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瓜岛到冲绳,尽管日军疯狂的攻击是美军的噩梦,但经过太平洋战争中后期瓜岛、莱特湾、冲绳这几场决定性的战役,日本的战略优势逐步走向劣势。《日本·军鉴004:从瓜岛到冲绳的溃灭之路》记录了这条日军的溃灭之路,这段日军从太平洋战争前期的磨刀霍霍到最终穷途末路、倒行逆施的心路历程。
海报:
《日本·军鉴》第四辑主题为“从瓜岛到冲绳的溃灭之路”,围绕这一主题选取了四个视点,展现日本军队从太平洋战争前期的磨刀霍霍到最终穷途末路、倒行逆施的历程:
《“饿岛”军略:瓜达尔卡纳尔补给站》以日本海陆两军对瓜岛的支援为叙述主线,重新解读日军从死死坚守到全面撤退、放弃瓜岛的史实。
《日美天王山:1944年莱特岛战役的全景展现》根据日美双方的国内政治博弈、海陆将帅争衡、往来电报等细节方面,为诸多“不解之谜”寻找答案。
《走向自灭:旧日本陆军轻轰炸机队莱特战役覆灭记》记录了旧日本陆军轻轰炸机队在莱特岛战役中的战斗故事及覆灭始末,并对神风特攻队发起自杀式攻击背后的原因进行了细腻而大胆的推想。
《钢之雨:冲绳战》结合史实对冲绳战进行了多种可能的设想,通过大量生动而细腻的战场描写再现了日、美双方这场持续了三个多月的殊死搏斗。
1568年夏天,日本正处于战国时代末期,风云儿织田信长刚刚攻克京都,迎立足利义昭为第15代将军。而在太平洋的另一边,西班牙探险家阿尔瓦罗·德·门达尼亚(álvaro de Menda?a)率领2艘帆船从秘鲁起航,在新几内亚岛东部发现一大片岛屿群——所罗门群岛。他期盼着可以发现黄金,便引用《圣经》里“黄金之国”为其命名。
每当新发现一个岛屿,他就顺次让手下船员为其命名,轮到佩德罗·德·奥特加(Pedro de Ortega)时,他便喊出了自己家乡之名:瓜达尔卡纳尔。这个名字,最早属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的一个小镇。但在命名之初,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在阿拉伯语中象征“运河之川”的名字,会因日语谐音而异化为“饿岛”;更不会想到,这片太平洋中一块面积尚不及上海市大小的小岛,将会在一场持续5个月的战役中吞噬日美两军近3万条性命。
对于这片小岛,日本海军在战前几乎没有调查,所持地图也是错的,陆军高层更是在战役爆发之后才知道当地还有日本人,比起扎根数十年的中国大陆,瓜岛实在是一片“化外之地”。即便是美国人,作战前也对瓜岛缺乏了解,毕竟在欧美文化里,大西洋与欧洲才是世界中心,至于所罗门群岛、新不列颠岛、俾斯麦群岛、圣克鲁斯群岛等看似很“欧美”的名字,美国人也是知其名而不知其实。甚至美国海军陆战师指挥官亚历山大·范德格里夫特在出航时,只有“几张破航海图与一部杰克·伦敦的探险小说”。
从形状来看,所罗门群岛类似一条双纵队军舰编队,西边连通新不列颠、新爱尔兰等岛屿,乃至延伸到新几内亚岛,东南部则与圣克鲁斯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瓦努阿图)、斐济、新喀里多尼亚等岛屿隔海相望,共同形成一条完整岛链,拱卫澳大利亚东北海域。瓜达尔卡纳尔岛正是“双纵队”从南向北的第二个岛屿,处于夏威夷群岛通往澳大利亚凯恩斯的航线正中央。
……
【事件】
“饿岛”军略:瓜达尔卡纳尔补给战
日美天王山:1944年莱特岛战役的全景展现
【人物】
走向自灭:旧日本陆军轻轰炸机队莱特战役覆灭记
【记录】
钢之雨:冲绳战
《日本·军鉴》聚焦各个时期的日本军事风云,在专业性与可读性之间取得巧妙的平衡,进而找到了一条通往历史深处的秘径。
——作家魏风华,著有《抗日战争的细节》等
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邻为镜可知短长。我们对邻国日本的了解或许不能说不多,但永远不能说足够。期望《日本·军鉴》能够成为更多读者深入日本史研究领域的一个起点和窗口。
——纪录片《争雄三八线》、央视《互联网时代》导演郭威
作为所谓的邻邦,日本这个国度对于国人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尤其是在其军事方面更谈不上知根知底。相信大家能够通过军鉴这一系列出版物,了解对面那个国家军事历史的方方面面。
——资深制服徽章文化研究者、指文号角工作室主编reichsrommel
虽然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之一,近邻日本在历史上却多次与中国发生战争,无论过去、今日,还是未来都是中国不可回避的对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必须对日本的历史、文化和军事等一切方面都加以zui深刻的研究,才能避免悲剧重演,开辟东亚美好未来。由指文军鉴工作室编著的《日本·军鉴》,便是读者研究日本的zui佳途径。
——战史作者王子午,著有《日本武士战争史》等
长久以来,国人对日本的观感似多有偏颇之处,其实我们更应该用客观的眼光看待这个国家。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日本·军鉴》了解我们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邻邦。
——军史作者赵国星,有《装甲司令:艾哈德·劳斯大将东线回忆录》《意大利空战1943-1945:欧洲软肋上空的殊死争夺》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