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人出发,7人生还,200余天命悬绝途。1951年解放军首次进藏,第18军首长秘密参考书。
这里记载的是一个尘封百年的原始的西藏,直到今天也鲜有曝光的珍贵纪录。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来不需要神话和传奇的铺衬,她圣洁,充满神喻,同时,拥有万千变化。如果不是100年前一个人的真实历险,并在民国以寥寥几十册自印本的形式面世,我们至今不会了解到这段惊心动魄又叹为观止的藏地亲历。
1911年11月,一支远赴西藏抗击英兵、平定达赖叛乱的清朝军队,在万里之遥的雪域高原奋勇杀敌,而后突然遭遇辛亥革命带来的生死变局,一行115人深陷绝境。生死攸关之际,他们决定把性命交给神明,用身体丈量出一条生死线,挣扎着向生的方向朝圣。
带队的人正是后来被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接见,并曾经做过沈从文上司的“湘西王”陈渠珍,而他这一路所经历的奇闻奇情奇事,直到今天依然让所有自恃了解西藏的人羞愧并震撼。
○100年前原生态的西藏:对西藏过去的汉语描述是非常罕见的,《西藏生死线》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材料;
○生动传奇的私家笔记:独特的个人视角,充沛的个人情感,细腻生动的表达,近百年前一个传奇人物在你耳边的“私语”。
○著名诗人倾情译写:“文坛流浪汉”著名诗人庞培费时数年精研,诗意的译写,白话文打通了当下人们阅读古言的阅读障碍。
○“湘西王”陈渠珍:传奇人物,沈从文曾经的上司,贺龙曾经的上司和对手,湘西的一个传奇,在这本书中留下了鲜活的面目。
○生死绝恋:一个藏女对一个汉人不离不弃、生死相随的故事。
○西藏秘参:1951年解放军首次进藏、第十八军首长参考书
○绝地求生的历险:115人出发,最后仅剩11人生还。在无人区度过的200多天的奇绝历险,其艰险程度不读不足以想象。一本堪比《鲁宾逊漂流记》的伟大的历险奇书。
○众多名家震撼举荐:著名作家叶兆言、陈东东、柏桦、苏童
更多精彩,请点击进入品牌店查阅:
★这部书所记叙的事情,至今恰好百年。书中,革命、乱世、爱情不是天真的想象,而是一个人真实的天路历程,也是民族国家政治转变时刻一曲个人与民族的悲歌。一个受革命思想鼓舞却又怀疑革命不能救国的年轻人,选择了从军戍边,远离革命,结果深深爱上被他称为“艽野”的青藏高原,并与藏族女子西原结为生死夫妻。作者自言“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莫非革命与人性难以两全?然及至辛亥革命,这个内心懦弱而又矛盾的革命党人又历经苦难东归故土。为何?为了一场革命的结果,一种旧制度的结束,一个新的国家身份的诞生,还是别的什么?读者可以自己判断。这部以晚近文言写成的“奇书”,经诗人庞培的译写而使广大读者得以尽心披阅,实为幸甚。
——孟明(旅法诗人、学者)
★与常人不一样,陈(渠珍)有底子,常人没有,他的底子是在西藏打的。经历了《艽野尘梦》那种大难大厄的人,要么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去;要么有常人难有的毅力与品格,成常人难及的事业。
——黄永玉著名画家
★这年头当诗人,成为小说家,写散文,要靠心灵流浪来支撑。唯有流浪,才能让灵魂真正安静。庞培是文坛的流浪汉,写散文的诗人,文字动静结合,即温软又刚强,能在抒情中沉思,在沉思中爆发
——叶兆言著名作家
★陈渠珍的《艽野尘梦》是幸运的,这本书在经过了百年沉默之后终于相逢了一位知音庞培;他将其变形为《西藏生死线》,同时也将这陈渠珍的晚清文言文本译写成了具有庞培徽记的现代白话文本。庞培文本之美若木刻般历历在目——满眼的风景、军事、历险之细节为我们果敢而婉转地传达出原作者与译写者的人生志业与理想,如是杂糅了的白话文不仅透出文体的新鲜流畅,也让西域风物得以更细致委曲(这是文言不易做到的)的呈现。这一庞培所创造的别有风格的白话文使我紧张而激动地目睹了,不,应是亲历了一场发生在西藏的小史诗。
——柏桦诗人(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导)
★笔记、野史、回忆录、罗曼斯……那么它终归是一个传奇;历险、逃生、大时代、奇人物……那么它只能是一个传奇。实际上,只要有西藏和爱情两样,一本书就足够成为传奇;何况它的作者号称“江湖匪王”,而诗人庞培是它的译写者。
——陈东东著名诗人(第三代诗人代表《倾向》文学人文杂志诗歌编辑)
★清末民初,“湘西王”九死一生的西藏传奇。一场兵变,万里东归路,饥寒交迫,生死考验人性;藏女西原,忘死相随,射猎驱狼,幸得逃出生天,奈何病魔夺命。一本堪比《鲁宾逊漂流记》的历险奇书。诗人庞培的译写文字率直挺拔,刚中带柔,不煽情,不粉饰,读来干净利索,心境怆然。
——走走小说家(文学杂志《收获》编辑)
★“令人叹服的治军能力以及长官的自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深夜还不睡觉,年近40也不讨姨太太,平时极好读书,以曾国藩、王守仁自许,看书与治事时间几乎各占一半。”
——沈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