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比较优势动态演化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嵌入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350132
  • 作      者:
    张鹏著
  • 出 版 社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为国家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全书综合运用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产品内模块化分工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比较优势演化理论与新国际贸易理论的思想与研究成果,沿着产品内国际分工要素禀赋比较优势表现以及不同企业群体竞争优势形成及可持续的主线展开,在产品内国际分工背景下研究比较优势的表现与动态演化特征,扩展了对比较优势理论与产业升级的理解。对中国的实证则从产业与区域两个层面展开,构建模型分析产业嵌入与区域嵌入特征及绩效,对产业的实证综合考虑了全球生产网络与现有产业技术基础的影响,并测度了中间品贸易与最终品贸易对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而对区域的实证则构建空间变系数计量模型,考虑了区域自然资源、研发投入、发展战略与对外开放度的影响,揭示各省区并不存在一条普遍有效的产业发展路径,适合自身禀赋条件的路径仍是取得良好绩效的关键。
展开
精彩书摘
  《比较优势动态演化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嵌入研究》:
  1.模块化背景下产品分类及特征
  (1)开放式模块化产品与封闭式模块化产品。
  从现实不同模块化产品所对应的企业分工组织来看,可划分为开放式模块化产品与封闭式模块化产品。开放式模块化产品与封闭式模块化产品具有不同的模块化组织分工特征,都是企业充分利用专业化、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高利润而采取的不同组织分工形式,都能够促进形成明显的产品内分工网络与区域分工格局。不论是开放式模块化产品生产,还是封闭式模块化产品生产,都可以方便地通过外包与全球采购来获得所需的产品模块,前者全球采购的是开放界面信息的模块,后者采购的是自己设计的定制模块,这使企业即使不具备某些核心或关键零部件的知识或生产能力,也能够实现最终产品的生产。
  在模块化的产品建构下,如果构成这种产品系统的模块化知识是开放的,即已形成了公开的技术标准与产品的模块划分准则;产品的模块化分工网络是开放的,如An—droid手机、台式PC(personal computer)等产品模块可以从市场上公开购买获得;模块兼容性强,企业将购买来的模块与其他部件组织到一起形成完整产品系统时,没有必要了解模块内部蕴含的知识,只需了解产品系统的建构与模块界面信息,就可以作为同质的生产者进入并迅速形成最终产品生产能力(最终产品装配模块化),这意味着企业只需要掌握产品建构知识和各模块链接界面规则就可以生产出最终产品,所需知识大大减少,这降低了企业进入复杂产品最终产品市场的知识壁垒,知识壁垒的降低必然有利于更多的企业进入参与最终产品市场的竞争。在这种类型的产品系统中,模块制造企业不需要关心模块如何被使用,它只需要根据模块所需实现的功能,按照公开的技术参数要求把模块制造出来,只要符合界面标准模块就具有广泛的兼容性。系统集成商选择模块供应商以成本最低为导向,虽然产品的总成本有时仍需要对现有模块和模块间组织方式进行扩展和修正,但这种模块重用过程仍相对简单。如果模块市场是高度垄断的,系统集成商是充分竞争的,产品系统就表现出强烈的模块供应商治理特征,而如果模块市场的垄断程度低,将会增强系统集成商的谈判力。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比较优势理论相关研究述评
1.3 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产业发展理论及评述
1.4 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

2 要素禀赋结构与区域产业选择的新古典经济学分析
2.1 基于要素禀赋结构的区域产业选择
2.2 要素禀赋结构与区域产品间资源投入
2.3 模型结论及其讨论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品内分工陷阱与突破
3.1 产品内分工与区域分工地位锁定
3.2 产品内分工锁定突破与企业能力要求
3.3 模块化环境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考

4 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嵌入路径及实现机制
4.1 区域产业嵌入路径选择:基础与内容
4.2 区域不同嵌入发展路径的实现机制特征
4.3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嵌入发展模式及其特征

5 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产业嵌入模式与比较优势升级
5.1 全球生产网络下产业间技术溢出及链间跃迁
5.2 中国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技术进步
5.3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企业的竞争

6 要素禀赋与高端产业发展区域差异一
6.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要素禀赋结构空间分布现状
6.2 空间结构、发展战略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6.3 区域要素禀赋结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差异
6.4 我国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反思与现实路径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