了他的心灵世界,也体现了中国古典知识分子一贯秉持、奉为正宗的文化传统。今天,在尊崇王羲之书法的同时,我们更应通过那个时代的风貌以及王羲之一生的坎坷遭遇,深入理解他的内心世界并有所借鉴、有所领悟。这是本书所追求的目标。
羲之出生
公元三〇三年,西晋太安二年,王羲之出生于琅邪(后亦称琅琊,今山东临沂市)都乡南仁里。父王旷,母卫氏。
当时的中国,确切地说是中华民族,已经走过数千年的文明之路。尽管上古的传说半裸半藏,但已呈现出宏博广大、斑驳多彩的东方气象。信史记载的文字以历朝历代的钟鼎、丝帛、石器、陶器、庙堂、皇陵、玉器、绘画等等,一一作着证明。经秦、汉、三国至于魏晋,中国文化的本体已经具备了底蕴深厚、样式丰富、色彩绚丽、蔚为壮观的大成风范,此时应当产生、也足以产生让人叹为观止的文化巨人。如果说上古播下的是中华文化的种子,到春秋时已经形成草木葳蕤、品类繁复、不乏珍奇的园圃,至于两汉魏晋,就形成了万花争艳的局面。不仅文学(文字、散文、诗歌等)、艺术(绘画、书法、玉石、陶瓷、音乐等)都有了巅峰之作,科技(造纸、纺织、冶金等)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华文化的积累已相当深厚。汉末社会动荡,儒家独尊的文化统制几近瓦解,纲常崩溃,佛道兴发,玄学茂盛,中华大地上再次出现思想上挣脱桎梏、艺术上推陈出新的局面,相对散乱的政治环境派生出另类自由,这有利于文化大树的繁衍生长。王羲之与魏晋时期的文学艺术就是基于这样一种大背景。
关于王羲之出生的时间,有几种说法,各有论据,而以晋惠帝太安二年,即公元三〇三年,最为可信。
关于王羲之的出生地,史料只写祖籍“琅邪国临沂都乡南仁里”,这一说法虽然具体,但又不很确指。琅邪,是当时朝廷封给诸侯的一个地方属国,幅员相当于州郡,但地位较一般郡国要高一些,和青、徐、雍、扬等州的地位差不多。现存临沂王羲之故居是琅邪王氏家族的旧府。永嘉南渡,王家不得不背井离乡,遂将其家宅捐给寺庙,是为后来的普照寺。一千七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王家辗转流离,兴衰颠簸,即使有些许记载,也难长存至今,故未见有关王羲之出生方面的更为详细的资料。
琅邪王氏的祖籍是都乡南仁里,这没有疑义。但王羲之本人的出生地未必就在距临沂城十多公里的南仁里村。当是时,王家已是琅邪一地最大的士族贵胄,临沂城里有其庄园大宅,故子女生育之事既有可能选在交通、医疗、饮食等较为方便的城里,也有可能选在风光秀丽、相对安静的南仁里。从时局看,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四处烽烟,许多曾经繁荣的城市都已沦为废墟(如三国时期长安城的居民曾降到不足三万人,因而不能担当首都的地位)。琅邪背靠齐鲁,面朝淮、扬,西邻徐、兖,东至海岱,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三国至魏晋,这里一直被战乱所侵扰。王家选择相对安宁的乡村分娩生育,也有可能。
南仁里村,地处沂蒙山前麓、临郯苍平原的北沿。如果将沂蒙山看成一片殿宇或一处宅院,这里就是殿前的广场或宅前的禾场。南仁里四周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林木葱茏,是个幽静的村落。沂河从这里流过,清水泱泱,田地广阔,乡人过着自给自足的耕读生活。南仁里这个村名,起源应当早于秦汉。在过去的一千多年里,南仁里的村名几经改动,现名为孝友村,属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办事处管辖。至于“都乡”,可能有琅邪“国都附近乡村”之意,类似京畿、京郊的意味。
……
展开
——文史专家 黄留珠
★作者以合理的想象与洗练而优美的文字,从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呈现人物的生存境况;将主人公置于其他同代同类人之间,多元地对照地加以刻画;在前人止步处深度开掘,突出了一代书圣王羲之的艺术追求精神、高洁人格、独特个性和大家风度。
——文学专家 张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